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夜与雾
本书抓住香港電影最坚实的落脚点,理清种种来龙去脉,作者综合考察香港电影之当下,以过去港产片与现实对照的启悟,化为今日社会解读式的影评,深入解读单片、明星、导演/作者,更综合阐述元素、类型、现象/潮流,搭配香港之场景影像,作为对香港电影深化理解与另类阅听之示范解说,建构香港电影与文化间交相呼应的阅读生趣。只要看看阿汤写王祖蓝现象,给刘德华的一个机会,又追击《我的机械人女友》再重温《追击八月十五》,谈《我是一个演员——周星驰的文化解读》;由《金瓶梅》说及《大内密探零零性性》,《叶问2》天台上的隐喻,《戏王之王》的师傅教戏;将《月满轩尼诗》中张学友饰的阿来,视为《旺角卡门》乌蝇和《男人四十》林耀国的深情延续;《前度》感情交替给性格留烙印的婉转寄意,以及其中情侣吵架的电影学问;摆明请师父重振雄风的《打擂台》;誉为“安乐椅式怀旧”的《岁月神偷》成为流行文化与香港价值的代言尖兵。再回看方育平三部曲为代表的香港电影新浪潮;葛优身上的男星阴性情意结;通过想像舒淇来讨好自己;张国荣阴影价值之所在;麦兜与熊宝弟弟背后的隐喻与潮流意旨;港台青春片的比照与纯爱根源;而彭浩翔之《志明与春娇》最懂得捕捉时代氛围与商业噱头;许鞍华冷静影像之背后,《天水围的日与夜》暗藏两代之间的沟通密码,以及《得闲炒饭》张兆辉的幽默能量;王家卫的赏味期限及其他;解构虚实交错《夺命金》;由“共感”到“共犯”看《剑雨》到《武侠》;看《东风破》讲述属于东华三院的香港历史……这些在跟着本书的追寻都能获得启示,阿汤真正立足香港本土文化,对香港电影特质及其微妙心理的剖析可谓一针见血,真切到位,此为市面泛泛而谈的同类论著难望及项背的香港电影之最佳读物!
- 第一章 四人青春行
- 第二章 兵贼难分的青春
- 第三章 明星梦里人
- 第四章 离岛青春
- 第五章 运动不来的青春
- 第六章 谭门青春
- 第七章 方育平如何走过新浪潮
- 第八章 许鞍华电视电影论——冷静的影像格调
- 第九章 消失了的刘镇伟
- 第十章 阮世生的修补缺憾情意结
- 第十一章 桂治洪的2009接受历程
- 第十二章 桂治洪的泄愤历程
- 第十三章 在“后我的机器人女友”时代重省《追击八月十五》
- 第十四章 韦家辉的自杀装置札记
- 第十五章 两代之间的沟通密码
- 第十六章 “出师未捷好回乡”的逆向想像
- 第十七章 《麦兜响当当》为何要有熊宝弟弟?
- 第十八章 《神探》中的杜韦光芒
- 第十九章 谁亏待了刘镇伟?
- 第二十章 王家卫的赏味限期及其他
- 第二十一章 由《十月围城》到《锦衣卫》
- 第二十二章 如何在港产武打动作片的脉络中看《叶问2》
- 第二十三章 共犯江湖的思考——由《剑雨》到《武侠》
- 第二十四章 关于《岁月神偷》,还可以说什么?
- 第二十五章 《人间喜剧》香港味的复杂性
- 第二十六章 我们从葛优身上看到什么?
- 第二十七章 想像舒淇,讨好自己
- 第二十八章 《夺命金》的虚实交错结构
- 第二十九章 2007港产贺岁片的回顾
- 第三十章 香港电影2009年回顾思考
- 第三十一章 香港电影的纯爱根源
- 第三十二章 电视演技vs电影演技
- 第三十三章 喜剧模式的反思
- 第三十四章 由《海角七号》引申的港台对照
- 第三十五章 想一想电影奖
- 第三十六章 由专业性的迷思想起类型窄化
- 第三十七章 时代活力重临
- 第三十八章 寻找在非黄金档期入场看港产片的理由
- 第三十九章 情侣吵架的电影学问
- 第四十章 纪录片在香港
- 第四十一章 香港精神观下的金像奖年代
- 第四十二章 原地踏步的《金瓶梅》
- 第四十三章 詹瑞文的名师假象
- 第四十四章 《烈日当空》需要文隽
- 第四十五章 《音乐人生》的香港悲情
- 第四十六章 《前度》的前身
- 第四十七章 擂台的异代打法
- 第四十八章 唤醒沉睡之灵魂——郭子健刍议
- 第四十九章 由薛凯琪到张学友
- 第五十章 以柔制刚的魔法
- 第五十一章 《囡囡》的其他可能
- 第五十二章 骑劫风不可长
- 第五十三章 《墨绿嫣红》的冷然凝视
- 第五十四章 如何理解“视觉过剩”?
- 第五十五章 cult film的前世今生
- 第五十六章 《一国双城》的擦边球美学
- 第五十七章 给刘德华一个机会
- 第五十八章 危险经已在前面
- 第五十九章 成龙的复制术
- 第六十章 《我是一个演员》的暧昧
- 第六十一章 明星书写第一人
- 第六十二章 徐克的节奏
- 第六十三章 动作片无疆界
- 第六十四章 张国荣的阴影价值
- 第六十五章 由《银幕暴力》看《黑社会》
- 第六十六章 假面的告白——王晶《少年王晶闯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