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中医的九种体质图片第三章 养护气虚先固正气,正气充足百病消

第三章 养护气虚先固正气,正气充足百病消

        

正气一足,有病祛病,无病强身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正邪抗争,各有胜负的过程。

        正,即正气,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及抗病、康复能力。一般来说,凡正气不足的人,汗毛孔(腠理)容易松弛,失去其护卫表皮的功能作用,因而最容易感受四时流行之气,使四时之气自表皮而入;发则会出现咳嗽、流涕、头昏,或发热、怕风等伤风症状。此外,有的病人小便点滴不畅、滴沥不尽、一天数十次,这也是正气不足的表现,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有癃者,一日数十漫,此(正气)不足也”。

        邪,又称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包括六淫、饮食失宜、七情内伤、劳逸损伤、外伤、寄生虫、虫兽所伤等,也包括机体内部继发产生的病理代谢产物,如淤血、痰饮、宿食、水湿、结石等,具有伤害正气、引起疾病的破坏作用,即所谓的“邪气发病”。身体发热如火炭般热,颈部和胸部有阻塞不通的感觉,人迎脉盛,呼吸喘促而气上逆,这些都是邪气亢盛有余、正邪两旺的现象。

        一般来说,邪气侵犯人体后,正气与邪气就会相互发生作用,一方面是邪气对机体的正气起着破坏和损害作用,另一方面正气对邪气的损害起着抵御及驱除邪气,并消除其不良影响的作用。因此,正邪的斗争及其在斗争中邪正双方力量的盛衰变化,不仅关系着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影响着病机、病症的虚实变化,而且直接影响着疾病的转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也就是正邪斗争及其盛衰变化的过程。

        在疾病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正气与邪气这两种力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其相互斗争的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力量对比的消长盛衰变化,并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即邪气增长而亢盛,经过斗争,邪胜正虚,则正气必然虚损而衰退;正气增长而旺盛,经过斗争,正胜邪退,则邪气必然消退而衰减。

        人体各方面系统功能正常,正气充足,病邪是不可能侵犯的。这就是中医理论所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正气乃是“秉先天之精,合后天之力”



        《黄帝内经》中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也就是说,正气是由父母之精所化生,由后天水谷精气和自然清气结合而成的阴气与阳气。中医学中有这样的说法:“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这里的“气”就是指人体的正气,也称为“元气”,即“真元之气”。正气充足免疫力就强,就能战胜疾病;如果人体正气不足或虚弱,就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或免疫力去战胜疾病;而正气耗尽,人就会死亡。

        父母之精气是先天之本,正气的强弱首先由先天之本所决定。也就是说父母身体都很好,孩子将来身体也会比较好,免疫力也比较强,不容易得病。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同胞姊妹,有的健康强壮,有的体弱多病。兄弟姐妹之间有相近的遗传基因,在先天条件上应该差距不大,但其实有一个因素往往被大家所忽略,那就是孕期有无其他因素的干扰。比如受孕的时间,孕妇孕期有无饮酒过量、服药等情况,孕期心情,孕妇营养状况等等。所以说,母强则子壮,如果计划生孩子,一定要先把夫妻双方的身体都调养好,给孩子一个比较充足的元气,怀胎十月可是会影响孩子一生的。

        中医认为,元气虽来自父母之精气,但这些先天带来的元气只够维持一段时间。要想活下去,就要吃东西、呼吸自然之气。因此,人体正气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受到后天之本,即水谷精气和自然清气的影响。有的人父母身体不是很好,先天正气没有那么充足,这样的人虽然自小免疫力低、体弱多病,但如果他知道自己先天条件不好,很注意养生,懂得养护自己的正气,也能长寿。

        总之,正气是我们生存的根本,它的强弱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即先天之本与后天之力。父母的先天精气会影响孩子的身体状况,而至于能否长寿,还是要看本人能不能巩固好后天之本,养护体内的正气。正气虽秉先天之精,合后天之力,但毕竟是有限的,有一个定数。因此,养生就要珍惜父母赐给我们的生命力,遵循健康的生活习惯,好好养护正气,这才是健康长寿的根本所在。

        

养生之本——“内养正气,外慎邪气”



