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中医的九种体质图片第三章 疏肝利胆,祛湿热——湿热体质养肝要先行

第三章 疏肝利胆,祛湿热——湿热体质养肝要先行

        

养肝先要了解肝脏



        肝为将军之官,对人体健康具有总领全局的重要意义,我们要呵护好自己的肝脏,切勿因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使肝脏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在保养肝脏之前,我们不妨先来认识一下人体内的这位“将军之官”。

        肝脏的位置是在东边,就像春天,所以肝脏主生发。中医理论认为,肝主要有两大功能,即主藏血和主疏泄。

        中医所讲的肝,是一种功能,主升发,与人体的气血运行等有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在体为筋,其华为爪甲。人的眼睛、经筋和指甲的健康与否反映着肝气的好坏,也就是这些地方表现出来的疾病都与肝有关。肝在经脉上对应的是足厥阴肝经,肝经从头顶开始,经胸胁、小肚、小腿,贯穿全身。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就是一生气就两肋胀痛,有时候肚子也跟着胀,其实就是因为生气伤肝,在肝经络上的表现。

        中医认为肝的功能有以下几点:

        1.肝主疏泄

        肝主疏泄,泛指肝气具有疏通、条达、升发、畅泄等综合生理功能。古人以木气的冲和条达之象来类比肝的疏泄功能,故在五行中将其归属于木。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表现以下三方面。

        (1)调节精神情志。中医认为,人的精神活动除由心所主外,还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关。肝的这一功能正常,人体就能较好地协调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动,表现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理智灵敏;疏泄不及,则表现为精神抑郁、多愁善虑、沉闷欲哭、胸胁胀闷等;疏泄太过,则表现为兴奋状态,如烦躁易怒、头晕胀痛、失眠多梦等。

        (2)促进消化吸收。肝的疏泄功能有助于脾胃的升降和胆汁的分泌,以保持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如肝失疏泄,可影响脾胃的升降和胆汁的排泄,从而出现消化功能异常的症状,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嗳气泛酸,或腹胀、腹泻等,中医称为“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调”。

        (3)维持气血、津液的运行。肝的疏泄功能直接影响着气机的调畅。如肝失疏泄,气机阻滞,可出现胸胁、乳房或少腹胀痛。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若肝失疏泄,气滞血淤,则可见胸胁刺痛,甚至症积、肿块,女子还可出现经行不畅、痛经和经闭等。

        肝的疏泄功能还有疏利三焦、通调水道的作用。故肝失疏泄,有时还可出现腹水、水肿等。

        2.肝主藏血

        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当人体在休息或情绪稳定时,机体的需血量减少,大量血液贮藏于肝;当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机体的需血量增加,肝就排出其所储藏的血液,以供应机体活动的需要。如肝藏血的功能异常,则会引起血虚或出血的病变。若肝血不足,不能濡养于目,则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若失于对筋脉的濡养,则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

        3.肝开窍于目

        目的视觉功能主要依赖肝之阴血的濡养;肝的经脉又上联目系。因此,肝的功能正常与否常常在目上反映出来。例如:肝血不足可出现视物模糊、夜盲;肝阴亏损,则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

        4.肝主筋

        筋的活动有赖于肝血的滋养。肝血不足,筋失濡养可导致一系列症状。若热邪炽盛,灼伤肝的阴血,可出现四肢抽搐、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中医称之为“肝风内动”。

        

湿热体质养肝护肝总法则



        湿热之邪最易侵犯肝脏,所以湿热体质的人会有急躁易怒的表现,其实这是湿热之邪蕴结于肝,导致肝的疏泄功能和主情志的功能发生了异常,而肝脏功能异常,会加重湿热的症状,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湿热体质一定要注意保护肝脏,在适当的时候养肝。

        下面介绍几种养肝护肝的方法。

        1.饮护肝汤

        【材料】枸杞粥30克,大米60克。

        【做法】先将大米煮成半熟,加入枸杞子,煮熟即可食用。

        【功效】此粥适合那些经常头晕目涩、耳鸣遗精、腰膝酸软的人。肝炎患者服用枸杞粥,则有保肝护肝、促使肝细胞再生的良效。此外,黑米粥和红枣粥也适合春季护肝。其中黑米粥适合肝肾虚损及妇女产后体虚;红枣粥则更适于脾胃虚弱者。

        2.喝养肝茶

        蜜糖红茶,再根据个人口味调适量蜂蜜、红糖。每天饭前喝1次,能温中养胃、护肝驱寒,适合肝火旺,脾胃功能不佳者。葱白1根,拍扁切碎放锅里,加开水1碗,用大火烧沸,加红茶适量,调入生姜汁1匙,冲浓茶趁热饮用。喝完后就可以上床睡觉,能增热御寒。

