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做生意高情商短句第五章 提高说话水平要掌握的体态语言

第五章 提高说话水平要掌握的体态语言

        

第1节 用眼睛说话



        人们的面孔像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内中蕴涵着巨大的感情容量,但神情的表露更在于用眼“说话”,用眼传神。

        目光是人体最鲜明的机器,一个人的嘴只代表他的经历,眼睛却代表他的内心。

        传神的目光给人以魅力,宁静的目光给人以平和,快乐的目光给人以活力,真诚的目光可以赢得尊重和友谊。

        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在《笔记》中曾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意思是,透过一个人的眼睛,可以看到他的内心深处。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人和动物的表情》一书中,也曾把眼睛的活动变化作为人类情绪的表征。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赫斯博士,曾经用瞳孔变化的大小和规律,来测定一个人对事物的兴趣、爱好、动机以及对异性的爱慕等心理变化,发现彼此确实相关。中国古代的孟子也说过:“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这就是说人的眼睛是能够表达思想情感的,甚至能表达用言语难以表达的极其微妙的思想情感。人们内心的隐衷、胸中的秘密,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流露于多变的眼神中。

        一般来说,不同的眼神表现着不同的情感。目光明澈表示胸怀坦荡;目光狡黠表示心术不正;目光炯炯表示精神焕发;目光如豆表示心胸狭窄;目光执著表示志怀高远;目光浮动表示轻薄浅陋;目光睿智表示聪明机敏;目光呆滞表示心事重重;目光坚毅表示自强自信;目光衰颓表示自暴自弃。

        另外,故弄玄虚的眼神是高傲自大的反映,神秘莫测的眼神则是狡猾奸刁的反映;似匣剑出鞘的灼灼逼人的目光是正派敏锐的写照,如蛇蝎蛰伏的灰冷阴暗的目光是邪恶刁钻的写照。坦诚者目光像一泓清泉,悠然见底;英武者目光如电挚雷奔,波澜惊绝;典雅者目光似白云初晴,幽鸟相逐;俊秀者目光如玉气藏虹,珠胎含月;妩媚者目光似素花始香,夏梅初笑;豪放者目光如云风波浪,海天苍苍。

        如果你双眼虚盯前方,旁若无人,那你的眼神昭示着:我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如果你的眼睛频频左顾右盼,滴溜溜转,那你的眼神又告诉别人:我“戒心十足”或“心怀鬼胎”;等等。眼神在交际中具有很大的功用,它可以反映交际者的交际态度,表达交际者丰富多彩的情感意识。在整个交际过程中,人的思想情绪、心理变化以及品德、学识、性格与审美观等都会毫无保留地通过眼睛表露出来,让对方看得清楚,读得准确。

        从交际主体分析,平视、正视表示理解、平等、喜欢;俯视表示宽容爱护;仰视表示尊敬、期待。从交际客体分析,对你敬仰的人,目光往往平视;喜欢你的人目光会流露出热烈的色彩;傲慢而不可一世的人,目光是仰视、轻视;而讨厌你的人,目光会无意识地乱转,甚至会流露出疲倦的色彩。亏心的人,目光总是有躲躲闪闪的东西;正直无邪的人,目光沉静并给人以诚挚的力量。恋人之间的目光会传递甜蜜的情意;朋友之间的目光会表达关切的深情。与战友离别时,目光里会流露出美好的祝愿和不尽的眷恋。互相对立的人,言辞尽管漂亮,握手尽管热烈,但目光与目光在碰撞中会迸发出挑战的火花来。

        

第2节 学会微笑



        在所有的交际语言中,微笑是最有感染力的,微笑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际交往的高招”。往往一个微笑能很快缩短你与他人之间的距离,表达出你的善意、愉悦,给人春风般的温暖。一个微笑,邻座的人就可能成为自己的朋友。一个微笑,会燃起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慕之情。笑暖人心,又能体谅人心,给人以幸福感、自由感。微笑不花费什么,却有意外的收获。微笑创造家庭快乐,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好感。微笑使疲倦者休息,拘束者轻松,悲哀者节哀,就像一种情绪的调和剂,更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但是在运用微笑传情达意的时候,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笑得自然。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美好心灵的外观。这样才能笑得自然,笑得亲切,笑得美好、得体。要注意不能为笑而笑,没笑装笑。

