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主角天生巨龙祸乱豪门小说二、不安分的太学生

二、不安分的太学生

        熹平元年(172年),曹操即将年满十八岁,曹嵩决定让他到洛阳来,进太学读书。于是,曹操第一次远离故乡谯县,来到了京师洛阳。

        作为帝国的最高学府,同时也是各级公职人员的培养基地,太学是所有读书人心中向往的地方。前朝初建太学时,规模仅五十人,后来逐渐扩大到三千人,王莽时更是扩大到上万人。太学归九卿之一的太常卿管辖,太学的老师称为博士,太学的校长称为博士祭酒。“祭酒”就是在社交活动中担当首席的那个人,如“军师祭酒”,就是首席军师,也就是参谋长。

        太学招生实行推荐、考试加保送的办法。地方上以郡为单位可以推荐本地优秀学子入学,有固定的名额。此外,在当时组织的一种明经考试中,凡取得优异成的,也可以入太学学习。保送的对象是公卿官员之子,品秩在六百石以上的官员,都可以送一名子弟到太学学习。曹操入太学,走的就是这条路。

        从熹平元年(172年)到熹平三年(174年),曹操一直在太学学习。这里的教育完全按照儒家经学标准模式进行,重点讲授五经,又按五经家法的不同,分别设立不同的专修方向,类似于不同的系。

        这些系不教别的,教的都是经学,太学其实就是经学院。

        但曹操对这些都不感兴趣,他是一个偏科生。在校期间,他的兴趣一是博览杂书,另一个就是广交朋友。

        这个高干子弟、亿万富翁家的长子、从沛国谯县来的小个子青年,以他的爽朗、率直、慷慨和好交往赢得不少同学的好感,很快成为太学里的活跃分子。

        这些同学有依靠家庭背景入学的,也有不少是全国各地推荐来的优秀青年,能跻身太学,个个都不简单。

        这些人带来了各地的新闻,有奇谈怪事、风土人情,也有山川风物、历史传说,曹操最喜欢跟大家聊这些话题。

        关于曹操的太学生活,史料实在太匮乏,但从零星的记述中,可以推测曹操在此期间可能接触过下面这些人:

        王俊(也作王隽),字子文,汝南郡人,与曹操关系最好,后来,王俊避乱到武陵郡,曹操征刘表时他刚好去世。曹操经亲自到河边祭奠他。

        周颀、周昂,来自于会籍郡的周氏家族,这个家族在扬州刺史部有一定势力。多年以后,他们在关键时刻曾支持过曹操。

        刘勋,字子台,琅邪郡人,后来做过沛国建平县长、扬州剌史部庐江郡太守等,最后归附曹操。

        许攸,字子远,南阳郡人,也是一个活跃分子,交际很广,后来与袁氏兄弟关系尤其密切,官渡大战时从袁绍阵营投奔曹操。

        张邈,字孟卓,东平国寿张县人,家境富裕,年龄稍大,是一个侠士,一边上学一边交结各路英豪,后来与袁绍、曹操的关系均很密切。

        还有一个人,曹操总想结交他,但没有成功。这个人叫宗世林,南阳郡人,是太学里的学生明星,曹操主动找他想交朋友,但他却对这个宦官养子家的后人不感冒。

        在一次聚会上,曹操和宗世林都在,曹操一直想跟宗世林说话,但没有机会。后来宗世林起身离席,估计是上洗手间,曹操抓住机会跟上去,拉住宗世林的手,想与他交往。但宗世林一点情面都不留,表示拒绝。

        这件事在曹操的心里留下了伤害。越是心里自卑的人,越渴望别人的尊重。他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后来曹操当了司空,让人把宗世林找来,接到许县。

        曹操说:“这一回可以交个朋友了吧?”

        宗世林回答:“松柏之志犹存。”

        这件事记录在里,它说明,太学读书期间的曹操,多么渴望交结更多的人,得到大家的认可。

        这是一个舆论可以左右一切的年代,就连炙手可热的宦官们,有时也不得不向舆论低头。

        曹腾的生前好友桥玄此时担任司空一职,是外朝的领袖之一。因为祖上的关系,曹操到桥前辈家去的比较多,桥玄对这个年轻人格外器重。

        桥玄字公祖(不是那个大乔、小玄的父亲乔玄),是梁国睢阳县人,他是从县政府科长(功曹)一路干上来的实务型官员,一生廉洁自守。

        桥玄善于评点人物,在清议界拥有一定声望。桥玄第一次见到曹操,就觉得这个青年很不一般,他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意思是:现在天下将要大乱,不是经邦济世的人才是不可能使天下安定下来的,能够安定天下的,大概就是你了。

        桥玄还说:“吾见天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吾老矣!愿以妻子为托。”意思是:我见过的天下名士多了,没有一个像你这样的,你要好好努力。我已经老了,愿意把妻子儿女托付给你。

        这是极高的评价。显然一个六七十岁的大名士兼朝臣领袖不需要对一个不满二十岁的年轻人表示恭维,桥玄的确看出来曹操身上的与众不同之处,他对时局的判断,以及对曹操未来发展的判断,都是完全正确的,这说明桥玄作为清议界的权威之一,不是徒有虚名。当时还有一个名士特别赏识曹操,也愿意在死后“以妻子儿女相托”,这个人是党人领袖李膺的儿子李瓒。他对曹操十分推崇,经常向别人推荐他。

        李瓒临死时,对儿子李宣等人说:“国家即将大乱,天下英雄没有一个能超过曹操的。张邈虽是我的好友,袁绍虽是你们的亲戚,但你们也不要投靠他们,你们一定要去投靠曹操。”

        获得了两个重量级人物的推介,曹操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桥玄认为还不够,他建议曹操应当找清议界最负盛名的汝南许氏兄弟,通过“月旦评”这个平台进一步扩大知名度,桥玄为此还给许氏兄弟写了一封推荐信。

        汝南郡有一对堂兄弟,名叫许靖和许劭。二许凭借识人之术,在家乡清河的小岛上开办了一个讲坛,每月初一命题清议,评论乡党,褒贬时政,不虚美,不隐恶,不中伤,辩人之好坏,分忠奸善恶,或在朝或在野,都在品评之列,凡得好评之人,无不名声大振。

        曹操怀揣桥玄写的推荐信兴冲冲跑到清河岛,却遭许氏兄弟冷遇。二许对于这个宦官后人一开始不愿意做出评论,后来经不起曹操的死磨烂缠,加上桥玄的面子,许劭最后还是送给曹操两句很有名的话:“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

        对于这个评价,曹操相当满意,这趟汝南郡之行没有白跑。

        此外,曹操还得到了名士何的高度评价。何很有名气,与李膺、范滂等党人交往很多,他是一个侠士,喜欢交结天下英雄,善于做一些幕后策划工作,日后成为袁绍的得力助手,是袁绍秘密组织“奔走之友”联谊会的骨干成员。

        何见到曹操,交谈之下也给予了很高评价:“汉家就要灭亡,能够安定天下的,必定是这个人了。”

        太学期间的生活是忙碌的,时间过得很快,一晃两年过去了。举行完秋射大典,曹操这一批太学生就要毕业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