        3.压护肝穴

        双手相叠,擦两乳间的膻中穴,上下往返30次,可舒畅气机,刺激胸腺,增强免疫力。或者也可以两拳松握,捶击两小腿上部的足三里穴,可补肾强肝,固护脾胃。

        足三里穴

        4.做护肝操

        干洗腿,两手紧抱一侧大腿根,稍用力向下摩擦到脚踝,然后再往上到腿根。或也可揉腿肚,即以两手掌夹紧一侧的小腿肚,旋转揉动。

        5.卧姿养肝

        湿热体质宜早睡早起,睡觉最好能头东脚西,仰卧而睡。同时,还可在睡前做做吞津运动,每天一次。按摩两胁(即两肋外侧)。自然站立,两手分别反复摩擦两肋外侧,直到局部发红发热为止。

        6.晒眼养肝

        中医讲,肝开窍于目。所以,如果肝脏受损,就会让眼睛觉得干涩、困乏。反之,养好眼也能护肝。可以选择在阳光温暖却不强烈的时候,放松全身,面对太阳,闭上眼睛,让玻璃窗和眼睑滤去过于强烈的太阳射线,使温热的阳光透进眼球,同时转眼珠,先顺时针方向缓缓转10次,再逆时针转10次,每天持续15分钟即可。

        7.调摄情志

        湿热体质者性情较急躁,外向好动,活泼,常常心烦易怒。五志过极,易于化火,情志过极,或暗耗阴血,或助火生热,易于加重湿热质的偏倾,故应节制安神定志,以舒缓情志。学会喜与忧、苦与乐、顺与逆的正确对待,保持稳定的心态。湿热体质要特别注意调节情绪,避免肝气抑郁,否则就会加重湿热症状。比如,遇到不快的事要戒怒,并寻求适当的方法及时宣泄。不妨多出去走走,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也有利于疏散肝气,避免郁结。

        8.多参加体育活动

        湿热体质的人群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排泄多余的水分,达到清热除湿的目的。可以将力量训练和中长跑结合进行锻炼。力量训练在健身教练指导下,可采用杠铃阻力负荷方法进行锻炼。气功六字诀中的“呼”、“嘻”字诀,也有健脾清热利湿的功效。湿热体质的人在运动时应当避开暑热环境,秋高气爽,登高而呼,有助于调理脾胃,清热化湿。

        9.有肝火吃海蛤

        怎么判断有肝火呢?肝火的主要特征表现在易怒上。一般来说,这种现象还伴随着头晕、头痛、耳鸣、恶心。肝火太重怎么办呢?还是那两个方法,一个是自己来调节情绪,还有就是在饮食方面,可以吃海蜊子,就是海蛤。海蛤是佑肝肾两津的,专门用来降肝火。因此,常吃这个东西,对于缓解肝火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湿热体质者湿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因此,不宜长期熬夜,或过度疲劳;要保持二便通畅,防止湿热郁聚;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皮肤病变。

        

和肝汤,养肝补脾的良药



        “和肝汤”是治疗肝郁血虚、脾不健运的代表方剂。

        【组成】当归9克,白芍9克,党参9克,北柴胡9克,茯苓9克,香附9克,炒白术9克,苏梗6克,大枣4个,薄荷(后下)5克,炙甘草6克,陈皮10克,大腹皮6克,冬瓜皮10克,焦神曲10克,茵陈蒿6克,木香5克,炒谷芽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和肝汤”,是总结《伤寒论》小柴胡汤和解之法所拟的方子。本方的应用范围极广,可用于肝胆系统疾病、脾胃系统疾病、心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多个系统疾病的治疗,均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当然,这些病的病机必须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血不足,肝气不柔,肝气郁滞,疏泄不利,脾不健运,水湿内停或筋脉失养,经络阻滞不畅,除此无效。

        

大蒜是保护肝脏的上佳选择



        说起大蒜,有人爱,有人恨。很多人,尤其是小孩子是非常讨厌大蒜的,吃过蒜后人的口腔内会有一股强烈刺鼻的味道,很多人说是“臭味”。但是,大蒜的刺鼻味道有很多方法可以去除,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拒绝大蒜的理由,相反,大蒜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尤其是对肝脏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大蒜能诱导肝细胞脱毒酶的活性,可以阻断亚硝胺致癌物质的合成,从而预防癌症的发生。同时大蒜中的锗和硒等元素还有良好的抑制癌瘤或抗癌作用;大蒜有效成分具有明显的降血脂及预防冠心病和动脉硬化的作用,并可防止血栓的形成。

        紫皮大蒜挥发油中所含的大蒜辣素等具有明显的抗炎灭菌作用,尤其对上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霉菌性角膜炎、隐孢子菌感染有显著的功效。另据研究表明,大蒜中含有一种叫硫化丙烯的辣素,其杀菌能力可达到青霉素的1/10,对病原菌和寄生虫都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可以起到预防流感、防止伤口感染、治疗感染性疾病和驱虫的功效。

