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钟小武第一章 经年为亭吏 奉券入县廷

第一章 经年为亭吏 奉券入县廷

        

        小武是豫章县青云里的亭长,自小拜同里的退休老吏李顺为师,学习法律条文。三年过去,水平很高了。李顺也很赏识他,想以自己的老面子,推荐他到县廷当个小吏,比如狱史、令史什么的。但是不巧,所有职位都满员。县令王德碍于李顺的面子,也禁不住他一个劲地夸奖小武的才能,就让小武先在青云里担任亭长。

        亭长这个官职,在有勇力者看来,是一个好差使,职责就是监察整个青云里的不法活动,间或迎送过往的邮吏、戍卒,不需要涉足行政上的烦琐事物,象登记户口,征收赋税之类。本朝的高皇帝就是从亭长干起,交接群豪,逐渐壮大,最终夺得天下的。做亭长需要日日在闾阎巡行,如果发现有健壮男子到处游逛,不事生产,就要严加盘问,甚至可以马上收捕。小武还有两个职位分别称为“求盗”和“亭父”的副手。顾名思义,“求盗”就是协助小武捕人的;至于“亭父”,一般用来使唤打杂。捕人这种活可不是好干的,得自身孔武有力才行,否则对方根本不会把你放在眼里,理所当然要拔剑反击。

        小武是个懦弱的人,他本身又生得秀气,闾里的不良少年们都公然藐视他,所以青云里的治安一向不大好。县令对小武非常不满意,李顺也很忧虑,当然他并不认为自己看错了人,他知道小武的特长不在于逐捕盗贼。但王德不会管这些,总有一天他会派人把李顺叫去,宣告褫夺小武职位的。一旦真的被免,就意味着小武丧失了那份微薄的俸禄,不得不同其他人一样下地耕作了。小武对此也有清醒认识,他很着急,只是无计可施。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有一个考察他的机会来了。

        原来这时豫章县发生了一起凶杀案。受害者为女性,地位很低,是城中卫氏府中的婢妾。而且她自身不过是受了伤,并没有丢掉性命。怎奈这案件发生在县廷附近,县令十分震怒,倘使这明目张胆的县廷旁杀人案不能尽快破获,传到郡太守那里,他今年的考绩就得“负殿”,必定会受严谴。他当即下令,组织了一个破案小组,总共四个老练狱吏,昼夜考索。但是案犯十分狡猾,现场除了一枚契券,没有留下任何证据。老吏们冒着酷暑,勤奋工作了几十天,一无所获。而卫氏却是当地的一个大族,屡次派人来县廷催问结果,声言再无消息,将以文书上讼郡府,甚至长安廷尉府。县令吓得满头是汗,他想起了当年县廷的办案干吏李顺,急招他来商量对策。两人客套一番之后,王德恳请李顺出山,帮他一把。李顺为难地说,在明公面前,臣也不说假话,臣壮年时也比不上一般人,何况现在垂垂已老,体力不支,恐怕无能为力了。如果明公不弃,臣倒可以推荐一个人,相信他不会辜负明公的期望。县令急道,谁?如果能帮我破获这起案件,本县的考绩不落后,我还有什么不可以报答呢?李顺道,青云亭亭长沈武。他?县令拉下脸来,先生是在耍我吗?他连亭长这样的粗活都干不好,破案这样缜密的事,怎么可能胜任?

        李顺叹了口气,明公怎么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人各有其长,亦有所短。明公不知么?我大汉开国功臣陈平名节不修,而为高祖皇帝出奇计,定天下。即如当年淮阴侯韩信,手无缚鸡之力,如果任以亭长,一样的会疲弱不胜任。然而封坛拜将,号令三军,却能驰骋疆场,斩将搴旗,建不世之功勋。臣这个学生沈武心思缜密,文法娴熟,未可轻视啊!县令惊道,先生休提反贼韩信——如果沈武真如先生所说,我倒可以试试。不过时间紧迫,我只能给他半月时间,如果成功,定当请求郡府嘉奖。倘或不能,他的亭长之职,我也不能替他保住了。青云里现在盗贼公行,实在很令我难堪啊。

        

