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中医十大名医面见乾隆皇帝

面见乾隆皇帝

        在乾隆二十几年的时候,皇上下令各地推荐本地名医,大司寇文恭公秦蕙田保举徐灵胎。在乾隆二十六年,徐灵胎六十九岁,他踏上了第一次进京面见皇上的道路。

        乾隆二十六年正月。

        京城。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徐灵胎两次进京,都赶上了京城下雪。

        紫禁城在雪色中宁静而又威严。

        这是徐灵胎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观察到皇宫的面貌。

        他知道,自己面临的将是挑战。

        那么,为什么宫廷的太医院高手云集,还会请徐灵胎进京呢?

        原来,清朝的历任皇帝非常了解医生的好坏对自己的重要性,他们总是想把世界上最好的医生留在自己的身边,为自己的健康服务。

        但是太医院里的医生却经常让皇帝们不满意。

        太医院的医生们都是经过选拔、考试、实习、临床等环节,一点点地熬上来的,按说也是经过了正规训练的,而且没到四五十岁您是甭想熬上御医这个职称的(下面的职称分别为吏目、医士、恩粮等),但太医院的医生有个最大的毛病,就是看病有顾忌啊,重的药轻易不敢开,一般的方子中每味药也就是一二钱的分量,有毒的绝对不敢开,药性偏重一点的药有时候都要上呈中堂(紧急的时候)或者其他上级批示,结果是使得御医在某些方面难以施展。所以您别觉着这御医好当。

        但皇上不管啊,他一方面要求你疗效好,一方面对你用药还有要求,在这两方面一衡量,御医们的选择是:我一般就开些不温不火的药,不出大问题,疗效嘛,别急,一点点调养吧。这样总不会出大错——这是御医之间代代相传的秘密。

        所以皇帝经常很恼火,乾隆帝在批示御医的奏折时经常态度很不好,有的时候甚至是很气愤,经常批些“用心治!”、“快快的治!”等话,明摆着,急了。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们就非常希望把民间的中医高手调到自己的身边,雍正帝曾经连下八道一模一样的圣旨,让各地的官员推举当地的名医进京,其中非常有趣的是,还特意嘱咐推举的时候不要强迫人家,要好言安抚,推举错了人朕也不怪你们,朕自有考察这些医生的办法,等等。

        那么皇帝考察这些医生好坏的办法是什么呢?办法之一就是先让他们给手下有病的大臣看病,来观察效果如何,然后评价这个医生的好坏。

        多么聪明的办法啊,一箭双雕,大臣们还以为是皇恩浩荡呢,嘿,瞧咱们皇上,真够意思,我病了还特意从全国各地调来名医给看,臣真是感激涕零,愿肝脑涂地以报皇恩啊(这些词儿还真是他们在奏折里常写的)!

        皇上心里面在偷着乐:拿你做了一下试验品,你还真的感觉很爽啊!

        徐灵胎也不例外,在到京报到后,被安排与太医一起给大学士文恪公蒋溥诊病。

        在给蒋溥诊病后,乾隆帝派一个大臣问徐灵胎:“诊脉结果如何啊?”

        徐灵胎:“蒋公的病……”

        大臣:“怎么样?”

        徐灵胎:“就实说了吧,诊得的脉象是阴液已涸,六脉俱沸,恐怕不可为矣。”

        大臣:“实在没办法了?”

        徐灵胎:“阴涸以后,无法承受天气的酷热,所以估计能拖延到立夏的时候,立夏后天气转热,那时候恐怕就无计可施了。”(据说后来果然如此)

        于是大臣就向乾隆汇报了,乾隆不相信,还自个儿亲自跑去一趟,看了看,果然如此,就对那个大臣说:“难得这个徐灵胎学问做得不错,人还比较诚信(学问既优,人又诚实),你能不能过去给他透个话,看看他能否留在太医院?”

        结果徐灵胎就被留在了京城,授太医院供奉。

        那么,徐灵胎会成为一个御医吗?

        回答是:没有可能。

        为什么呢?乾隆皇帝很看好他啊,而且能够留在乾隆皇帝身边,那在当时可是无比大的荣幸啊,为什么徐灵胎没有留在太医院呢?

        让我来给各位分析一下这个谜团吧。

        徐灵胎是什么人呢?其性格豪爽,有江湖侠士气,是个自由惯了的人。

        您再看看太医院的太医们过的是什么日子,我来给大家描述一下吧。

        太医们给皇上看病叫请脉,那是要跪着进殿,跪着给皇上号脉的,现在电影电视剧中基本把御医的地位都给抬得太高了——还坐着呢,没可能。

        当值的御医一次进去两位,分别在皇帝的左右每人诊一只手的脉,然后对调位置,再诊,诊完了要倒退出去,不能背对着皇上。

        出去后两人分开,各自写自己的脉案,然后由当值人员进行对比,跟考试一样,要相同了才算可以,不相同要讨论。

        然后把脉案上呈主管,有时干脆是皇帝自己看,皇上给批阅,折子里要写上自己的名字“某某与某某请得皇上圣脉如何如何的”。

        个别懂医的皇帝还会给改改方子(当然也包括不懂装懂的皇帝和自以为懂的皇帝),“朕看把香附去了,改加熟地吧”,这都哪跟哪儿啊,可这么改完了御医连个不字都不敢说,千万不能说:“皇上,您给改错了”——您还想混不想了?

        然后熬药熬成四份,后来改三份了,当值的太监要喝一份(苦啊,看来太监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御医自己咕咚再喝一份,这都是表示药里没毒,然后皇上再喝剩下的一份。(您知道为什么御医开的方子都分量那么小啊,我们私底下开玩笑议论过,怕出事儿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搞笑的原因可能是方子小了熬出的药少点儿,御医自己还能喝下去,方子要是大了,熬出一盆来,御医自己要是总这么喝就该挂了)

        药喝下去要是见了点效还可以,如果不见效就等着训斥吧。

        可是见效也不容易,因为在民间看病是一个医生一直给你看好了为止,可御医是当值制度,每两人当一天的班,今天您开了方子,明天换人了,您知道他又要开什么方子吗?没准儿思路就换了,所以这御医是难当极了。

        有位网友问为什么太医院那么多高手治不好病啊,您想这疗效能好吗?

        您再看看徐灵胎那种豪爽的性格,在这种条件下,他能坚持几天啊,按我的想法半个月算是不错的了,人家徐灵胎真是条好汉,硬是挺了五个月,在五月份的时候,终于熬不住了,跟乾隆皇帝打了报告:“万岁爷,您自个儿混吧,我老迈年高就不陪您了,我先撤了!”

        乾隆一看这也不好强留啊,于是就批准了。

        徐灵胎终于回到了思念了半年的老家。

        第一次进宫平安返回。

        虽然没有治好人家的病,但被皇上招呼过一次在当年也算是份长脸的事儿。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