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之战后,朱元璋把应天附近的小据点差不多都攻下了,应天这个根据地得到初步的巩固,朱元璋把军事进攻的矛头指向土地肥沃、盛产粮食丝绸的浙江一带。然而朱元璋也知道,直取浙东必然会遭到张士诚等人的反击,甚至可能会引火烧身。
思虑很久之后,朱元璋跟李善长谈论起下一步的发展战略。
李善长认为:“此时,应天附近的据点刚刚攻下,再打浙江,恐怕行动太大,必遭反击。善长以为,若谋浙东,可先取徽州。如今元兵主力放在了小明王、天完国和张士诚那边,徽州地方兵力薄弱,此时出击可轻易取下,再从徽州附近逐步进攻浙东。”
朱元璋略作沉思道:“徽州这块宝地,咱一直在想何时攻下,先生所言很有道理,但仍需三思。”
朱元璋又和文臣武将商讨很久,决定命胡大海攻取绩溪、宣城,不久即破。朱元璋又督师攻破宁国路,由徽州进取建德路,改为严州府,又命邓愈和李文忠坐镇把守,且常熟、扬州都已攻下,青衣军张明鉴也投降了。这样,朱元璋此前的部队就向东到了浦江,婺州被侧面包围起来。
得到徽州,对朱元璋来说不仅是土地上的收获,更重要的是得到大儒朱升的九字箴言,还有儒士唐仲实的建议。朱升的建议是针对天下形势和长远之计而言,唐仲实的建议则从实际出发,为朱元璋发展军事实力,攻打浙东,提供了深厚的基础。朱元璋从宁国经过徽州时,拜访唐仲实,问他:“汉高祖、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都统一了全国,先生对元璋有何建议呢?”唐仲实说:“这些皇帝所到之地,不乱杀无辜。如今,大帅的军队纪律好,民心安定,是你的优势,但是百姓虽对你的军队放心,却对发展生产心存疑虑,乱世之中百姓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太重。”这一席话提醒了朱元璋,遂命令军队自己动手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因而兵强粮足。
到了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底,徽州地区和皖南地区都安定下来,军民生产劲头十足,朱元璋认为是进攻婺州的时候了。因为这一年,朱元璋看着自己的邻居忙着自己发展,无暇顾及自己。先看徐寿辉,四月的时候,他让陈友谅、赵普胜向外征地,攻陷了池州和龙兴路,内部纷争不断;而五月北方刘福通破了汴梁,大宋政权迁都汴梁后,北方红巾军势力发展到了顶峰,至七月,元军开始大举反攻小明王的大宋政权,八月汴梁即破,眼下大宋中路军攻破元上都开平,后转略辽阳,进入高丽,元兵重在北方;浙江的张士诚对朱元璋的小打小闹一直未放在心上,且当时朱元璋帮助破了六合的元兵,张士诚以为朱元璋只要不侵犯自己的势力,他也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周围形势如此,朱元璋认为,寒冬腊月,大家都忙着收兵过年,此时出击婺州,必胜无疑。他即派胡大海领兵攻婺州,然而攻了近十天,婺州还是未能攻下。
朱元璋在应天心急如焚,他向李善长、冯国用道:“看来此战须咱亲自挂帅了。”
李善长和冯国用都认为,不必急取,大帅亲自挂帅虽能鼓舞士气,但如今应是发展大局的时候,大帅不应为一城池亲自上阵。
而朱元璋执意前往,在他看来,婺州不破,在浙江的发展即受阻,且这一仗眼看到了年关,将士们难免思家。十二月下旬,朱元璋亲率十万大军,前往婺州。
到了婺州,朱元璋并未打算长久战,这样的时刻不易长久围守,他认为胡大海已经打了数日,想必城内守军也已有倦态,但还是先用重兵把婺州城紧紧围住,给城内的人造成笼中之鸟的阵势。同时分兵把守婺州可能来援兵的各个路口,当元兵部队从松溪来援助的时候,朱元璋对胡德济说:“松溪那边道路狭窄,你且带人绕行至松溪,前后围堵,在松溪至婺州的这段,以石块、木头相阻,力战之。”胡德济带了几千精壮兵马,很快降服了前来援助的元兵。
朱元璋则不急于攻城,他找到居住在当地的同乡儒者王宗显,让他在城内外传递消息。本来王宗显不愿意参与兵家之事,但朱元璋诚恳拜求,且王宗显和朱升是友人,知道朱元璋和朱升来往甚密,不便推辞,就以中立姿态来往城内外。城内人以为王宗显是地方上的儒者,颇有名气,都很敬重,得知援兵被破,城外守兵势重,心中都很惶然。
其实王宗显对元兵一直不满,见他们缩在城中,毫无斗志,又各自为政,就告诉朱元璋此时只需攻心,不需攻城。朱元璋采纳了他的建议,多次让王宗显和城中将领会谈,并单身入城谈判。城中守军见朱元璋是不胜不归的决心,且真的死守下去,就如王宗显所言:“元朝如今自顾无暇,就是你们战死,守城而死,又能抚慰你们的家人多少银两?如今天下大乱,元朝气数已尽,早知者早得势。”