        小武接到县廷传达的文书,暂时调用他任贼曹令史,主查卫府剽劫案,不禁大喜。他匆匆赶至县廷上任,立即下令传唤受害人,也就是那个名叫卫缀的婢妾。这女子身材中等,面庞白皙,一看就知道是大族畜养的上等奴仆,不参加繁重体力劳动的。如果是干粗活的奴婢,则远没有这样光滑的脸蛋了。也难怪她的主人对她的被刺表现得那么愤怒而急切,乃至敢于对县令说那样威胁的话。当然,这也因为朝廷为政稍微宽缓,如果上溯一百年前的秦朝,官吏权力熏天,一个县令的威力足以让人破家,谁还敢如此嚣张。

        这真是上天给我的机会!小武坐在堂上,犹自做梦一般。他回过神来,语气凝重地诘问,你叫卫缀?案发那天,怎么去了旗亭市场?

        卫缀瞟了小武一眼,回大人,主人差遣婢子去购物,婢子哪敢不去呢?

        小武道,嗯,可是我查阅过,那天市场停市。之前县廷出了文告,因为县郊蝗虫为灾,征发全县所有精壮黔首 赶赴田场,捕杀蝗虫,乃至无法开市,这你难道不知么?

        大人所言的是。卫缀胸有成竹,不过婢子当时的确不知道这事,只是到了市场,才发现旗亭大门紧闭,路上一个人也没有。婢子只好提着一千二百钱回来了。

        哦,小武点了点头,你被袭击的场景是怎样的?复述一遍。

        卫缀脸色惨白,好像受了很大的惊吓,身子簌簌打抖,回大人,那天的事,婢子简直不敢回忆,真是太可怕啦。当天下着雨,我走在县廷左边的小巷里,路很难走,到处是泥泞。我左手又撑着把伞,右手提着那一千二百个铜钱,更加吃力了。才走过巷子不到一半的路程,突然背上感觉有股巨大的力量,让我迅即往前扑倒,我一头栽进泥泞里,就失去了知觉。过了好一会才醒过来,发现紧紧缠在手臂上的钱索不见了。我号啕大哭,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我一个做奴婢的,怎么赔得起呢?我边哭边大声尖叫,这时巷子旁边的门开了,一个小女孩走了出来。她一眼看见我,立即双手捂着脸,显出很惊恐的神色,迅即也发出尖叫。起初,我想可能是因为我满脸泥泞和血迹的样子吓坏了她。但是接着我看见她伸出一只手,指着我的背,含糊不清地吐出两个字:“插一刀……插一刀……”,我更是大为恐惧,因为这时才感觉自己背上剧痛,反手一摸,摸到一个刀柄,插在我的右肩上。我想自己这次真要死了,捏着那刀柄不敢拔,我猜我一拔,就会死掉的,血会止不住。再接着就来了人,包括一个医师,他帮我拔出刀,用药覆住伤口。那刀大约长九寸,幸好没有插得很深,只进去了一半,否则我就不能在这里回大人话了。那天的场景真是很可怕,婢子现在还心有余悸啊。

        卫缀边说边微微啜泣着。但她的口才显然不错,语句完整连贯,没有任何窒碍的地方。小武暗暗赞叹:难怪主人如此宠爱她。换做我也会对之怜惜的。不过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道,你说背上受到很大的力量推耸,那自然是个男人了。只是当时小巷里那么安静,地上又泥泞难走,一个男人尾随你走了大半条巷子,岂会不发出声响,为何你竟然一点没有察觉呢?

        卫缀愣了愣,那天的雨很大,我撑着油布伞,雨点打在上面,发出吧嗒吧嗒的声音。大概是这声音影响了我的听觉,乃至没有辨认出身后的脚步声吧。再说那天虽然是清晨,可是天色晦暗,我心里也有点慌张,只顾急匆匆赶路,没太细心注意其它了。

        那之前你在街市上没有碰到一个人吗?小武道。

        卫缀道,有的,见到几个老妇,但是都不认识。

        哦,这样。那么就是说没有熟人能证明你的行踪了。小武沉吟了一下,你有没有怀疑过,到底是谁可能这样暗算你呢?

