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主角有魏武遗风的小说八十、张天师的幸福生活

八十、张天师的幸福生活

        自古升官,路有千条,形形色色,难得尽述。

        老爸有本事的,在襁褓里就可以做官;上面“有人”的,做官的大门也向你敞开着;隋朝之前,一般是靠推荐与选拔相结合,汉代就设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专门搜罗有意做官的人才;靠造反——招安之路做官也算是一条捷径;另外还有上不得台面的黄门、红门、后庭、前雄之类;苦读个秀才——举人——进士?这是大隋之后的一条极窄之独木桥,你要付出一生的代价,成功的比例也就1%往下吧。

        但靠修仙升官的大概只有天师张门一家,汉和帝时的张陵就开创了这旷古先例,曾被因修仙有成而晋位太傅之职,并封冀县侯。

        官位这东西,你越拿她当回事,她就越是回事,你要视她是只破鞋烂靴,她就连位街头拉客的“小姐”也不如,“小姐”们还能“自食其身”呢,那官位可是吸食的民脂民膏,并无时不被一些乐于此道的流氓强暴着。

        张陵就是位看透了官场底牌的高人,不屑此一品高位,避官而走深山,继续他未竟的修仙大业,先居江西龙虎,后临西蜀鹤鸣,据其信徒说炼丹大成,并一人独歼百万鬼兵,据说终得大道,白日飞升,据说直到今天还在天上值仙班!

        由于张陵是修道成仙,所以人们在他的名字中间塞进一个道字,后人都称其张道陵。又因皇帝曾拜其为太傅——太傅,天子的老师也——大家便尊其为天师,后世也就跟着把张天师叫响了牌子!

        另有一说是天上的玉皇大帝亲封的:东汉桓帝永寿元年九月九重阳佳节,张陵等三人在群山绝高之,依时服下龙虎大丹,果然灵验非凡,不多时一天使飘然下凡,手持玉册传玉皇大帝旨意:封张陵为“正一天师”,自此修仙成功,白日飞升仙界,从此留在了凡间“天师”的名头!

        插一句:成仙的四人中还有天师的夫人,夫人能一块飞升成仙,当然是因为配合天师修炼“房中之术”有功于仙界,再说了,到了天上就不修习此妙术了吗?真要把功夫荒芜了,那多遗憾加寂寞?

        成仙不易,决不能大家都去,再说仙人队伍肯定也是有编额的,决不会像凡间的官员,可以无限设置副职,看人添置局、办,要是那样,大家都成了仙,谁留尘世当官?当官的又哪里去找被管的人民?那不是主仆不分了吗!

        张天师成了仙,可是那些徒子徒孙却难以有这福分。但是大伙谁也不想错过仙缘,所以志同道合的人们就自然聚到了一起,共同把自己列入了神仙候补的队伍,称为道教,张天师这一嫡系便称为天师道教,并按照张天师的“临仙遗言”,由他的儿子张衡继承老爸的天师之位。

        不过儿子倒不敢占用老爸的字号,改了一个字,称为:嗣师,但张天师的深谋远虑之处在于还定了个规矩:学习皇帝们的世袭制度,天师由张氏一脉代代相传,与天地同休。

        二代张天师——嗣师张衡虽没能把老爸留下的修仙事业发扬光大,但却也精通了老爸的主要业务:医生。也就是给人洒符水治病,一般是凡是没死掉的都治好了,不死不活的当然是病人的心不诚所致,收费也是按照老爸留下的惯例:避免通货膨胀银钱贬值,一律自愿捐助五斗米——所以圈外人也称其为五斗米教。

        众多学员的学费也是执行的这个惯例,孔夫子当年办学收几束肉干,张天师办学收五斗黄米,今天上学要交上万人民币。看来还是道教高尚些。

        后来黄巾起义也是打的道教的招牌,那张角就自称为太平道人,但是经此一乱,二代张天师的学费、医疗费却是再收不易了,桓、灵之乱过后,灾年时谷米涨价到了一斛五十余万钱,平民百姓谁能交得起?只感叹那创业的张天师确有后视之能,认粮不认钱,还怕你物价飞涨?

        张衡这二代天师有点窝囊,不仅由于修仙事业发展大环境不利,而是自己在教内也大权旁落了,到了这嗣师临成仙的那几年,教内的事务基本都得听一个叫张修的道友指挥了,那张修看来政治水平远高于只顾成仙的张衡,暗暗早就羡慕道教旁支张角,准备干脆另辟捷径,扯旗反了吧,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更何况嫡系天师道教在此!

        莫非要放弃道祖张天师修仙升官的正途,而要走造反做官的邪路?