        第二,要笑得真诚。微笑既是自己愉快心情的外露,也是纯真之情的奉送。真诚的微笑让对方内心产生温暖,有时候还可能引起对方的共鸣,使之陶醉在欢乐之中,加深双方的友情。

        第三,要笑在合适的场合。微笑并不是不讲条件的,也并不是可以用于一切交际环境。它的运用是很有讲究的。当你面带笑容时,你的心情不会差到哪里去。当你面对一个笑容满面的人时,你也很难不对他报以微笑。微笑使人觉得自己受到欢迎、心情舒畅,但对人微笑也要看场合,否则就会适得其反。有时候,微笑让你看起来紧张、无助,特别是在笑得太夸张的情况下尤其如此。当你出席一个庄严的集会,去参加一个追悼会,或是讨论重大的政治问题,自然不宜微笑。当你同对方谈论一个严肃的话题,或者告知对方一个不幸的消息时,或者是你的谈话让对方感到不快时,也不应该微笑,或者要及时收起微笑。

        第四,微笑的程度要合适。微笑是向对方表示一种礼节和尊重。但是如果不注意程度,微笑得放肆、过分、没有节制,就会有失身份,引起对方的反感。

        第五,微笑的对象要合适。对不同的交际对象,应使用不同含义的微笑,传达不同的感情。不然难免会有适得其反的情况出现。

        

第3节 如何运用首语



        所谓首语就是通过头部活动传递信息。它包括点头、摇头、侧头、昂头、低头等。

        这里说的首语,仅仅是指头部的整体活动传达的信息,而不包括头部的器官传递的信息。

        点头可以表明这样一些意思:同意、致意、肯定、承认、赞同、感谢、应允、满意,也可以表示理解、顺从等情绪。

        摇头表示这样一些意思:不满、怀疑、反对、否定、拒绝、不同意、不理解、无可奈何等。

        歪头(侧头)也有多种含意,可表示思考,表示天真。譬如小孩子在听大人说话或者在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喜欢歪着头,并托着腮帮。

        昂头可以用来表示充满信心、胜利在握、目中无人、骄傲自满等。头一直向后仰,还表示陶醉。

        低头表示的情绪有:顺从、听话、委屈,也可以表示另有想法等。

        在首语的运用方面我们要注意以下一些原则。

        一是动作要明显,尤其是它发挥替代功能的时候。如到底是点头还是摇头,要让对方看清楚,正确领会。

        二是要注意配合其他交际语言的使用。如点头的时候配合“嗯”,就不至于产生误会。也可以配合其他体态语言使用。有很多成语就体现了这一特点,譬如“点头哈腰”“昂首阔步”等。

        三是要注意一些文化差异。如塞尔维亚人表示同意就是将头向前伸,土耳其人表示否定要把头抬起来,特别是保加利亚和印度的某些民族,用点头表示否定,用摇头表示肯定,与我们的习惯恰好相反。这就要求我们在与这些有文化差异的民族交往之前,先弄清楚他们的习惯。

        四是要注意和声音语言的自然配合,而且还要做到动作明显。以便对方正确理解以免误会。

        五是首语的使用频率不能过高。虽然在倾听对方说话时,适当的点头或者侧头会让说话的人觉得你在用心听,但是过高的使用频率却影响了说话者的注意力或者感觉到有点肤浅。

        

第4节 给别人一个好印象



        在日常交际中一个人的一举一动都属于体态语言,这些动作时刻被人所注视。如果在交际中你想留给别人一个好印象,就要注意自己的姿态。

        具体地说,姿态是说话者文化素养和情趣的侧面体现。它用自己微妙的作用和效果完成着语言难以完成的任务。如果恰当地运用态势语这门无声的语言,可以让你做得更加端庄、大方,增加你交往的个人魅力,给对方迅速留下一个很好印象。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验:遇到一个人,只和他接触了片刻,就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感觉。和某个人见面之后,立刻就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而本能地喜欢或者开始讨厌这个人。