        卫缀抬起头来,两眼泪光闪闪,迷茫地看着这个文弱清秀的小吏。

        小武提醒她,你平日是否有相处不好的人,比如别的婢女跟你有过恩怨、争吵甚或相斗的,再比如同里的熟人给你作过财物担保的,乃至你以前的兄弟中有没有特别贫穷,看你现在地位特殊,想谋夺你经手的财物的。你再仔细想想,有无这样的可能呢?

        没有。婢子平日一向小心谨慎,从不向主人争宠,和同侪的姐妹们都相处得很好。也从未有向别人借钱、购物赊欠之事,和庸保没有打过任何交道。我的兄弟们也都忠厚可靠,我看不出他们有任何谋劫我钱财的企图。

        小武心里隐隐有气,我所考虑的各个方面,都这么轻巧地被一口荡开。而且几乎不假思索,未免也太轻率了吧。但是,她说得毫无窒碍,我也不好加以切责,只有再想其他办法了。

        无奈之余,小武的手指神经质地在案上敲动,发出噗噗的沉闷声响。他的两腿也由于急躁而有规律地上下抖动。他此刻的心情非常煎迫,如果此案不破,可真是没脸活了。老师李顺在县令面前那样地褒奖他,简直为他押上了一生的声誉。可是他作为老师最得意的学生,却在最重要的时候辜负了老师的期望。且不说日后再也没有办案的机会,光是这份羞辱就足以让他不忍偷生。

        他神经质地抓起放在案上的凶器,那柄长约九寸、中脊微突的小刀,刀柄处是个铁环,上面有个凸起,是浇铸不匀所致。他百无聊赖地盯着刀看了半天,脑子里乱七八糟,目光游离了出去,定在刀旁那枚竹券上。竹券长约一尺,上面刻满了参差不齐的牙齿,有点象市场买卖货物用的凭证。于是他心头一亮,问道,这枚竹券是不是你的?

        回大人,不是我的。我当时晕倒醒来,它就在我的身边,可能是凶手不小心遗落的。卫缀这时泪光消失了,她的话语很坚定,没有了一直以来的哭腔。

        那好吧,今天先问到这里。小武转过头,对着旁边肃立的小吏和书胥发下命令,你们先分头去市场,找商人询问一下这枚竹券的用途,是哪个行业用的,值钱几何?回来向我报告。

        

        蝗灾在江南的郡县是常例。不久前这次也同样,县廷的胥隶早就去各乡里巡回宣告,命令全县精壮黔首要全部奔赴郊田捕杀蝗虫。如果蝗灾太重,豫章县不但无税粮上交,还得靠朝廷运粮来救济,而县令今年的考绩,一定会在全郡十八个县中垫底。所以即便如卫府这样的豪猾大族,也必须派出所有强壮的男子和奴仆,协助灭蝗。文书早就下到他的府第,他们岂能不知道?而卫缀当天却提着一千二百多钱去市场,委实难以理解。小武看着油灯下那些漫不经心的胥吏们,烦躁地说,难道那枚竹券果真一无用处?你们询问过市场所有的商贾了?

        胥吏们本来很不把他当一回事,但是碍于县令起先的交代,也只好貌似恭敬。我们的确问过所有的商贾。其中一个胥吏说,他们只说这枚竹券象是贩运缯帛这行当的物事,竹券有十一个券齿,按照贩缯帛这行当的规矩,每齿折合一百八十钱,那么这枚竹券的价值相当于一千九百八十钱。这盗贼可真是损失大了。

        损失什么,其实大有问题。小武叹口气,这分明就是一个幌子,想骗我们上当。试想这贼人一推之力,可以将受害人击晕,让其完全不及有求救的举动,他的强壮、野蛮和胆大可想而知。而当时全县男子都去了郊外捕蝗,整个县如同一座空城。那贼完全可以好整以暇地动手,绝不可能慌张到将可以兑换大额钱币的竹券丢下。再说一个身家不菲的人,又何至于去做盗贼?我大汉刑法严厉,比亡秦有过而无不及。抢掠一千一百钱以上,斩右趾为城旦。一辈子都废了。如果不是走投无路,何必冒这个险?唯一的可能就是,这枚竹券是伪造的,贼盗丢在现场,是想故意引诱我们上当,让我们枉费心力去追查那些贩缯帛的商人。而且你们也的确没有找到这枚竹券的左券。那么很明显,这枚竹券根本就没有左券,也就是说,根本没有另外一枚和它券齿相合,可以用来兑换现金的另一半凭信。我们都白忙了,只有再想想别的思路。