        从大蒜的诸多功效可以看出,长期食用大蒜对身体的保健是有很多益处的。所以,民间才会有“四季不离蒜,不用去医院”的说法。

        当然大蒜也不是没有坏处,里记载:大蒜味辛性温,“辛能散气,热能助火,伤肺、损目、昏神、伐性”。《本草经疏》告诫人们:“凡脾胃有热,肝肾有火,气虚血虚之人,切勿沾唇。”

        总之,大蒜对人体健康的利远远大于害。春天吃蒜祛风寒,夏季食蒜解暑气,秋天吃蒜避时疫,冬天食蒜可以暖胃肠,长期坚持食蒜就会增强人体免疫力,减少生病机会,自然就可以少去医院了。

        

每天喝点花草茶,清肝又明目



        菊花具有疏风清热、解毒明目的作用。很适合湿热体质者饮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菊花对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痢疾杆菌、流感病毒及皮肤真菌等均具有抑制作用。大剂量饮用菊花还能降低血压,并对胸闷、心悸、气急、头晕、头痛、四肢麻木等也有明显效果。枸杞能养阴补血,益精明目。还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能降低血中的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从而达到预防冠心病的目的。此茶虽具有很好的滋补和治疗作用,但也并非所有人、任何时候都适合服用。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平时应多吃点枸杞,但由于枸杞温热身体的功效相当强,所以正在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或正在腹泻的人最好别吃。

        1.五味养肝茶

        【材料】乌梅,山楂片,菊花,枸杞子,栀子。

        【制法】取五种原料各适量,放入锅中。大火煮沸转中火煮20分钟,冷热饮用均可。

        【功效】健肝养肝、明目的功效。

        【适合证】易长痤疮、怕热出汗、视力下降。

        2.明目菊花茶

        【材料】菊花、枸杞子

        【制法】取枸杞子10克,白菊花10克,开水冲泡之后饮用即可。

        【功效】有滋补肝肾、清热明目的功效。

        【适合证】视力下降伴有腰膝酸痛者饮用。

        3.槐菊茶

        【材料】槐花9克,菊花9克,绿茶9克。

        【制法】将上述3味,一同入杯,用沸水冲泡,加盖焖5分钟即成。

        【用法】每日1剂,分3次冲泡,代茶饮用。

        【功效】清热凉血、平肝明目。

        【适合证】适用于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眩晕、目糊者。

        4.菊花决明茶

        【材料】菊花9克,决明子9克。

        【制法】上述2味,入锅,加清水适量浸泡20分钟后,煎煮至沸即成。

        【用法】每日2次,代茶饮服。

        【功效】平肝息风、清肝明目。

        【适合证】适用于高血压及头痛、头晕、目赤肿痛者。

        5.杞菊绿茶

        【材料】枸杞2克,杭白菊1克,绿茶3克。

        【制法】上述3味,入杯沸水冲泡,加盖焖5分钟即成。

        【用法】每日1剂,分次代茶饮服。

        【功效】养肝明目、散风清热。

        【适应症】适用于肝火上炎、视力减退者。

        6.枸杞红茶

        【材料】枸杞60克,红茶30克。

        【制法】将枸杞、红茶拌和均匀,备用。

        【用法】每日2次,每次取10克,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功效】养肝补血、清热明目、延缓衰老。

        【适应症】适用于肝阴不足、肝血亏损所致头昏目花、眼目干糊、未老先衰者。

        7.百合绿豆茶

        【材料】百合50克,绿豆5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绿豆、百合分别淘洗干净,入锅煮至豆酥百合熟,再加入白糖适量即成。

        【用法】每日1剂,代茶饮服。

        【功效】清热解暑、清心明目。

        【适应症】适用于夏季感受暑热之邪所致发热、头痛、口渴、咽痛、小便短赤者。

        

怒伤肝,有了火气一定要发泄出来



        《说文》中释怒,恚也。字体下部作心脏之形。怒,从心,奴声。说明怒是一种心情,一种令人不愉快的心情。人要是有了火气就一定要要发出来,因为生闷气比发脾气更伤肝。

        憋在里面的火,由肝经营;已经发出来的火,则归心经管。生气如服毒。大怒伤肝。中医有谓,食多伤身,气大伤人。赌气伤财,怄气伤肝。吃饭生气,打嗝岔气。少怕贪色老怕气。任何一种情绪的过激表现,对人体的健康都有害,俗话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悲伤肺”、“恐伤肾”。人在发怒时肝气上逆,血随气而上溢,故伤肝。肝气上逆,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生气,人一生气没处发泄就会蕴怒,怒极必伤肝。