        我们往往在7—20秒内就判断了他人,而他人也是这样判断你的。这就是彼此在双方心中留下的印象。这种印象极难改变并且可以延续一辈子!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本能地喜欢和讨厌一些人。

        虽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可是最先判断一个人就是从外在的“相”,去揣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尽管这种以貌取人很片面甚至是很不科学,但却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是人们留给他人印象和获得印象的基本途径,而且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

        因此,为留给他人一个良好印象,不可忽视说话的姿态。

        如果你和人见面无精打采,对方就会猜想也许你不欢迎他;如果你左顾右盼不正视对方,对方就可能怀疑你是否有交际的诚意;如果你趾高气扬,对方可能会认为你目中无人;如果你点头哈腰、谦虚过分,对方可能怀疑你别有用心。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和人见面时,你的姿态应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主动欠身、握手表示欢迎问候,眼睛正视前方。

        观察别人的姿势也能了解对方的心理,有利于交际的成功。如果对方重重坐下去,并不自觉地晃动着身子,可能他情绪烦躁,心神不安;如果他不时地晃腿或脚尖击地,可能是用这些动作来减轻内心紧张;如果他双肘支在双膝上,上身略微向你倾过来,说明他对你的交谈极感兴趣;如果他有意识地挪开身体,说明他想与你保持一定的距离,对你有所戒备;如果他坐着慢慢地向后靠,斜成一个半躺的姿势,可能他很自负,有强烈的优越感,这时,你就要小心应对了。

        

第5节 势语的运用



        手势语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体态语言。它通过手和手指的活动变化使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内容更加丰富,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为此,有人称:“手势是口语表达的第二语言。”

        语言学家们认为,手势是人类进化历程中最早使用的交际工具,是先于有声语言的。手势语在当时的交际中,使用频率之高,范围之广,非今日可比。

        早在两千年前就有一位古罗马的政治家、雄辩家说过:“一切心理活动都伴随着指手画脚等动作。手势恰如人体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甚至连最野蛮的人都能理解。”一位在华讲学的心理学教授与一群聋哑儿童不期而遇,居然能用欧美流行的手势语言同他们顺利交流。事后,这位教授风趣地说:“用手势语交流比不懂英文的人用手势比划更方便、更省事。”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在环球旅行时进行过一次有趣的调查。在一小时的谈判中,芬兰人做手势1次,意大利人80次,法国人120次,墨西哥人180次。俄国人在表露自己的感情时较为矜持,如果说话时指手画脚,会被看做缺乏教养。然而在西班牙和拉美一些国家,在说话时特别喜欢用手指点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

        生活中人们常常用手势来增强口语的感情色彩。比如人在高兴时常常会拍桌子、捶腿、摸胡子、揉眼睛;悲痛时捶胸脯;为难时会搓手;悔恨时自拍脑门;紧张时摸头发;称赞时竖起大拇指;蔑视、小看人时伸出小拇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结束电视演讲时,举起右手握拳,伸出食指和中指构成“V”形,以象征英文“胜利”一词的开头字母,结果引起了全场欢呼。至今人们还常用它来表示祝愿和信心。

        在人们日常交谈中,说话者手掌伸开手心朝上,表示他诚实、直率;如果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指指点点,那么他可能相当自负;如果他一边说话,一边摆弄手指,或用手指弹桌子,表明他内心紧张;如果在谈话中他用单手握拳,拳臂向上。好像在宣誓的样子,这时你可得小心点,他虽然表面上装得老实,内心却可能打着什么主意。

        

第6节 握手的学问



        握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也是运用最广泛的交往礼仪,同人见面时的握手,分别时的握手,两手一经接触,所有的思想情感便渗透其中。

        这看似简单的常用的动作,因所要表达感情的微妙变化,背后也隐藏着深厚的学问。

        首先,握手要注意起码的礼节。握手一定要用右手握手,要紧握对方的手,时间一般以1—3秒为宜。当然,过紧地握手,或是只用手指部分漫不经心地接触对方的手都是不礼貌的。被介绍之后,最好不要立即主动伸手。年轻者、职务低者被介绍给年长者、职务高者时,应根据年长者、职务高者的反应行事,即当年长者、职务高者用点头致意代替握手时,年轻者、职务低者也应随之点头致意。和年轻女性或异国女性握手,一般男士不要先伸手。握手时,年轻者对年长者、职务低者对职务高者都应稍稍欠身相握。有时为了表示特别尊敬,可用双手迎握。