        “内养正气”是养生的根本,任何一种养生方法的最终目的都是保养正气。保养正气就是保养人体的精、气、神。人体诸气得保,精和神自然得到充养,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也得到保障,即“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张仲景曾指出,“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这就是说,人们必须依赖于自然界所提供的物质而生存,自然和人的关系好比“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样,人体健康可能受到自然界好的影响,也可能遭到自然的侵害。可是,人对自然不是无能为力的,自然对于人体的侵害是可以预防的,只要五脏元真(真气)充实,营卫通畅(指人的周身内外气血流畅),抗病力强,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就会安和健康。因此,张仲景认为,养生保健的宗旨在于“内养正气,外慎邪气”。

        张仲景内养正气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调养精神,采用养神畅志与立志修德相结合,促使精神内守,真气存内,防病益寿。

        在《黄帝内经》中记载着黄帝和养生家岐伯的对话,黄帝问岐伯:“为什么先人们能活上百岁身体还很健康,现在的人不到六十就过早衰老了?”岐伯说:“古时候的人懂得对于四时不正之气的避让,以便使思想闲静,排除杂念。这样调和好了自身的正气,就不会得病了。”

        “外慎邪气”则是警惕外界一切可以致病的因子,主要是从有病要早治、生活要节制等方面来调摄养生。

        张仲景认为,邪气刚入于人体之表,应当即时治之,“勿使九窍闭塞,如此则营卫调和”,病邪就不会由表入里,病势也就不会由轻变重而损害正气,是养生祛病益寿之妙法。

        外慎邪气的另一个方面是指对自己的生活注重节制,忌“贪”字。比如,起居有常,起卧有时,从不贪睡,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衣着打扮应当以舒适为宜,根据气候的变化而适当增减着装,但不要因天气寒冷就穿着过暖,也不要因为天热贪凉而过少穿衣;饮食方面则要讲究五味适中,五谷相配,饮食随四时变化而调节,忌贪饮暴食偏食;在心理健康方面,应当注重陶冶情操,坦然怡然地待人接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良好的心态自然能够改善身体状况,减轻乃至避免机体发生病患的可能。

        每日晨起之后,夜卧之前,做导引吐纳,吐纳导引与自然腹式呼吸很相近,具体的做法是:自然放松,心态平和,舌尖轻抵上颚,鼻吸口呼,呼吸要缓慢均匀,以自然为度,不可憋气鼓气。呼吸次数及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导引吐纳可以使脏腑经络气血流畅,有养生祛病的作用。

        

阻止外邪入侵要养好正气津液



        如果体内的津液亏耗过多,就会致使气血两损;气血亏损,同样也可致使津液不足。津液的增多与减少,能直接影响体内的阴阳平衡,疾病也会由此而生。如发高烧的病人会出汗过多及胃肠疾患者大吐大泻太过,都会因损伤津液而导致气血亏损。所以中医自古就有“保津即保血,养血即可生津”的养生说。

        张仲景认为,津液主要有三种功能:一是有固守机体、防御病邪入侵的功能;因为津液是人体阳明经的主要正气,津液足则阳明固,而外邪无法侵入。二是在病邪侵入人体后,津液能驱逐病邪,阻拦病邪的侵入势头;三是津液可以修复由病邪造成的损伤,调和失衡的阴阳二气。

        张仲景的观点强调了津液的重要性。津,口液也。陆佃《埤雅·芥》中曰:“今人望梅生津。”津液为人体流质,指血液、汗液、唾液、泪液等而言,日常中则习惯专指唾液为津液。

        中医认为,津属阳,主表;液属阴,亦称阴液。津液与血、汗、小便、泪、涕、唾等都有密切关系。津液在经脉(经络、脉管)内,即为血液,故有“津血同源”之说。津液可转变为汗,可转变为小便,也可转变为唾液或泪液,如悲伤时号啕大哭之后,便会感觉口干舌燥,此时就是津液已经大伤。

        当人体津液不足时,就会出现口干口渴、咽喉干燥等症状,这些现象都是由于伤了津液而出现。即使不在炎热的夏季,出汗过多,也很容易出现上述症状。这时,可以用玄麦桔甘汤(玄参、麦冬、桔梗、炙甘草各等量)沏水代茶饮用,可清热生津。

        津液源于饮食水谷,并通过脾、胃、小肠、大肠等消化吸收饮食水谷中的水分和营养而生成,张仲景就在《伤寒论》提出“保胃气,存津液”的养生原则,传统养生中还有“漱津咽唾”的方法。在一部养生名著中就提到“津液频生在舌端,寻常漱咽下丹田。于中畅美无凝滞,百日功灵可驻颜”,就是说每天坚持吞唾液,百日后就可使人容颜润泽。