        《黄帝内经》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在人体心、肝、脾、肺、肾五脏中,肝是将军之官,是武将之首,主怒,所以怒首先损伤的脏器就是肝。作为将军之官,肝脏是专门为身体打仗的。任何不属于人体内的外来敌人,肝脏马上会去对付它。所以,人体有那么多的状况需要肝脏应付,肝当然就容易受到伤害。

        “谋虑出焉”谋虑就是计谋思虑,反复筛选思考方案。善于动计谋的人,肝气用得多,耗伤肝血也会影响人的视力,因为“肝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肝经在丑时活动最强,有人喜欢深更半夜学习、想事情,因为这时效率高,计谋出得也好,道理就在于此,故一般的“大决断”都出自半夜。

        《内经》说怒则气上,这里气指气机,是说生气时会使气机向上。从气机的升降运行来看,因为肝主条畅气机,肝气宜条达舒畅,柔则血和,怒则气上,气机逆行,血随气涌。肝经跟着受累,两胁疼痛,胀闷不舒。患者轻则头晕头胀,重则昏迷。人发怒时,通常会面红耳赤,这是因为气血上涌的缘故,气上严重的时候据说头发也根根直立,所以有怒发冲冠的成语。如果遇到一些非常愤怒事情,这个时候就会觉得血往上涌。所以如果有心脑血管方面疾病的人就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发怒。因为怒的时候,一下子气血往上冲,那就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黄帝内经》上讲,肝脏是藏血的,发怒的时候直接影响到肝脏,肝血、气血往上冲往上涌,这时人非常危险,有的就会脑出血。《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生气所导致的后果可不止这些。肝失疏泄,肝气就会像匹野马一样在体内横冲直撞;肝气横逆犯脾,脾失运化,我们就会感到腹胀;横逆犯胃,就会出现呃逆、吃不下东西,严重时甚至还会导致吐血。看过三国的人肯定会对“诸葛亮三气周瑜”记忆犹新。周瑜大喊“既生瑜,何生亮”后便气得吐血而亡,就是因为怒伤肝而致气血损伤。所以,想要保护肝脏,一定要做到少生气。

        但人非圣贤,哪有不生气的道理?如果做不到并不生气,那么至少要做到生气后把火气发泄出来,把“火”窝在心里,会比发脾气更伤肝。所以,当别人冲你发脾气,吼两声时你千万别往心里去。他把心里的“火气”发泄掉了,他的肝脏也就安全了。如果这股火憋在体内,反而会很危险。我们的身体是有一定的调理机能的,你不帮它排泄,它自己就会想办法排解,只是排解的方式会使我们患上很多疾病。所以,我们要“该发火时就发火”。尽管这在别人眼里看来有伤大雅,但总比跟自己的身体作对要好得多。

        当然,能做到不生气是最好的。古代养生家都提倡制怒。《老老恒言·燕居》说:“虽事值可怒,当思事与身孰重,一转念间,可以涣然冰释。”何不学得豁达一些,大度一些。这就需要我们博览群书,增加内心的智慧和力量,胸怀坦荡,可以正确处理那些令自己不愉快的事情。先要修心,才可以养性。当你战胜自我时,也就自然不会生病了。

        

熬夜伤肝,别让肝气偷偷流光



        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趋向于多元化,“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已不能完全概括现代人的工作状态。年轻的白领、夜班司机、24小时便利店员工、自由职业者……越来越多的人群加入到“夜班族”的行列。如果夜里十一点到三点总是不睡,就会伤害肝胆。因为这个时候是胆经和肝经当令的时候,肝胆长期得不到养护,必然会受损。

        “夜班族”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有报道显示,不规律熬夜比有规律的“夜班族”,对健康危害更严重。尤其对那些间断性(不规律)晚睡的白领而言,频繁调整生物钟,其机体损害更糟糕。此外,长期熬夜者更容易遭受癌症之害,因为癌变细胞是在细胞分裂中产生的,而细胞分裂多在睡眠中进行。熬夜使睡眠规律发生紊乱,影响细胞正常分裂,从而导致细胞突变,产生癌细胞。

        成年人最好在23点之前入睡,到了凌晨1至3点就应该进入深睡眠状态,因为这个时辰是肝脏解毒和养肝血的最佳时间。反之,身体的免疫能力和抵抗力都会下降。而肝血不足,皮肤失其所养,会出现干燥,失去弹性,晦暗无光。如果再加上内分泌失调会使皮肤(尤其是年轻人的皮肤)容易出现暗疮、粉刺、黄褐斑、黑斑等问题。特别是那些文字工作或操作电脑的“夜班族”,常因阴血不足,目失所养,加上肝肾阴虚,虚火上炎,以及长时间眼疲劳,造成出现眼干涩、目赤或伴疼痛等症状。这种阴虚火旺与我们熬夜造成的比较常见的内分泌紊乱、免疫力的改变、胃肠功能失调等等都有密切关系。“夜班族”常会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精神不振、疲倦不堪、焦虑不安、脾气暴躁、失眠多梦等症状。

        熬夜伤肝又伤肾,基本上身体的每一个重要器官都会被伤害。如果熬夜成为你不可避免的生活部分的话,该如何将它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呢?