        其次,握手要分清对象。男士与女士握手时,一般只宜轻轻握女士手指部位。男士握手时应脱帽,切忌戴手套握手。握手时双目应注视对方,微笑致意或问好,与多人同时握手时应顺序进行,切忌交叉握手。同外宾握手,应该照顾到对方的风俗习惯,同时又要热情、友好、大方、不卑不亢。为表示尊重对方,不要戴着手套和他人握手。

        最后,握手要把握分寸。在任何情况下拒绝对方主动要求握手的举动都是无礼的,但手上有水或不干净时,应谢绝握手,同时必须解释并致歉。握手的力度要因人而异。初次见面,彼此不大熟悉的人握手,不宜用力。如双方是熟人,又是偶尔相见,可适当用力或延长相握时间。不管双方生熟与否,都不宜用力过大。

        握手的作用有很多,如表示友情、诚意、祝愿、谅解、合作、期待、鼓励、欢迎、告别、热情、充满信心、达成协议、消除误会等。

        

第7节 仪表,最好的名片



        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仪表就是一张活生生的“名片”。它往往是先于语言而给人一个鲜明的印象,对语言交际的顺利开展和优化效果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形:一个仪表很好的人,即使他没主动同别人打招呼或交谈,周围也有不少人对他产生好感,愿意亲近他,同他攀谈、交际。这样,他的语言交际自然就有了良好的前提,未开口便有了成功的基础。

        仪表是一个人自我形象的外部表现,也是一种能传递信息的态势语。

        一个人的美有内在美和外在美之分。其中内在美包括思想情操、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因素。抽象的内在美的本质,只有通过外在美的形式才能表现出来。外表美不仅是物质躯体的外壳,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修养、精神风貌,反映社会文明发展的状况。人的内在美和外在美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因此,无论你是在外交场合,在公关场合,在求职的口试场合,还是在谈恋爱的初次约会场合,都应该非常重视仪表美。人的仪表,主要包括身材、长相、容貌、服饰等方面。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仪表实际由两方面的因素组成。

        一是先天的,或者自然形成无法改变的,如长相、身材。

        二是后天的,通过修饰、打扮等可以加以改变和优化的,如通过美化容貌和讲究服饰等。此外还有气质,气质是指人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风格和气度,是人的心理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动作特征,是一个人仪表的总和。通俗地说,人所具有的气质,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脾气或秉性。

        培养气质首先要坚信自身气质是可以培养造就的。其次要充分地认识自我气质的类型,深刻地分析自我气质的特性,发展积极的品质,限制消极的品质,扬长避短,择优互补,以完善和优化自身的气质。人的气质的培养还需要在文雅情趣的建立、文明举止的培养,特别是文化素养的提高上狠下工夫。实践说明,一个人的文化素养越高,就越容易观察并吸收各类气质的长处,来丰富和美化自我。这样,就会在他身上集中显现出各种气质的优点,从而使仪表特征更为突出,更为丰满。

        

第8节 体姿三种



        体姿对一个人整体形象的塑造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人的体姿与人的相貌有着同等的重要性,共同显示出一个人的气质和风度。如果“站无站相”、“坐无坐相”、“走无走相”,即使相貌再漂亮也会大打折扣。外表相貌是天生的,而体姿却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向理想姿态转变。

        坐姿语就是通过各种坐的姿势来传递信息的语言。

        坐姿包括就座和坐定的姿势。入座时要轻而缓,走到座位前转身,轻稳地坐下,不应发出嘈杂的声音。坐下后,上身保持挺直,头部端正,目光平视前方或交谈对象。腰背稍靠椅背,在正式场合,或有尊者在座,不能坐满座位,两手掌心向下,叠放在两腿之上,两腿自然弯曲,小腿与地面基本垂直,两脚平落地面,两膝间的距离,男子以松开一拳或二拳为宜,女子则以不松开为好。非正式场合,允许坐定后双腿叠放或斜放,交叉叠放时,力求做到膝部以上并拢。