        哪可能有什么别的思路。那个胥吏笑了笑,除了那柄人人都可能有的,再平常不过的小刀,现场留下的唯一线索就是这枚竹券,还能怎么办呢?只有从这里入手。

        说说你的确切意思?小武微笑地注视面前这个狂妄的胥吏。他知道自己身份尴尬,这帮人完全没把他放在眼里。但是你们会知道我厉害的,小武心里恨恨道,你当我真的那么疲软无用么?

        那胥吏大声说道,立即拘捕所有可疑的游侠少年、商贾、隶臣、不事产业的大男子、他县人逗留本县而无暂住文书者,以及一向雄猾的大族子弟,严加拷掠,必能有所收获。

        大汉的律令倒是允许我们这样做。小武想哼一声,但是没敢哼。为了将来,还必须隐忍一点才行。可是,他顿了一下,继续说,可是这样该拘捕多少人呢?本县的牢狱都容纳不下。况且为了一个并不新鲜的剽劫案,这样大张声势,影响究竟不好,王公必定不答应的。我看还是不要张扬,一个个私下审问比较妥当。

        

        县令王德这些天为案件急得茶饭不思。今年是大考核之年,岁末就要将三年的治理政绩上报太守府,相比以前每年的小考核来说,无疑更为重要。卫府的主人名叫卫益寿,一向不把他这个小县令放在眼里,往年很多剽劫案都可能和他们家族有关。卫氏并非本地世族,秦朝末年才由濮阳迁至豫章,是卫国公室的遗族。这种有着六国贵族背景的家族一向很让地方官吏头疼。高皇帝曾专门下过诏书,凡是诸侯国的遗族子弟,不但减免租税,而且犯罪可以大大减免处罚,他们由此恃宠生骄,常常轻蔑官府公文。出门乘马驾车,张弓挟矢,惊吓百姓。还招纳外郡亡命匪徒,椎埋为奸。如果不是非常必要,王德平日不愿惹他们,这次也只能布置干吏,希望能及时将案件破获,让他们满意。可是小武这样大张声势地捕人,实在很出他意外。难道这个竖子不知道自己只想秘密访出凶手,尽早了结此案么?

        明公教训极是。小武伏地稽首,可是臣也昧死禀告明公,捕人一事乃是明公属下的擅自举措,臣资历卑微,难以阻止。

        岂有此理。王德愤怒地拍案,此前他就怕掾属们轻视小武,自作主张。虽然他也并不很高看小武,可是从小武前此给他分析案件线索的情况来看,他也不得不承认,这小竖子的头脑还是颇为清晰的,比一般的掾属要强。他曾多次告诫掾属们要一切遵从小武的吩咐,可是没想到他们会胆大包天,大肆捕捉至少现在看来跟本案毫无关系的人,什么游侠少年、商贾、隶臣、不事产业的大男子,以及奸猾的大族子弟,这哪里叫破案,分明是胡闹,传到太守府中绝对会成为笑柄,而且切责文书会即刻下达到县,征召这些掾属到府,诘问过失。他们也都是受过专门训练的县吏,诊视案情是他们的基本技能,怎么能不问青红皂白,只懂得拷掠呢?更让人气愤填膺的是,没有经过他这个县令的同意,他们就鼓动县尉,征发了百张强弩,包围数个大族府第,搜捕了大批从他乡逃入的大族食客。这不是公然和大族相抗吗?这怎么行?即便是太守那样二千石的大吏,如果没有长安的授意,也不会这样做的。这帮没脑子的家伙,只知道给他添麻烦。

        马上将所有被捕捉的人登录在册,记下他们的谋生方式和饮食来源,然后放了。王德叹了口气,对小武苦笑了一下,你放心,以后不会再有这样的事了。事情这么被动,都是那帮饭桶的责任。