        下面我们具体说一下四季的津液养生之道:

        春季属阳,天气干燥,应常吞口中津液,并保证水分的足量摄入。

        夏季天气炎热,出汗多,很容易造成津液损耗过多,应适当多吃酸味食物,如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之类,它们的酸味能敛汗止泻祛湿,可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若在菜肴中加点醋,醋酸还可杀菌消毒防止胃肠道疾病发生。

        秋季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秋分之后,雨水渐少,秋燥便成为主要气候。此季容易耗损津液,发生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肺热咳嗽等。因此,秋日宜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泥鳅、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鲜山药、梨、红枣、莲子等清补柔润之品。

        另外,中医医书记载,“盖晨起食粥,推陈出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因此,建议秋季早餐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不同的粥食用,如百合红枣糯米粥滋阴养胃,扁豆粥健脾和中,生姜粥御寒止呕,胡桃粥润肺防燥,菊花粥明目养神,山楂粥化痰消食,山药粥健脾固肠,甘菊枸杞粥滋补肝肾。

        冬季天气寒冷,属阴,应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祛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这样反而会损耗津液伤身。

        

一呼一吸谓之气——五种有效的呼吸补气法



        在我们看来,呼吸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人只要活着就离不开呼吸,人呼吸是我们体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事,即使是在睡觉的时候,我们体内的呼吸系统依然在不知疲倦地工作着。殊不知,呼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很大。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对人体健康是非常有益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五种最简单有效的呼吸保健法。

        1.腹式呼吸法

        所谓腹式呼吸法是指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压缩腹部使之凹入的呼吸法。常做腹式深呼吸运动,可使机体获得充足的氧,也能满足大脑对氧的需求,使人精力充沛。腹式呼吸运动还对胃肠道有极好的调节作用,许多中老年人大腹便便,极易引起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使健康受损,缩短寿命。如坚持做腹式深呼吸,既可锻炼腹肌,消除堆积在腹部的脂肪,又能防范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腹式深呼吸简单易学,站、立、坐、卧皆可,随时可行,但以躺在床上为好。仰卧于床上,松开腰带,放松肢体,思想集中,排除杂念,也可说是进入气功态。由鼻慢慢吸气,鼓起肚皮,每口气坚持10~15秒钟,再徐徐呼出,每分钟呼吸4次。做腹式深呼吸时间长短由个人掌握,也可与胸式呼吸相结合,这便是呼吸系统的交替运动。如能长年坚持每天做腹式深呼吸,就会收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强身延年的奇效。

        需要注意的是,在锻炼深腹式呼吸的初期,切忌急于求成地去追求呼吸的深长细缓,不要过于注意自己的呼吸,以防止出现胸闷气短、呼吸不畅、憋气等不良反应。也不要机械地任意延长呼气时间而缩短吸气时间,防止因为肺换气过度而出现头昏、头痛、疲乏等症状,甚至发生呼吸性碱中毒或酸中毒。

        2.“五十营”呼吸养气法

        五十营是《黄帝内经》强调的准则。营,就是周的意思,一营就是一周。五十营就是五十周,指人气昼夜运行五十周。人气就是指人的经气,具体指营卫之气。人气的循行与天体(日、月)运行息息相关,所以人的摄生一定要按五十营的阴阳气化消长规律进行。古人强调“五十营”的呼吸方式,要求把呼吸节奏掌握在二百七十息(一呼一吸为一“息”),这是一种深长而缓慢的呼吸形式,经过换算相当于一呼一吸6.4秒,这样才是人体经气与自然界阴阳气化相应的最佳节奏。这就是“五十营”摄生的精髓所在。

        这种呼吸保健法就是要人们尽量减慢呼吸节奏与天地同步。把呼吸放慢,并不是说要一大口气一大口气地呼吸,而是渐渐学习不在意呼吸本身,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下腹部,使腹部随着呼吸的进行隆起和收缩。呼气的时候腹部隆起到顶点,吸气时也收缩到极点,这样自然就会把呼吸放慢。起落一开始要用点力。这样的慢呼吸每天至少要做两遍,每遍60次,开始会有点不习惯,经常练习就会变成一种很自然的呼吸方式。