        无论哪一种坐姿,都要自然放松,面带微笑。在社交场合,不可仰头靠在座位背上或低着头注视地面;身体不可前俯后仰,或歪向一侧;双手不应有多余的动作;双腿不宜分开过大,也不要把小腿搁在大腿上,更不要把两腿直伸开去,或反复不断抖动。这些都是缺乏教养和傲慢的表现。

        站姿语就是通过站立的姿态传递信息的语言。从一个人的站姿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状态,有很多人站立时喜欢用一只腿做支撑,有的人喜欢倚靠在什么东西上。这些都不是可以在正式场合运用的站姿,让人感觉松懈、不礼貌。我们一定要注意挺身直立,脊背挺直,目光平视,表现出愉悦、自信的感觉。

        站立是人们生活、工作及交往中最基本的举止之一。正确的站姿是站得端正、稳重、自然、亲切。上身正直,头正目平,面带微笑,微收下颌,肩平胸挺,直腰收腹,两臂自然下垂,两腿相靠直立,两腿靠拢,脚尖呈“V”形。女性两脚可并拢,肌肉略有收缩感。如果站立过久,可以将左脚或右脚交替后撤一步,但上身仍须挺直,伸出的脚不可伸得太远,双腿不可叉开过大,变换也不能过于频繁。站立时,如有全身不够端正、双脚叉开过大、双脚随意乱动、无精打采、自由傲慢的姿势,都会被看做不雅或失礼。

        步姿或者说是走姿,就是通过行走的步态传递信息的语言。与坐姿语和立姿语不同,步姿语是动态的,所以要放到动态中来研究。

        步姿有三种类型。

        稳健自得型。行走的时候,步履稳健,昂首挺胸,仰视阔步,步伐较缓,步幅较大。

        这种步姿的含义就是“愉快、自得、有骄傲感”。

        自如轻松型。行走时心情轻松,步子的幅度适中,步速不紧不慢,上身直立,两眼平视,两手摆动自然。这种步姿的含义就是“自如轻松,比较平静”。

        庄重礼仪型。行走的时候,上身挺直,步伐矫健,双膝弯曲度小,步姿幅度和速度都适中,步伐和手的摆动有强烈的节奏感,眼睛正视前方。这种步姿的含义就是“庄重、热情、有礼”。

        

第9节 体态语运用原则



        第一,自然是对体态语的首要要求。有的人说话时,动作生硬、刻板木讷;有的则刻意表演,动作和姿态做作,像在“背台词”。这都会使人觉得不真实,也缺乏诚意。

        孙中山曾这样告诫人们,“处处出于自然”,即使“有时词拙”,也“不可故作惊人模样”,这样才能博得人们的信赖。因此有人说,宁要自然的雅拙,不要做作的乖巧。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第二,体态动作简单精练。举手投足要符合一般生活习惯,简洁明了,易于被人们看懂和接受。不要搞得烦琐复杂,拖泥带水,不要龇牙咧嘴、手舞足蹈地像在表演戏剧。否则,不仅会喧宾夺主,妨碍有声语言的正常表达,也会使听的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措。要注意克服不良的习惯动作,多余的体态语必须去掉。

        第三,运用要适度得体。所谓适度,就是要求动作要适量,以不影响听者对你说话的注意力为度,不要用得过多。有的人做的动作比说的话还多,那不是口才,而是表演。所谓适宜,即要求动作必须与说话内容、情绪、气氛协调一致,不要故作姿态、故弄玄虚甚至手口不一。据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一次招待会上举起双手招呼记者们站起来,嘴上却说“大家请坐”,使记者们大伤脑筋。于是,这一说话与动作的不协调成了逸闻。

        第四,要生动有活力。生动是对体态语的细节要求,使它在运用中富有活力,能够感人。只有生动的体态语,才能艺术地表情达意,才能给人以美感,从而产生感染力和征服力。事实上,体态语也是丰富多彩的。如“看”这个动作就有三百多种不同的表现方式,有正视、斜视、注视、凝视、仰视、轻视、鄙视等,每一种都代表不同感情,而之间的区别就在眉眼的细节上。因此灵活运用体态语技巧,充分展示其表情达意的活力,才能取得优美、生动的表达效果。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