        小武看着王德的怒色,有点想笑,这正是他所盼望的。本来那帮饭桶的策略他完全可以阻止,至少可以及时上报,让县令来阻止。但是,既然这正好是一次打击他们的机会,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呢?于是他沉默了。他知道结果会怎样。

        不过这时,他还是装出一幅善解人意的样子,劝道,明公不要急躁,他们办事虽然鲁莽,却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借机爬疏了一下本县所有的无业人员,这个名册对将来治县还是有用的。大族们虽然很不满,却也不至于敢公然反抗,背叛朝廷。我们的举动诚然有点过分,却也基本在大汉律令的范围之内。明公不必担忧,臣一定竭心尽力,尽快查出真相。

        

        黄昏时分,小武回到青云里的家中,闾里的后山有不少竹林,长得清翠挺拔。小武看见自己的弟弟去疢正挥汗砍竹子,将一根根圆竹剖成细细的竹条,非常用心。你在做什么?小武忍不住问道。去疢屁股对着他,弯腰忙碌,好似聋了一般。小武见他这般傲岸,怒道,你也该干点正经事,正当农忙时节,稻子也该匀去稗草,灌溉捕虫这类活,都是我们壮者的事,总不能父母还去侍侯你吧?况且我大汉有律令,不孝顺父母者,黥为城旦,严重者甚至可以处死。即便不死,六年刑满放出,也将被人嗤笑,有何脸面见乡里长老?不孝人神共愤,也是宗族之耻。我沈氏虽然现在一时不顺,总算是有历史的世家,春秋以来就侍奉楚王,以上大夫的职位延续数百年,楚王封在沈丘,亲自赐为族姓,有典可查。看在祖宗面上,你也该洗心革面,不要每日只知道斗鸡走狗,游荡乡里了。

        行了行了。去疢很不耐烦地挥挥手,少来这套,开口大汉,闭口宗族的,凭你这样的窝囊废,有什么资格教训我。难道象你这样每日小心谨慎,做那小小的亭长,就给祖宗增了光荣?你知道大家背地里怎么取笑你的吗?是的,根本不用背地里取笑,本县的游侠有哪个把你当一回事?就是在青云里这块指甲大的地盘上,又有谁来畏惧你这个小小亭长?说到门风,那真是羞死了。到底是谁将为祖宗增光,现在还不知道呢。

        你他妈的,小武大怒,恨恨地骂出一句脏话来。他平日在外面很谨慎,从不说粗鄙的言语。但是面对同产胞弟的轻蔑,忍不住火冒三丈了。你以为自己是谁?小武怒道,这次县廷布置吏员搜捕所有不事产业的浪荡子弟,你本来已上了搜捕券,就等县吏持券捕人了,倘若不是我恰巧调到县廷,主管卫府剽劫案,你现在已经关在大牢里接受掠治。知道他们怎么对付象你这样的浪荡子吗?我太宗文皇帝摈弃了肉刑,改用鞭笞。可是你知道每年在狱中受鞭笞而死的人有多少?我们家根本拿不出赎金赎你,你只有受够五十下鞭笞才能放出,不管你犯罪与否。这次搜捕声势浩大,虽然王公已经下令释放所有疑犯,但是在命令发布前的仅仅三日内,受拷掠而死的人已经不下十个。如果这次你被系捕,就是同样的下场。你活到这窝囊份上,还敢说我窝囊?

        去疢的脸憋得通红,好半天才扔出一句话,大丈夫死便死了,又何必象你小心谨慎,卑贱苟活。我不在乎你的恩赐,什么时候我救你一命也说不定。现在天下洶洶动荡,很难说谁是英雄。

