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谋说天下·谋明3、避强攻弱,镇江之战

3、避强攻弱,镇江之战

        将士们的家眷从和州来到应天,人人欣喜,为应天的气派和江南的富庶惊叹不已。在人人欢欣的时候,只有朱元璋夜不能寐,心事重重。

        这日,众人议事,朱元璋论及此前的形势,认为对自己不利,颇显忧虑。

        李善长道:“张士诚、徐寿辉虽强,江左、浙右又为各郡所并,元兵各方驻守,看似应天处于劣势,但事情总是有其两面性,劣势的背面往往是优势。”

        徐达、汤和差点笑出来,在武将看来,文臣多是磨嘴皮子,又不能上战场,还能把劣势说成优势。

        而冯国用听此,颇受启发:“处在劲敌之中,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东面是张士诚、北面是小明王、西面又是徐寿辉,张士诚、徐寿辉虽是敌人,但这样的形势却割断了元兵主力进攻应天的路途,他们和小明王一起成为应天的三大护卫啊。”

        朱元璋脸上稍稍舒展开来:“说的好啊,咱们就是要用好这个优势,看清这个劣势,从小处发展。”

        这几日,朱元璋站在地图面前,东观西望,南察北看,仔细分析了此时的军事形势和各个势力范围的情态,觉得眼下要巩固应天,只有东边的镇江是个缺口,若镇江落在张士诚的手中,那张士诚的势力可以直接进攻应天,而南边是宁国需要收归,否则宁国被徐寿辉吞并,那在背部受敌窥视,也很危险。要巩固应天,守护应天,这是两个必须攻下的据点。

        连冯国用都不得不叹服朱元璋的军事才能以及他敏锐的观察力。

        几经讨论,朱元璋采用了冯国用先取下游镇江的建议。取镇江是朱元璋刚刚安顿在应天不久所做的第一件征地之战,且镇江又是如此重要,所以出兵前,朱元璋以为此仗只可胜不可败,不然的话可能引起张士诚的出击,惹恼这个邻居可不是好玩的。

        问题又来了,朱元璋虽然相信自己的将士身经百战,勇猛威武,攻城略地已非难事,但是将士们的家眷刚刚从和州安定在应天,恐怕他们现在无心打仗,还沉浸在家人相聚的温馨中。这种时刻,只能派自己的兄弟出山了,这个人选就是徐达。

        朱元璋对徐达说:“现在的情形只有你最适合带兵出击镇江了,你是老将,在军中有威信,你若舍得家眷,其他人亦无话可讲。”

        徐达说:“说实话,这个时候出兵,兵士们的士气还真难鼓舞。”

        朱元璋笑道:“呵呵,咱倒是有个计策,让他们在出兵前个个遵守军纪。那得让你演段苦肉计才行,就不知你乐意不乐意?”

        徐达不解道:“我能演啥苦肉计,只要能整顿军队,安定人心,有啥不乐意的,你就快说吧,别卖关子了。”

        朱元璋如此这般,交代徐达一番。

        到了出兵的日子,将士们都整理好武器战马,依依不舍地离别妻子,却不见统领徐达下令出发。将士们正着急间,忽闻徐达犯了大错,正在应天府受审,可能处以死刑,众人慌忙去看。

        朱元璋见徐达刚刚被绑了起来,就涌出众多将士围观,心中暗道一声:“好戏正要上演!”

        原来是徐达在当时攻集庆时,清点城内物资的时候,把一个很普通的玉坠藏下未交,打算送给夫人做个纪念。

        而徐达的夫人和马秀英在闲话中说到此事,并给马秀英看了那块玉坠,并非名贵物品,徐达夫人也不过是感慨徐达对她的一番情意。而马秀英听了,心中有些不平。朱元璋都做了大元帅了,啥都没给自己留,哪怕是再平凡不过的物件,同时,马秀英多了个心眼,前段时间朱元璋得到一个如花似玉、会些武功的女子郭宁莲,她担心朱元璋把东西都送给郭宁莲了,就向朱元璋抱怨起来,这才引发徐达私藏物品的公案来。而这一段看似真实的内幕,是由朱元璋和马夫人杜撰出来的,听起来颇能迷惑人。

        应天府内,坐着马秀英、郭宁莲、徐达的夫人,还有被捆绑了的徐达,李善长、汤和等人,下面又围观了许多等待出发的将士。

        朱元璋坐在大元帅的位子上,表情严肃,神情痛苦,沉痛道:“徐达啊徐达,你是咱的亲兄弟,怎能犯这种错误?可知道咱刚进城就约法三章了,如今别怪大哥不庇护你。军法处置!否则难以面对众多的将士。”

        徐达夫人立即啜泣道:“求元帅饶他一命,小女子愿代徐达去死,这都是因我而起啊。”

        朱元璋并不理他,马夫人上前道:“不过一块小玉坠,且不是什么名贵物品,用得着上军法吗?”