        在练习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四个字:深、长、匀、细。深,深呼吸,就是一呼一吸都要到头;长,时间要拉长,要放慢;匀,要匀称,出气呼气要均匀;细,就是要细微,不能粗猛。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用鼻子呼吸,不能用嘴呼吸。否则就不能保证吸入的是自然界的清气,反而会对人体造成污染和损害。

        3.清凉呼吸法

        这是一种针对现代人爱上火的现象而使用的一种呼吸保健法。

        清凉呼吸法的练习方法:

        第一步,采取坐姿,将舌头伸出嘴唇少许;

        第二步,舌头卷起,形如一只管子;

        第三步,通过卷起的舌头和嘴吸入空气,发出“嘶嘶”的声音;

        第四步,尽可能长地悬息(保息、止息),以自己能够接受的程度为宜;

        第五步,通过两个鼻孔缓缓地呼气。

        每天清晨做清凉呼吸法15到30次就可以很好地缓解冬季的上火情况。

        清凉呼吸法可以净化血液、生津止渴、缓解饥饿感,它能使身体的系统冷却下来,消除慢性的消化不良、脾大;也可以缓解许多慢性疾病的炎症、高热,结核,肝胆疾病,多痰、毒素的不良影响,清除蛇毒,等等。

        4.镇静呼吸法

        人在紧张的时候,交感神经异常活跃,使全身处于一个兴奋的状态,从而减退了大脑的思考力,往往会作出不冷静的判断和错误的决定。用镇静呼吸法,加力在腰与拇指上,去除上半身的紧张,由此来控制呼吸,心自然就平静下来了。

        镇静呼吸法的练习方法:

        第一步,伸出左手,五个手指伸直,掌心向上;

        第二步,用右手拇指按住左手掌心,其余四指握住左手手臂;

        第三步,慢慢呼气,意念集中在拇指上,边呼气边加大拇指向下的按压力量,双眼注视右手拇指,此过程持续6秒钟;

        第四步,慢慢地深吸气,缓缓地撤去右手拇指上的力量,此过程持续6秒钟;

        第五步,左右手互换,重复3次。

        5.行动呼吸法

        行动呼吸法是胸式呼吸之一,它可以使整个肺部都充满空气,大大增加肺活量,同时大大增强心脏功能,使人的心情变得开朗、愉悦。尤其是在感到孤独、悲伤、绝望的时候,做这个练习可以尽快摆脱烦恼,重塑自信。

        行动呼吸法的练习方法:

        第一步,挺身直立,双脚打开比肩略宽一点,双手自然下垂;

        第二步,张大嘴,呼气,同时嘴里发出“啊——啊”的声音;

        第三步,强呼气8秒钟时间,然后呼出体内所有空气;

        第四步,吸气4秒钟,吸到充满胸部并向左右扩展;

        第五步,重复上述动作3次。

        负面情绪是健康快乐的大敌,当你感觉心情不好又无人倾诉的时候,不妨试试行动呼吸法。

        

硬熬身体伤正气,别因工作毁了健康



        疲劳是身体需要恢复体力和精力的正常反应,同时,也是人们所具有的一种自动控制信号和警告。许多人因为工作的缘故,即使身体已经很疲劳了,还在硬撑着。如果不按警告立即采取措施,那么就容易损害人体正气,最终积劳成疾,百病缠身。尤其是对于气虚体质的人来说,本身就经常会感到周身乏力、肌肉酸痛、头昏眼花、思维迟钝、精神不振、心悸、心跳呼吸加快等症状,如果再不注意休息,“硬熬”下去,对身体的危害是十分大的。

        一般来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在以下几个方面不要“硬熬”:

        1.身体患病时不可硬熬

        事实上,气虚体质者的大脑、心脏、肝肾等重要器官生理功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衰退了,细胞的免疫力、再生能力和机体的内分泌功能也在下降。如果再对头痛发热、咳嗽、乏力、腰酸、腿痛、便血等不适症状不重视,听之任之,强忍下去,终将拖延耽误,酿成重症。