        小武怒极,很想冲上去给这个狂悖的弟弟一个巴掌,不过听到他后面这句话,脸色不由得大变,似乎有点预感到了什么了。

        小武知道弟弟对自己一向不满,自己做这个亭长,成绩几乎没有,家财却消耗了许多。前几年家中还有数十亩薄田,这两年日渐减少。长安朝廷的规定,想走仕途,从低层小吏干起,要先计算家产,达到一定数目才能任用。而且每年近年底之时,都要上报家产数目一次。如果家产少到不符合规定,应该自动辞职,不必等到郡府发文解除。这是朝廷防止贪污的一种手段,因为家产有一定数量,做官必定不以搜刮为务,只以荣誉为第一目标。说来可怜,小武去年的计核数目已接近为吏的底线,不是靠着李顺这个乡里长老的面子,很难继续留任。父母也已数次提出让小武放弃亭长的职位,回家全力耕作。可是小武受了李顺的流毒,执意不听。若不是因为家里实在拿不出更多的钱,恐怕他会北上长安,进宫为郎中侍奉皇帝。那是多么可怕,多少殷实人家,都因为怀着接近皇帝,有朝一日能够辉煌腾达的梦想,而最终一无所得,破帽遮颜溜回家乡的。

        父亲是个忠厚的老头子,面色黝黑,手指粗大,一幅多年劳作的痕迹,看到两个儿子的争执,他起初默然不语,最后在进食上,他还是忍不住了,对着小武叹道,你这孩子,不为我们两个老人,也得为你兄弟考虑啊。现今我们还活着,你们兄弟也不好分家。如果这点田产日复一日地减下去,到时怎么过呢?他把手中的筷子轻轻拍下,显出一幅毫无食欲的样子。

        母亲也忧心忡忡地放下筷子,沉默不语。她是这样一种人,从不主动发表意见,兴许是因为自卑罢。一个一辈子劳作,不识字的妇女,相信男人是家里的主宰。她对儿子只有信任和爱,虽然从丈夫嘴里,隐隐感觉儿子或许有些不妥,但也拿不准。当小吏固然没有明显的利益,可也不是毫无所得,每当和乡里妇人们在一块的时候,她还是能觉察人家对她有一丝潜藏的尊敬,毕竟当了小吏就有升迁的可能,而一旦升迁,就有可能主宰这个里、这个乡、甚至这个县所有人的命运。从心底里,她隐约是支持儿子的,她多么希望象某个有儿子在外地任官的妇人那样,被全乡尊称为“太夫人”。这样的称呼原先是公卿夫人专用的,但民间早已将之降格,用来称呼二百石官吏的父母了。那听起来是何等的荣耀,何等的死亦无恨!

        大人不要急躁,看见父母不悦,小武惶恐地离席,不过仍然辩解道,当年文皇帝的侍臣张释之,家是南阳的富户,父母早亡,只和哥哥在一起过活。哥哥资助他进京,侍奉文皇帝为骑郎。可是十年过去,没一点升迁的机会。他当时也慨叹道:“久在长安,做这不咸不淡的官,把哥哥的家产都耗尽了。不如回家种地吧。”于是写了辞职文书,准备弃官回乡。可是中郎将爰盎很赏识他的才能,急忙向皇帝请求挽留他。文帝招他见面,问他国家大计,非常满意。后来他一直做到廷尉九卿。所以,这世事的变化,又有谁说得准呢?如果张公没有机会去长安,他的才能也会永远埋没的。臣自小遍读群书,未必比那张公差,只是没有良机施展罢了。臣的老师李公曾经带臣见过相士,不出三年,臣就有发迹之望。大人何必如此急躁,不能安忍于一时。只怕三年后,这青云里的里门还要改建加高,以容纳臣的怒马轩车才行呢。

        听小武这么一说,母亲的脸先展开了,这老实的妇人听见儿子引经据典就欢喜,虽然她几乎不懂。她只知道儿子识了很多字,是有出息的。她知道县廷的狱史,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识字。别人耕作勤勉,然而想为吏,还未必有资格呢。她开口道,武儿,你说得也是,你父亲只是担心你没有别人的运气,一辈子被白白耽误了。我们家这么贫穷,你连个妻子也娶不起,唉!

        都是做儿子的不孝,小武道,让母亲这么担心。不过大丈夫何患无妻,说不定儿子将来娶个王侯公卿之女,震动全县,也未可知呢。

        不要异想天开了。父亲不屑地说,你一个小小亭长,说什么娶公卿之女,如果有二百石的官吏肯把女儿嫁给你,我就觉得是祖宗之福。……好了,你也别跟我争,你弟弟这个样子,真让我忧心,他交接的朋友,我也看不惯,但是我又不能做得很偏心。唉!