        朱元璋立即大怒道:“你们这些夫人,统统退下,什么是军法?军法就是要严格执行,以明纪律,玉坠虽小,事情却大。咱一再强调不可私自藏物,百姓的归还百姓,咱不是强盗,咱是为百姓打仗,守护百姓。拿百姓的东西算什么,强盗!”

        朱元璋立即转过身去,仿佛不忍看徐达,大声喝道:“拉下去,军法!”

        众人惊呆了,士兵也不敢动徐达,徐达表情绝望地望了望大家,似乎真是要永别了。只见徐达夫人当即目瞪口呆,晕了过去。

        李善长和汤和此时站了出来,千说万劝,再三求情,好说歹说,朱元璋才松了口气,让徐达以功赎罪,戴罪立功,给徐达松了绑。当着众人的面,徐达立下诺言,此城不攻下不归。而朱元璋也借机对在场的将士道:“此次出兵,关系重大,若要留下徐将军的性命,你等且要卖力攻城。攻城事小,占城事大,你等切不可擅自抢掠财物,切忌烧房杀人,一旦违反军令,不可将功折罪。”

        经历这样一个波折,徐达所带的将士们勇猛杀敌,军纪严明。

        镇江元守将定定见义军攻势如此猛烈,率兵力拒,但敌不过徐达一万精兵,战死镇江。而徐达攻破镇江时,严整军纪,再三强调不许扰民,将士们每到一城都被如此要求,且出发前经历了徐达险些丧命的事情,都遵守军令,善待百姓。刚刚经历战争的镇江,竟然像是未曾经过战争,百姓安安静静,照常生活,原来徐达已经在城内四处张贴告示,告慰军民义军的军纪,请百姓不必惊慌,说他们是来保护人民的。镇江的百姓,早就听说朱元璋的军队进驻应天的时候,不杀不伤百姓,不抢不夺百姓物资,纪律严明,如今亲身经历,感慨万千,军民相处平安。

        而镇江附近的小城,听到镇江被朱元璋的军队攻下,竟然如此善待百姓,都放了心,朱元璋军纪严明,善待百姓的名气越传越远,受到百姓的好评。徐达攻下镇江后,分兵占领了附近的金坛、丹阳等县,这些县城的百姓在徐达出击时主动迎接,徐达很容易即攻克了这些县城,朱元璋发令,此次徐达功大,免去死罪。

        朱元璋觉得镇江离应天如此近,安顿了镇江也就为守卫应天做了铺垫,亲往镇江安民。到了镇江后,朱元璋先拜谒孔夫子庙,以显示自己尊儒爱民,行仁义,同时在镇江召集军民,宣告爱民、护民的思想,且重用镇江的儒士,让这些读书人劝告当地百姓拥护士兵,勤恳务农,发展经济。朱元璋亲行镇江,不仅稳定了军心,更重要的是稳定了百姓的心。

        镇江攻下以后,朱元璋采取相同的方式,先让邓愈攻下广德路,把住应天的后门,又遣将领攻克长兴、常州,并亲自带兵攻下宁国,先后占领了江阴、常熟、池州、徽州等地,应天周围的战略据点全都被攻下。

        朱元璋就是利用了避强攻弱的战略,先攻下镇江,见周围的强敌并未把自己放在心上,利用元军正在北方对付小明王,徐寿辉内部纷争,张士诚自恃富庶只顾守卫不求发展的心理,逐个占下应天周围的小据点。这在那些强敌心中都是小打小闹,而正是利用空隙的小打小闹,朱元璋打下了一个又一个守护应天的天然堡垒,形成非常有利的战略地位:东面的江阴、太湖到长兴形成一道防卫线,堵住了张士诚向西发展进攻的路线,而宁国、徽州则为朱元璋图谋浙东占据了有利位置,在西面形成和徐寿辉相接的局势,有利于以守为攻。朱元璋在江南立住了脚跟,开始攻击他身边强大的邻居。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