一时,城内人心更为纷乱,朱元璋从城内出来的第二天,城内的守将就打开城门迎降。从朱元璋率兵来围攻到守兵投降,前后不过一周。
得到婺州后,朱元璋依然施行怀柔政策,安抚百姓,散粮济民,严禁军士掠夺。朱元璋得知一个姓黄的侍卫抢了百姓的财物,不听任何辩解,当即斩首示众,城中百姓见朱元璋的军队纪律严明,施行仁义,很快安定下来。
朱元璋听王宗显说,婺州是两百多年来的理学中心,出了很多大学者,但是连年的征战,学校关门,儒生四逃,学风被荒废了。朱元璋向来爱才,听王宗显如此痛心疾首的陈述,朱元璋就发布公告,召集当地学者归聚,重建学堂,设立文职。攻下婺州是朱元璋向浙东发展的第二步(第一步是攻下徽州地区),遂在婺州设置中书分省,大力宣传恢复大宋江山的思想。
在浙东,有了婺州做根据地,朱元璋开始实施向浙东发展的第三步。
婺州之事稍作安排就到旧历年,旧历年刚过就到了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的正月,朱元璋的目光放在婺州附近的诸暨和处州。
对于再进攻,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赞成,而且派谁出兵也是个难题。
朱元璋思量再三,决定再派胡大海,因前次胡大海攻婺州未破,虽无过失,但此次派他出兵,他理应无所怨言,且朱元璋已经让胡大海的养子胡德济镇守婺州,随时可以派出援兵。朱元璋心里也清楚,在严州的管治上,胡大海和他的义子李文忠有矛盾。朱元璋的处理给足了胡大海面子,胡大海又是一个忠心尽责之人,带兵打仗所到之城,严格要求自己和军士,他的“三不”是军中闻名:“不杀人,不掠妇女,不焚毁庐舍。”而浙江多名士,胡大海又喜欢结交士人,朱元璋听闻浙中四杰名闻江南,早有拜求之意。综合考量,朱元璋觉得胡大海是出击诸暨的最佳人选。
于是,他派胡大海、谢再兴率精兵二万出兵诸暨,诸暨不久即被攻克,朱元璋重赏胡大海,决定暂不克地,致力于军队和城池的管理,以守为攻。到三月,朱元璋下令赦免大逆以下罪囚,受到军士赞赏。到了九月份,军士休养得差不多了,朱元璋即派常遇春前去攻打衢州,常遇春猛攻即下。为继续在浙东发展,朱元璋觉得北方作为大后方还是要稳定住,眼看小明王和刘福通被元兵攻得连连败退,而现在浙东形势一片大好,不能让后方有所破败,就派使者和元将察罕帖木儿通好,约定互不侵犯,且透露乞降之意。这当然不是朱元璋的真意,不过是权宜之计。
这一切都安定下来,朱元璋当初攻下婺州的目标还有一个没有拿下——处州。
朱元璋再次找到胡大海:“处州是浙江发展的重镇,如今能克处州的非你莫属啊。”
见胡大海有些犹豫,朱元璋又说:“你的家人都在婺州城中,诸暨也是你攻下的,这附近的城池只有你最熟悉,带兵打仗你又最有经验。”
胡大海已没有什么理由可寻,本来帅命将从,只是他担心自己的部下会有反战情绪,从去年腊月到现在都没停息过。
朱元璋安慰胡大海说,攻下处州,有功之人定重赏,且让胡大海带兵驻守诸暨、处州、婺州地区,休养生息,发展当地的经济,并让胡大海将这些话转告军士,鼓舞士气。
金秋十月,胡大海和耿炳文率兵出击处州。然而正在胡大海在前方作战的时候,婺州却出现了让胡大海悲痛欲绝之事。
原来,军队驻守婺州之后,朱元璋再三申明兵士禁酒的军令。朱元璋担心江南的美酒和美女会一起影响军心,所以所到之地,严禁酿酒喝酒,自己就首先做了表率。而胡大海的儿子,有一天心情低落郁闷,城中诸多酒馆艳楼望而却步,不敢进,又无藏酒,郁闷之怀难以疏散。
最后,胡大海的儿子就想了个办法,用军队的军粮自己酿酒,不就是让粮食发酵吗?他知道这不是难事,走访询问当地民家之后,他就开始了自己的酿酒工程。不料酒还未酿成,朱元璋在清查军粮的时候,发现有人盗粮,查出是胡大海之子,待明白他偷粮是为酿酒后,朱元璋更是愤怒到了极点。
朱元璋吩咐道:“像这样的兵士,只能坏了军规,无论他的父亲是谁,拉出去斩首示众,以严军威。”
这时,跟在身旁的冯国胜道:“大帅,恐怕此时不宜杀他。胡将军正在前方打仗,若杀了他的儿子,恐怕将心不平啊。”
朱元璋厉声道:“咱宁愿胡大海叛军,也不能姑息他的儿子犯罪。”
胡大海得知此事后,虽然心痛,但不得不佩服朱元璋的魄力,只好忍痛更加坚定地为朱元璋作战。因为他知道,若不如此他死得会更难堪,这些年的征战,他已经知道朱元璋是什么样的大帅。半月后,胡大海和耿炳文攻下处州。
仅仅一年的时间,朱元璋从徽州出发,时而以攻为守,时而以守为攻,浙东战线基本成形,这是他在江南崛起的标志,而东南一带的元军据点也逐渐被朱元璋消灭。这样,朱元璋的领土和他的强敌直接接壤了,他东北面的邻居是张士诚,西面邻着陈友谅,东南则是方国珍,南方为陈友定。新的军事局面形成了,朱元璋也有了新的军事战略和征地策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