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在历史的拐点上·世纪伟人邓小平的智慧和胆识一、把省下来的钱用于更新装备

一、把省下来的钱用于更新装备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国际形势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和国内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对国防建设和军队工作的指导思想也实行了战略性转变:由过去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准备状态,真正转入和平建设轨道,充分利用今后较长时期内大仗打不起来的和平环境,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抓紧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军队建设,提高部队的军政素质,增强我军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自卫能力。这一转变的标志就是1985年5月23日至6月6日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的扩大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裁减军队员额100万,军队进行精简整编和体制改革。

        裁军分为单边裁军、双边裁军和多边裁军。单边裁主要是某个国家主动自愿地裁减军队员额和部队装备。双边和多边裁军主要是根据达成的协议规定进行裁军。中国从1985年开始的三次大裁军都是单边裁军行动。

        中国过去不用“裁军”这两个字,而是用“精减整编”。早在红军时期我们就进行过这样的工作,只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才开始用上“裁军”这个词,也算是与国际接轨吧。1983年,中国第一次向日内瓦派出了专门负责裁军事务的“裁军大使”,首任大使钱嘉东。1997年,中国外交部里新增了一个司“军控司”,首任司长就是前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此前外交部负责军控与裁军事务的部门只是国际司的一个处。2001年,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成立。这个以非营利、非政府面目出现,但员工仍拿着政府薪水、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政府组织”现今成为国内外学者交流军控、裁军、防扩散的重要平台。

        中国裁军史新中国成立后可分两个阶段,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分水岭。此前,中国对待由西方大国主导的国际军控与裁军体系和国际条约均持保留态度,有时还提出批评。如对待1970年生效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中国曾认为,这是大国垄断核技术的条约,是一个不公平的条约,直到1992年中国才正式加入这个条约,而且认为该条约是当前维护国际核秩序有效的条约。这种转变是根本性的,今天中国几乎加入了所有的国际军控与裁军条约和国际安全组织,而且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诸如朝鲜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上,中国的角色不可或缺。

        中国首都北京于1984年国庆节举行了隆重的阅兵仪式,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强大的国防力量。在举世瞩目的中国大阅兵之后一个月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军委主席邓小平向全世界郑重宣布裁军100万。在世界两个超级大国美苏及其集团加紧扩张军备发动竞赛的时候,中国单方面裁军100万,一时受到世界上许多爱好和平的国家和反战团体的热烈赞颂。1985年也因此成了中国的裁军年。

        这一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总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机关人员精简了近一半。对此,邓小平在1981年说过的一句话很有概括性,即“一次搞好了,得罪就得罪这一次,用改良的办法,根本行不通”。

        原先的十一大军区,一下子就精减合并为七个大军区。军级以上单位减少了31个;撤销师、团级单位4054个。到1986年底,就全部完成了百万大裁军的伟大行动。只用一年多时间,完成如此艰巨细致的任务,表现了中央军委的计划周详与行动迅速而果断。

        百万裁军思想正体现了邓小平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思想。

        1981年9月,在华北某地检阅军事演习部队时,邓小平提出:“当前,我国正处在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由于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得到了有力贯彻,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在政治上更加安定团结,各条战线出现了越来越好的形势。……但必须看到,超级大国的争夺日益加剧……严重地威胁着世界的和平和我国的安全。

        “我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肩负着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保卫四化建设的光荣使命。因此,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我们一定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努力使部队成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

        “我们一定要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改善武器装备,加速国防现代化。”

        在这次谈话中,邓小平还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军事训练,进一步增强部队的军事素质;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增强军队内部团结,加强民兵建设,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等思想。

        在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中,强大的国家离不开现代化的军队。现代化的军队不等于人多势众。“小米加步枪”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立体作战已成为现代军事史上的奇迹。邓小平与中央军委的领导同志敢于裁军百万,一方面说明中国人民热爱向往和平的意愿,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建军思想向现代化,正规化转变的决心。用邓小平的话来讲,这就是“精简军队,提高战斗力”。

        邓小平认为军队要提高战斗力。提高工作效率,不“消肿”不行。军队机构的重叠使得中国现在支付的军费相当大,这不仅不利于国家的建设,而且军队人员过多,也妨碍军队装备的现代化。减少军队人员,把省下来的钱用于更新装备,这是一条建军方针。