        那嗣师张衡没有造反做官的俗瘾,并且不屑朝廷给的“黄门侍郎”的虚官,还是学习老爸好榜样,继续自己的修仙大业,据说后来果然步了老爸的后尘,在汉灵帝光和二年也成仙去也。

        二代天师做仙不做官,三代天师张鲁可是官、仙都爱做。汉献帝中平元年七月,张衡伙同前辈道友张修率五斗米道众,在巴西郡起事,这下道教一下成了“米贼”。

        天子其时自己正本命不顾,又怎管得了人数众多的五斗米贼?只好委托本家益州牧刘焉进行统战工作,只要接受和平改编,要地盘给地盘,要官位给官位,实在不行,一国两制也成,只要你承认是大汉臣民。

        当时的益州牧刘焉硬手段不多,软招数还是会使的,一顶“别部司马”官帽搞定了张修,由于与二代天师娘子卢氏(应该是遗孀)那层说不清楚的关系摆在那儿,张鲁就先委屈做了刘焉手下的“督义司马”,并奉刘焉之命进军汉中,扩张益州地盘。

        注明一事:据道教文献说是卢氏也与张衡一同升天成仙,那么后来进出刘焉宅府的是哪位?估计仙人么,从天上时常回来探亲串门也是说不定的,成仙不忘舍身提携儿子,也在情理之中。

        张鲁虽按规矩接了老爸的班,却也不敢占用爷爷天师、老爸嗣师的字号,也学习老爸改了一个字,称为:系师,但是人们还是知道这就是正宗的三代天师,对其尊敬有加,就差弄张标准像挂在车头前面了。

        系师的兵都称“鬼卒”,打仗都觉神仙附体,再加上张修、张鲁作战都有两下子,当时的汉宁太守苏固不是系师张鲁及其张修加“鬼卒”的对手,被张鲁轻松的占据了汉中这方四面临山的风水盆地。

        没叔父辈的张修什么事儿,张鲁早就对张修架空自己老爸的做法不满,现在轮到了自己这辈天师,那就不客气了,一个突袭,干掉了张修,从此独霸了汉中。

        至于后来刘璋借此由杀掉了张鲁的亲娘、兄弟,张、刘两家反目成仇之事,前文已交代,不再复述,只简单介绍一下这位系师张鲁是如何治理汉中的。

        张鲁现在被朝廷承认的正式职务是汉宁太守,但也就是仅在上表朝廷时写上一回用用,在张鲁的辖区内,系师这个称呼最大,也最好听,自他以下,不设朝廷规定的任何地方官吏,一切行政职务,都称“祭酒”、“治头大祭酒”等等。

        人民当然只准许一个信仰:伟大、光荣、正确的天师道;道规即刑法,但相当宽松,据史载:凡犯法者,三次后再论罪行刑;小错误,只要去修路百步,则错罪全免。统治巴、汉三十年,没有干部队伍,辖区内无官,祭酒便相当于后世革委会委员,人民皆被彻底洗脑,无不真心拥护。

        人民就那么容易被忽悠?非也!

        小民百姓们就信的是看得见的利益,这张鲁毕竟也是一代天师,虽然被曹操、刘备这级别的大佬看不起,其实主持教务还是有两下子的,首先关注的就是民生。

        在张鲁管辖的范围内,普遍建起了“公共食堂”,称为“义舍”,里面摆上“义米”、“义肉”。来往行人,就像进入了免费的自助餐厅,随便吃,打包不行,这要靠个人觉悟了,不过也确实没人敢偷,一是不缺吃的,用不着做偷事,二是张天师是何等人?那是将来必成神仙的半仙之体呀,谁敢相欺于暗室?

        这很容易理解,后世有个年代,你就是藏在密封的厕所里、盖在被窝里蒙住头,也未必敢提名字骂伟人一句,那是一种发自心底的恐惧,能左右你的精神!当然,更多的人是发自心底的爱戴,不会偷骂的,哪怕刚干掉你的亲爹亲娘——这更恐怖:能控制你的思想!

        张鲁对人民的思想控制就是基本成功的。

        但是善于控制别人思想的领袖人物,一般都不会控制自己的思想,甚至大多时候他们的思想也容易被别人控制,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公平!

        会制定政策与教规不等于政治手腕灵活,张鲁的政治能力简直就是一个懦夫加白痴的混合体。

        张鲁一直对汉宁太守后面的两个字有意见,要是换成一个王字多好听?征求左右意见,仙人候补们却少有支持的,尤其是主要谋士阎圃:怎么?想吸引曹操来较量?

        张鲁虽然尊重阎圃等人的意见,没有当真自封汉宁王,但真正掌握指挥天师行动仙诀的是另外两名杨姓谋士,一位名松,一位名柏。姓杨名松、柏的二位近臣最投合张鲁的胃口,张鲁对其言听计从,简直等于将自己这木偶的提线交到两人手里。

        可惜这松柏二杨却名不副实,气节上别说松柏了,连墙头草也不如,墙头草还不至于有意伤害主人呢,而二杨却是私通任何给钱的敌寇,除钱以外,不爱其它,当然也包括天师张鲁。

        这就是面临曹操大军进击的汉中现状,其实就是张鲁自己也明白自己有多少斤两,本来闻风就要宣布投降的,可是张鲁的弟弟张卫(魏书武帝纪中为张韂,其它史书是卫字,老孙就拣笔画少的用吧)有些不甘心,汉中没有别的强势,还有地利呀,那群山峻岭就是那么容易过来的?便自告奋勇去阻击曹军。

        张卫的看法是对的,曹操率部苦行军,与张卫、杨昂的汉中军相遇时,已经被山路折磨的几乎自溃,心里唯有一个念头:回去!再也不想来这兔子不拉屎的鬼地方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