        1.重视“晚餐”营养

        晚餐多吃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如猪蹄等;口服1~2片维生素C片或吃富含维生素C的1~2种水果;另外富含胶原蛋白和维生素C的营养套餐是很有营养的。这些食物都有利于皮肤恢复弹性和光泽。多吃对视力有益的食物,如桂圆肉、山药、胡萝卜、菠菜、红薯、芋头、玉米、动物肝脏、牛肉、桑葚、红枣、大白菜、西红柿、黄花菜、空心菜、枸杞子及各种新鲜水果等。杜绝吃辛辣食品和酒精类饮料,防止皮肤中的水分过度蒸发。

        2.补充肝的供血

        当归最适合长期在电脑前工作的上班族和熬夜族。中医讲“久视伤肝”,看久了电脑屏幕会伤肝的,而当归补血效果特别快,无副作用,能直接改善肝的供血,每天吃点当归,对身体会有很大的益处。

        3.给足充沛的水分

        保持室内空气通畅并有一定的湿度。在室内放一台加湿器,以改善空气的湿度。如果无法改变身处的环境质量(如酒吧、饭店、工厂生产线等),就要在护理上用心了——使用含有充足水分和养分的乳液,易于皮肤吸收。

        4.重视穴位按摩

        平时要多眨眼睛,促进眼泪的分泌,可避免眼睛干涩。眼睛在长时间近距离使用后,应该转动一下眼睛,练习一下看近再看远处,使眼球旁肌肉放松,避免眼睛疲劳;穴位则宜多按摩印堂、睛明、太阳、风池、百会等穴,或由眉毛的内侧往外侧按摩亦有利视力保健。

        

饭后静坐养肝,户外运动护眼



        吃完饭后静坐休息10分钟至30分钟的时间,再去睡午觉、散步或是做别的事情,这对人们肝脏的保养,尤其是对有肝病的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经常在室外活动的年轻人,即使长时间看电视或者使用电脑,也不容易近视。专家建议,对于学业繁重的年轻人,远眺是代替室外活动的好方法。

        当人们在吃完饭后,身体内的血液都集中到消化道内参与食物消化的活动,当身体由躺下到站立,流入肝脏的血流量就要减少30%,如果再行走动,此时,流入肝脏的血液量就要减少50%以上。如果肝脏处在供血量不足的情况之中,它正常的新代谢活动就会受到影响。因此,饭后要静坐休息30分钟左右再进行运动。

        饭后晒太阳对眼睛有众多的好处:晒太阳可以促使人体分泌更多的维生素D。维生素D可以增加人体钙的吸收。钙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仅对眼睛而言,缺钙则易使眼球壁的弹性和表面张力减弱,在近距离用眼或在低头状态下,易使眼轴拉长而发生和发展近视;晒太阳可以促使人体分泌更多的多巴胺。多巴胺可有效地抑制眼球的增长,从而可以抑制近视的发生和发展;阳光可使孩子瞳孔收缩,加大眼睛的聚焦力,看到的事物更清晰,从而起到预防近视发生和发展的作用;因为晒太阳大多数都是在户外,阳光强的时候,人们一般不会太多地近距离用眼,反而是更多地眺望远方和活动,使眼球得到放松,这恰恰也是保护视力最好的方法,所以有利于近视防治。

        室外体育运动、活动和玩耍等,减少了孩子近距离用眼的机会,而增加了看远的时间,这非常有利于防控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体育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增强五脏六腑的功能。中医认为,眼分五轮,对应五脏。五脏健康则眼清目明,不易近视。体育运动可以使人体肌肉发达,从而亦加强了眼肌的功能。眼肌,特别是睫状肌调节功能正常,张弛有力,眼睛亦不易发生近视。人们视物时,只有物体的图像聚焦于眼球后壁的视网膜上,才能看清楚。当看近时,眼肌通过调节把眼轴延长才能把焦点聚集到视网膜上,才能看清楚;当看远时,眼肌通过调节把眼轴缩短才能把焦点聚集到视网膜上,才能看清楚。看近时眼轴延长是个顺势过程;看远使眼轴缩短则是个逆势过程,需要更大的力量。这力量从何而来?就从平时的体育运动而来。需要指出的是,让孩子多在室外活动,多晒太阳,让阳光中的紫外线直射到孩子身上,每天2小时以上才能获得足够的多巴胺和维生素D。家长要尽量多地带孩子到室外活动、运动和玩耍。这在近视防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措施,家长、孩子千万不可掉以轻心。需要注意的是,夏天不要在太阳下暴晒,也不宜在室内隔玻璃晒太阳,因为这样达不到紫外线照射的目的。