        2.口渴时不可硬熬

        水是人体最需要的物质,气虚体质者必须养成定时饮水的习惯,每天饮水6~8杯为宜。渴是人体缺水的信号,表示体内细胞处于脱水状态,如果置之不理,硬熬下去则会影响健康。

        3.肚子饿时不可硬熬

        对于气虚体质者来说,也不要随便推迟进食时间,否则可能引起胃肠性收缩,出现腹痛、严重低血糖、手脚酸软发抖、头昏眼花,甚至昏迷、休克。经常饥饿不进食,易引起溃疡病、胃炎、消化不良等症。

        4.如厕时不可硬熬

        对于气虚体质的人来说,大小便硬熬也是致命的。大便硬憋,可造成习惯性便秘、痔疮、肛裂、脱肛,除此之外还可诱发直肠结肠癌。憋尿引起下腹胀痛难忍,甚至引起尿路感染和肾炎的发生,对健康均十分有害。因此,要养成定期大便和有了尿意就应立即小便的良好习惯。

        5.起居上不可硬熬

        气虚体质的人,一般到了晚上就会感到头昏思睡,这时千万不要硬撑,不可强用浓咖啡、浓茶去刺激神经,以免发生神经衰弱、高血压、冠心病等。

        

培固正气的三大法宝——养精补气提神



        中医里说,精是身体的根本,没有这种最基本的物质,就不可能有人的身体。

        “精”,米字旁加一个青。米就是粮食、稻谷;青代表的是音,所以念精。这里的米实际上指的是精微的物质。也就是说人体有一种非常细微的物质,这种物质就叫精,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精分先天的肾精和水谷化生的后天之精,养精就要两者兼养。说得具体一点,就是节制性欲,房事太多会耗散精气;注意饮食,平时多吃一些养精的东西,例如黑芝麻、山药、核桃等。照着这两点做下去,就能培固人体的正气,积精全神。

        “气”的繁体字是“气”,米是一种物质,一种精微的物质。俗话说,“人活一口气”人就是有了这个“气”才活着的。

        气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地存在着,而且在身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么养气呢?调适呼吸是最重要的养气方法。中国的养生是以呼吸为主,肢体运动为辅,深长匀细的慢呼吸,可以降低人体基础代谢率和器官耗氧量。久而久之,有助于提高体质和延长寿命。

        什么是神呢?这有两个方面的意思:广义和狭义。广义上的神是指生命活力的一切外在表现,狭义上的神,专指心神。

        神是精神、意志、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统帅。这种广义的神包括魂、魄、意、志、思、虑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能体现人的健康状况。如“目光炯炯有神”就是神的表现,也是生命力旺盛的体现。神旺则神强,神衰则身弱;神在则活,神去则死,养生就要养神。怎么养呢?具体要做到五点。

        1.心情快乐

        大家想一想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一种感觉,一种对人生的满足感,只有你心里高兴了,满足了,你就可以变得快乐,这就是“境由心生”。怎么做到这一点呢?经常保持微笑,每天早晨起床后,不要急着洗脸,要对着镜子,向镜子里的你微笑。为什么要在起床的时候向自己微笑呢?按照心理学的研究,刚起床时是人从潜意识进入到意识的分界线,是从潜意识到意识的过渡时刻,这个时候保持快乐的心态,或者经常鼓励自己,那么这一天你就可以变得很愉快,很快乐。

        2.心态平和

        所谓心态平和就是清静、少欲,做到恬淡虚无。说起来简单,但真正让心态平和下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里介绍一个实用的方法:手搓脚心。为什么呢?神对的是心,而手心的劳宫穴是心包经通过的地方;精对的是肾,在我们的脚心有涌泉穴,而肾经是斜走于足心的。如果让两个穴对搓,那么心肾相就会交,精神则内守,当你的精和神都特别足的情况下,你才可以心态平和,达到恬淡虚无的境界。

        3.心地善良

        心地善良就是要保持一颗淳朴、天真的心。一个人只有保持这种善良的本性,才能健康快乐。

        4.心灵纯净

        心灵纯净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一个人只有不断净化自己的心灵,才能真正地快乐健康起来。但如今很多人俗务缠身,追名逐利,每天忙乱、焦虑、孤独、郁闷。心灵的清浊决定我们的生活质量,决定我们的幸福指数。

        5.心胸开阔

        心胸开阔是养心调神的关键。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不会为小事斤斤计较,不会为私利蝇营狗苟,他的精神是快乐的,身体是健康的。而要达到心胸开阔就要学会忍让,要宽容,把心放大,这样他的神才会安宁下来,就不会郁闷,不会困惑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