        现在打仗,部队的指战员没有现代化的战争知识不行。现在当一个连长,不是过去的连长,当个团长,不是过去的团长。他们必须有相应的知识,天上、地下、水下,包括通信联络都要懂得。从排长起,各级军官都必须经过军官学校的训练。过去,我们的军官是在战争中训练,从战争中学习,且这种学习也相当过硬。但是在和平环境里,不经过学校学习是不行的。因为装备不同了,指挥现代化战争必然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如一个连作战,配备上几辆坦克,几门火炮,该怎么指挥,连长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是绝对不行的。部队的训练不能总停留在练射击、刺杀、投手榴弹的水平上,现代化的战争不仅需要部队有这些基本功,且怎样对付坦克、飞机等等,每个战士都得学会。怎样把天上地下协同起来,我们也要学会。

        百万大裁军,为军队干部的年轻化也提供契机。在军队精减的过程中,营团一级、军一级、师一级干部年龄大体差不多,都相当大了,再过几年,这些人工作起来都很困难,因此,这些人退下来,有利于军队干部的更新与军队的稳定。

        1985年6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云集北京京西宾馆,出席邓小平主持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会上,邓小平发表了长达90分钟的重要讲话,表达了一个惊人的战略意图:中国人民解放军决定裁军100万。他说:“我们下这样大的决心,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员额减少一百万,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有力量、有信心的表现。它表明,拥有十亿人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愿意并且用自己实际行动对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邓小平还意味深长地告诫部队的将领们:“大家很关心军队的建设,关心军队装备的现代化,这个问题也涉及大局。四个现代化,其中就有一个国防现代化。如果不搞国防现代化,那岂不是只有三个现代化了?但是,四化总得有先有后。军队装备真正现代化,只有国民经济建立了比较好的基础才有可能。所以,我们要忍耐几年。我看,到本世纪末我们肯定会超过近两番的目标,到那个时候我们经济力量强了,就可以拿出比较多的钱来更新装备。”“先把经济搞上去,一切都好办。现在就是要硬着头皮把经济搞上去,就这么一个大局,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

        裁军100万人,约占当时中国军队人数的1/4。裁军100万人,对中国军队来说是一次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立体振荡”,是对一个庞大的机制实施脱胎换骨的大手术。这一惊心动魄的举动,牵动着每一个军人及其家庭的实际利益,触一发而动全局,错综复杂,极难操作。当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裁军问题上讨价还价,争论不休之时,当他们将军备竞赛由地面引向太空时,国外舆论普遍认为,中国要在一年完成裁军100万,不过是一种梦幻,一种姿态,一个空洞的口号。

        邓小平是一个善于创造奇迹的军事领导人。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军队干净、利落、稳妥地完成了这个伤筋动骨的大手术。在1975年那次未能完成的军队整顿的基础上,在1982年那次有很大成效的军队精简整编的基础上,1985年,人民解放军开始了彻底消肿,实行百万大裁军:中央军委所属的总参、总政、总后三总部总部机关的人员精简了一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合并为国防大学;各县、市人民武装部不再归军分区管辖,改为地方建制,干部和战士退出现役;军队内部管理的76种干部职务改为由士兵担任,官兵的比例达到1比3.3;同时,从1985年起,3年内有60万干部退出现役,转业到地方从事经济建设。

        1987年4月4日,在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徐信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精简整编的任务已基本完成!裁减员额100万后,军队的总定额为300万!”

        中国军队创造了世界裁军史上的奇迹,以实际行动推动了整个世界的和平进程。一时间,世界舆论为邓小平的大决心、大手笔所倾倒,中国军队也赢得了信誉和全世界的尊敬。《美洲华侨日报》和《波恩评论》说:“现在世界上都在谈裁军,可是迄今为止只有中国人言行一致。”巴西前总统萨尔内说:“我认为邓小平是一位时代的伟人,是为了世界和平奋斗的重要人物之一。人类希望世界和平稳定,中国是一个为之奋斗的国家。无论从中国的立场还是世界的立场出发,邓小平为世界和平与安全做出了贡献。”

        联邦德国前总理施密特说:“毛泽东、邓小平都曾担心苏联可能发动战争,这种担心在80年代几乎消失,今天已完全没有了。所以,今天中国可以集中精力发展本国的经济,这对中国是特别幸运的事情。”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