        

按摩大穴帮助女性消除脂肪肝



        经常会莫明其妙地叹气,乳房和小腹部发胀、疼痛,原先规律的月经开始紊乱了,这是肝失疏泄的现象。肝就如大自然中的树一样,树枝和树叶必须是张开的,伸展的,如果你把它捆得很紧,它会很快枯死。我们身体里堆积的脂肪会把树枝与树叶捆在一起,肝脏被捆住了,自然就不能正常地排毒和代谢了。食物在小肠里转化成五谷精微,然后脾负责把五谷精微转化成人体需要的气和血。女性脂肪肝患者也很多,而且很多人的脾胃都不好。女性如果脾不好,就很容易使得五谷精微不能转化为气血,变成脂肪堆积起来了,从而形成脂肪肝。

        现在很多女性穿得都比较少,喜欢熬夜的女性也越来越多,外界的寒凉会加重身体里的湿气,湿气与一些无法及时排出去的毒素混在一起,会形成像痰一样黏稠的东西,也就是中医所说的痰饮。如果你最近经常觉得头脑和身体发沉,疲惫,恶心,嘴里没有滋味,不想喝水,小便不利,腰腹和大腿变粗了,那么你有可能是痰湿内阻了,要小心脂肪肝偷袭你的身体。

        我们知道,穴位也就是经络线上出现异常反应的地方。身体有异常,穴位上便会出现各种反应。这些反应包括:用手指一压,会有痛感(压痛);以指触摸,有硬块(硬结);稍一刺激,皮肤便会刺痒(感觉敏感);出现黑痣、斑(色素沉着);和周围的皮肤产生温度差(温度变化)等。但脂肪肝的按压异常大概在期门穴、肝腧穴所在之处。脂肪肝患者记住以下穴位的定位与按压方法可达到有效防治目的。

        1.足三里

        现代实验研究发现,按压患胃炎、胃溃疡或胃癌病人的足三里,可见胃电波增加,且胃癌病人不规则的波形变得规则。长期按摩足三里,还可以降低血脂、血液黏度,预防血管硬化,预防中风发生。足三里穴的作用非常广泛。每天每侧按揉30~50次,酸胀为度。持之以恒,对于防治脂肪肝有极大的益处。

        2.阳陵泉

        现在的中医学家之所以将阳陵泉列为脂肪肝治疗的要穴,亦与其主治有关。如《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胆病者,在足少阳之本末,亦视其脉三陷下者灸之,其寒热者,取阳陵泉。”此是治疗胆腑病症,而这些症状与现在的脂肪肝临床症状多有相同。另外由于中医理论有肝胆相表里的说法。所以,阳陵泉在临床上就被用来作为脂肪肝治疗的要穴,效果明显。

        3.太冲

        用拇指指尖对穴位慢慢地进行垂直按压。一次持续5秒钟左右,进行到疼痛缓解为止。什么样的脂肪肝患者用太冲穴最好呢?最适合那些爱生闷气、郁闷、焦虑、忧愁难解的人。但如果是那种随时可以发火、不加压抑、发过火后又可以谈笑风生的人,按揉太冲穴意义就不大了。揉太冲穴,从太冲穴揉到行间,将痛点从太冲转到行间,效果会更好一些。

        4.中脘

        中脘穴按揉的方法是手掌按压在中脘穴上,手指按压在建里与下脘穴上,吸气时,两手由右往上向左揉按。呼气时,两手由左往下向右揉按。一吸一呼为一圈,即为一次,可连续做8~64次,然后,再按相反方向揉按,方法与次数同上。最后,做3次压放呼吸动作,方法同上。

        

脂肪肝——都是肥胖惹的祸



        正常人在摄入结构合理的膳食时,肝脏的脂肪含量约占肝脏重量的3%~5%,但在某些异常情况下,肝脏的脂肪量则明显增加。当肝脏的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10%时,就称脂肪肝。肥胖是造成脂肪肝的重要原因,营养素摄入不足也会引起脂肪肝,还包括酗酒、糖尿病、肝炎病人吃糖过多等原因。脂肪肝前期症状隐蔽,往往在体检时因无触痛性肝肿大而被发现,但也可因右上腹痛、触痛及黄疸而被发现。常有肝区疼痛或不适,食欲减退,脘腹痞胀,便溏,少数可有轻度黄疸。

        1.预防

        预防脂肪肝的食物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人们只要稍加注意,应用于饮食之中,就能起到预防脂肪肝的极佳效果。多饮茶可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水平,增强微血管壁的韧性,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洋葱含前列腺素,有舒张血管、降低血压功能,还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大蒜降脂并非减少血中胆固醇,阻止血栓形成,有助于增加高密度脂蛋白,保护心脏动脉。每天吃3个以上苹果,即能维持满意的血压。此外,牛奶、燕麦、玉米、鱼类、菊花茶等也能很好预防脂肪肝生成。