        小武不大喜欢父亲,特别是不喜欢他嘲讽自己的语气。而有时看到父亲风霜露宿地耕作,又觉得感动歉疚,所有那些对自己的指责都烟消云散了,毕竟父亲也不容易,他对自己的嘲讽,大概是失望之余的愤懑罢。算了,不去理会这些了。小武想起刚才的事,脸上又一阵潮热,他忍住气,严肃地低声道,大人再休提这个竖子——大人可能不知道,最近广陵一带局势不稳,而豫章郡当兵家要冲,恐怕麻烦不小。本县的几个豪族也蠢蠢欲动,太守陈不害已秘密下达长安文书,要各县令、丞、尉密切注意当地局势。刚才这个竖子言辞闪烁,恐怕心中藏有什么奸事。我也知道卫府一向招纳游侠大盗。但都尉就驻在本县,估计他们也掀不起什么大浪。只是事情倘若真和去疢有牵连,我们都逃脱不了干系。朝廷法令说的明白:“知奸不告与同罪,当弃市。”除非我们捕捉案犯自首,方能免除。哼,我现在真是心如乱麻呢。

        母亲急道,你一定要好好劝他,不要和坏人来往。他从小不爱学书识字,可是毕竟是你的同产弟弟。

        唉,小武叹了口气,母亲放心,我会看着办的。

        

        离县令王德限定的破案日期已经很近了,小武仍是一筹莫展。这几天他一直就在街市私访,没有任何头绪。但是,任何的案件都会留下蛛丝马迹的,再完美的案件都会有。从情理上推测,正好挑选全县黔首们去郊外捕蝗的日子作案,不可能是外郡县的流贼所为,最大的可能是本县无业男子。只是前此狱吏们捕获了那么多游荡子,却没探出一点消息,最后还只得放了。下一步怎么办?

        也许我可以搜索那些平日穷困,但近来花费奢侈的人。小武想,就一般贼盗剽劫的目的来说,皆是为了不劳而获地享受,他们怎么可能藏钱于身而不花费呢?他面向身旁的书吏,赶快写出公告,下行到各乡、亭、里,要他们举报近数旬来饮食奢靡过当的男子。用简册记下姓名状貌,以及他们近来出入郡县的情况,上报决狱曹。快。

        那个书吏懒洋洋地瞟了小武一眼,嗯了一声,显得好生冷漠。小武的心又被刺了一下,他看出了书吏的不耐烦,可是什么也不能说,只能强作笑容,尽可能哄着他们办事。而且他知道自己不是很有亲和力,自卑和愤懑使他始终只能在矛盾中转圈。他讨好地对那个书吏说,如果这个案件破了,本县今年考课一定能成为全郡之最,不但王公可以高迁,我们也不会永远当这小吏。本朝有很多三公九卿都是从小吏中超擢呢,难保我们……

        好了好了,沈大人还是留些好梦床上做罢。书吏终于从简书里抬起头来,站起身往外走,冷面上稍带着讥嘲的神色,蹦出一句话来,离王公的限期还有不到五天,沈君又可以回去做亭长了,离开亭部这么多天,可能会很想念的罢?由亭长超迁三公的,可到底多不多呢?

        小武心头大怒,他盯着书吏的背影,一拳狠狠地击在案上,由于愤激,身子抑止不住有点颤抖。天啊!他难过地想,有什么其它的真正发现呢?难道让我就这样以亭长终老么?难道我苦学的文律竟会如此不值一钱?他目光茫然望着门外,清晨的阳光斜射进来,照在决狱曹公房前斑驳的砖地上,依稀可见隐隐的暗色血迹,这使那阳光非但没带来温暖,反而衬出些阴森。他踱出去,看到自己的影子投射在院子的草地上,头上柱后惠文冠两个角的影子特别清晰,他觉得自己象一头耕牛。牛是任劳任怨的动物,他心里说,忍住一切的愤怒,这些个小人,等以后再来报复不迟。他气哼哼的想着,情不自禁右手握住腰间的剑柄,做了一个扣剑的动作,突然脑子里掠过了一丝光亮。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