        2.食疗

        脂肪肝多与进食不当有关,如摄取过多脂肪、胆固醇或甜食以及长期饮酒等。

        (1)供给适当热量,控制热量会使体重逐渐下降,有利于肝功能恢复。忌用肉汤、鱼汤、鸡汤等。

        (2)高蛋白可保护肝组织并促进已损害肝细胞的再生,防止脂肪浸润。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比减少脂肪更有利于减轻体重和治疗脂肪肝。特别要控制进食蔗糖、果糖、葡萄糖等。

        (3)饮食不宜过分精细,主食应粗细粮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及菌藻类,以保证摄入足够数量的食物纤维。这样既可增加维生素、矿物质供给,又有利于代谢废物的排出,对调节血脂、稳定血糖水平都有良好作用。

        下面为大家推荐几个食谱:

        1.鲤鱼炖豆腐

        【材料】豆腐100克,鲤鱼1条(约250克),姜、葱、食盐适量。

        【做法】豆腐切小块,鲤鱼去鳞洗净,入水煮汤,加姜、葱、食盐调味,分2次食完。

        【功效】舒和肝气,有利于肝脏早日康复。

        2.乌龙茶

        【材料】乌龙茶3克,冬瓜皮10克,山楂10克。

        【制法】将山楂和冬瓜皮煎汤,去渣,用汤冲泡乌龙茶饮用。

        【功效】此茶能消脂减肥,对肥胖型脂肪肝患者有良效。

        

肝硬化:如何才能软下来



        肝硬化由一种或几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的肝病。特点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及纤维化,导致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晚期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20~50岁男性为肝硬化的高发人群,发病多与病毒性肝炎、嗜酒、某些寄生虫感染有关。传染性肝炎是形成肝硬化的重要原因。肝硬化患者常有肝不适、疼痛、全身虚弱、倦怠和体重减轻,也可以多年无症状显示。还会引起黄疸、厌食等并发症状。

        1.预防

        肝硬化多由肝炎等轻度肝脏疾病发展所致。要预防肝硬化,人们要注意补充蛋白质,多进食蛋、奶、鱼、瘦肉和豆制品。还要多吃含糖食物和水果补充糖类物质。也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和动物肝类,也要补充维生素,尤其是特别注意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A、维生素C。

        2.食疗

        伴随肝硬化疼痛的时常还有全身虚弱、厌食、倦怠和体重坚强症状,这些主要通过饮食来调节。以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和易于消化饮食为宜。做到定时、定量、有节制。早期可多吃豆制品、水果、新鲜蔬菜,适当进食糖类、鸡蛋、鱼类、瘦肉;当肝功能显著减退并有肝昏迷先兆时,应对蛋白质摄入适当控制,提倡低盐饮食或忌盐饮食。食盐每日摄入量不超过1~1.5克,饮水量在2000毫升内,严重腹水时,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00毫克以内,水摄入量在1000毫升以内。

        (1)忌吃食物

        禁忌进食酒、坚硬生冷和刺激性食物,也不宜进食过热食物以防并发出血;

        胆汁性肝硬化应禁食肥腻、多脂和高胆固醇食物;

        有腹水时应忌盐或低盐饮食;

        肝昏迷时,应禁蛋白质;

        食道静脉曲张时应忌硬食,给流质或半流质;

        消化道出血时应暂时禁食,以静脉补充营养。

        (2)牛肉小豆汤

        【材料】牛肉250克,赤小豆200克,花生仁50克,大蒜100克

        【做法】混合加水煮烂,空腹温服,分二天服完连服20~30天。

        【功效】滋养、利水、除湿、消肿解毒,治疗早期肝硬化。

        

胆结石患者:如何“胆石为开”



        “胆绞痛,要人命”,这是对胆结石发作起来的痛苦的最佳写照。胆囊内胆固醇或胆红素结晶形成的一粒粒小团块就是胆结石,这主要是因为人体内胆固醇和血脂过高造成的。胆结石平时可能无明显症状,但当结石异位或嵌顿在胆管时开始发作,主要于晚餐后胆绞痛、胀痛,一般在中上腹或右上腹,向右肩放射,并伴有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等症状。

        1.预防

        预防胆结石应注意饮食调节,膳食要多样,此外,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鱼类及海产类食物则有助于清胆利湿、溶解结石,应该多吃。每晚喝一杯牛奶或早餐进食一个煎鸡蛋,可以使胆囊定时收缩、排空,减少胆汁在胆囊中的停留时间,有效预防胆结石。坚果类食物也是预防胆结石的绝佳选择。

        2.食疗

        胆结石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降低胆固醇和血脂,逐步溶解或引导排除结石。多补充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多吃粗粮、水果、蔬菜等食物。

        (1)忌吃食物

        绝对不吃内脏、蛋黄等富含胆固醇的食物;

        禁食如马铃薯、地瓜、豆类、洋葱等容易产生气体的食物;

        脂肪含量多的高汤也在禁忌之列;

        少吃生冷、油腻、高蛋白、刺激性食物及烈酒等易助湿生热、使胆汁淤积的食物;

        加工食品和高糖分的食物也要避免进食。

        (2)推荐食谱

        1.清蒸鲑鱼

        【材料】鲑鱼1片(300克),葱60克、姜、蒜、辣椒各20克,酒、生粉各1大匙,盐1/2小匙,蚝油、胡椒粉、糖各1小匙,酒、水各1大匙。

        【做法】鲑鱼洗净用调味料腌15分钟。葱切丝、蒜切片、辣椒切丝,取一半的量铺盘底,再把腌好的鱼放上。鱼表面淋上调匀的蚝油、胡椒粉、糖、酒、水等调味料,将剩余的葱丝等铺上,送入蒸笼大火蒸10分钟,用筷子刺鱼肉、不沾筷即可食用。

        【功效】清蒸鲑鱼能降低胆固醇、预防胆结石,滋味也十分鲜美。

        2.豆薯拌番茄

        【材料】豆薯(又称凉薯)200克,大番茄100克,金橘酱3大匙,黑芝麻少许。

        【做法】将番茄、豆薯洗净切条状,放入容器里头。加入金橘酱、黑芝麻拌匀,凉拌2小时后即可食用。

        【功效】此食物不但消暑,还能预防胆结石、减少胆固醇。

        

章门——治疗黄疸肝炎的“退黄穴”



        古人将穿脱章服的起始处称为章门,章也通“障”,门是守护、出入的地方。刺激章门穴,就好像打开四围的屏障。作为肝经的大穴,章门穴对于肝脏上的疾病有特殊的功效。它最大的一个作用就是消除黄疸,强化肝功能。

        黄疸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引发黄疸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加,胆红素生成过多而引起的溶血性黄疸;肝细胞病变以致胆红素代谢失常而引起的肝细胞性黄疸;肝内或肝外胆管系统发生机械性梗阻,影响胆红素的排泄,导致梗阻性(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有某些先天性缺陷,不能完成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而发生的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虽然黄疸的发病原因多样,但是表现症状很相似,如目黄、脸黄、尿黄、身黄等全身性的泛黄现象。

        章门穴

        在治疗上,不同的病机引发的黄疸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治疗,但是作为人体的穴位来讲,却不存在这个问题。只要发现自己的肝功能不太好,或者出现类似于黄疸的症状,或者作为平时保肝护肝的一种措施,如情绪经常感到压抑、经常需要喝酒等,都可以经常刺激章门穴。有条件的可以每天拿艾炷在这里缓慢地灸十多分钟,没有条件的也可以用手指进行按摩,效果非常好。刺激章门穴不仅治疗疾病,还可以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行间——消除肝脏郁结的去火穴



        行,行走、流动、离开也。间,二者当中也。行间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顺传而上。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湿重水气,至本穴后吸热并循肝经向上传输,气血物质遵循其应有的道路而行,因此而得名。此穴具有泄肝火,疏气滞的作用行间穴,在足背侧,当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趾背侧动、静脉;腓神经的跖背侧神经分为趾背神经的分歧处。

        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有人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这叫“实则泻其子”。行间穴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如果你经常两肋胀痛、嘴苦,那是肝火旺;而像牙痛、腮帮子肿、口腔溃疡、鼻出血,尤其是舌尖长泡,就是心火成盛,这时火已经不在肝上,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消火,掐此穴对眼睛胀痛尤有显效。

        《类经·图翼》上说:“泻行间火而热自清,木气自下。”另外,此穴还治心里烦热,燥咳失眠。因肝经环绕阴器,所以行间还善治生殖器的热症,如阴囊湿疹、小便热痛、阴部瘙痒等。对痛风引起的膝踝肿痛,点掐行间也有很好的止痛效果。

        除此之外,行间穴还可以配睛明穴治青光眼、降眼压;配太冲穴、合谷穴、风池穴、百会穴治肝火上炎、头痛、眩晕;配中脘穴、肝腧穴、胃腧穴治肝气犯胃之胃痛;配中府穴、孔最穴治肝火犯肺干咳或咯血。

        刺激行间穴,可以采用大拇指指尖掐的方式,还可以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按压行间穴,会强痛,在这些穴道上每天两次指压,每次30下的强烈刺激即可。而有肝硬化和酒精肝、脂肪肝则用香烟或艾柱每天炙20次,每天坚持下去,并同时注意饮食起居,效果十分显著。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