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华为教父任正非新招数挑战“狮子、豹子”

新招数挑战“狮子、豹子”

        “狮子、豹子”都是竞技场上的老手,它们拥有雄厚的资本和技术优势,来势异常凶猛,在20世纪80年代曾几乎占据中国通信市场的整个江山。

        刚刚出海的华为要想生存,就不得不面对强大的狮子和豹子。以单薄的力量直接与其正面交锋,无异于“拿鸡蛋碰石头”,撞得头破血流。任正非也很聪明,招招掷地有声,既体面地赢得了“狮子、豹子”的认可,又攫取了大片市场。

        

“削足适履”:适应才能“闯天下”



        任正非经常会做出一些不同于常人的举动,看似有悖常规。我们经常说“量体裁衣”,“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但是,他却偏让脚去适应鞋。任正非认为华为缺的不是创新,而是做事情的规范。他???趁着华为年轻,“骨骼”还没定型,赶快纠正。

        要进入世界一流企业,不仅要有一流的技术,还要有一流的管理。华为的“削足适履”首先是对管理开刀,这次改革很彻底。这是华为与世界接轨、走向世界级企业迈出的关键一步。

        他说:“我们现在向合益(hay)公司买一双‘美国鞋’,中国人可能穿不进去,在管理改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管理方面,我们的方针是‘削足适履’,对系统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

        对于国际化的管理规范,人们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为了防止在变革过程中走样,任正非鲜明地提出要“削足适履”,坚决摒弃华为特色,不是让先进的国际规范适应华为,而是要让华为适应先进的国际规范。只有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革,革除管理体系中的弊端,才能真正实现职业化、国际化,达到业界最佳水平。

        为了国际化,任正非邀请世界名流献计献策。首先邀请美国合益咨询公司香港分公司,帮助设计、指导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逐渐建立起以任职资格为基础、以绩效与薪酬体系为核心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华为请来普华永道(KPMG)和毕马威公司(PC)帮忙设计财务体系,建立财务制度与账目统一、代码统一、流程统一、监控统一的制度。这为华为建立全球性的财务管理制度创造了条件。

        1998年下半年,华为电气启动“四统一”项目,脱下了“旧鞋”。1999年,华为电气财务部部分改革,实施财务最优板块,取消手工记账凭证。最后,华为在制度流程监控编码等方面按照“美国新鞋”的要求进行了优化与统一。

        华为邀请德国国家技术应用研究院(FhG)的专家,帮忙设计华为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体系。华为人从中切身感受了德国人的严谨态度和敬业精神。

        华为还邀请美国美世(MERCER)公司,帮忙设计以客户为导向的组织变革方案。通过这一方案,华为对内部管理架构进行了调整。

        强硬的“削足适履”,经过5年的变革,华为逐步建立起国际先进的企业管理体系。这是华为国际化道路上迈出的又一坚实的步伐。

        现在,经过“脱胎换骨”的华为真正体验到了穿上“新鞋”的舒适。华为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研发人员,可进行7×24小时的全球同步研发和共享;办公或出差的员工,使用网上报销系统可在7天内完成费用结算和个人资金周转;财务管理实现了制度、流程、编码和表格的“四统一”,全球财务共享中心4天内完成财务信息收敛和结账;华为的客户、合作伙伴和员工,可以24小时自由安排网上学习和培训考试;通过“一卡通”系统,人力资源部可以每天对3万人实现精确到分钟的考核管理;EPR系统,端到端集成的供应链,灵活快速地响应市场变化;全球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大大增强了时效性;在现场为客户服务的工程师,可随时进行网上调阅客户工程档案和相关的案例,网上发起并能及时协调技术与服务。

        

缔结同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早在先秦时代,“七雄”并立,地偏西部的秦国采用合纵连横的方式,远交近攻,借助其他诸侯国的力量,最终一统天下。

        任正非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这点有深刻的体会。在开拓海外市场之初,华为就考虑以自有品牌和贴牌的方式,走间接路线开拓市场。

        华为的竞争对手,在数据通信上主要是思科,在固网上主要是阿尔卡特,在光网络上主要是西门子和北电。

        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不仅要有强大的实力,还要学会缔结同盟,利用“他山之石”,来战胜对手。借助“他山之石”,成立合资公司,投入很少的资金,既可以学到对方的长处,又可以进入对方的市场,“一箭双雕”。

        1997年,华为与俄罗斯贝托康采恩、俄罗斯电信公司组建合资公司,进入俄罗斯市场。1998年后,华为开始考虑在海外寻找合作伙伴。2001年,华为与松下、NEC合资成立宇梦公司,打开了日本市场。

        2004年,华为在欧洲市场实现的1亿美元的营销额中,有1/4是与法国第二大运营商Neuf电信公司合作获得的。华为投资1亿港元,入股持3G牌照的香港电信运营商Sunday,为其提供巨额贷款。

        进入北美市场远没有进入欧洲市场容易。北美是一个统一的市场,有价值的大客户也就是为数不多的几家,它们对供应商的选择条件很苛刻。于是,华为也采取了非常规手段。2006年2月1日,华为宣布与北电成立合资公司,开发宽带接入产品。但是,偏偏“天公不作美”,时隔不久该计划即“胎死腹中”。

        在刚刚兴起的3G技术领域,由于技术标准不统一,无论是后起之秀,还是老牌巨头,都不能独占鳌头,只有合作才是出路。

        为此,华为广交天下朋友。2003年8月29日,华为与西门子联手合作,共同应对3G。同年9月17日,与欧洲著名半导体公司英飞凌科技公司合作开发成本低的CDMA手机开发平台。2006年7月25日,摩托罗拉与华为宣布了合作计划,双方计划在上海成立研发中心,共同致力于3G产品解决方案和高速分组接入方案的研发。借助摩托罗拉在北美地区的强大销售网络,华为可以顺利进军北美市场。2007年5月,与赛门铁克合作,借助赛门铁克的强大技术和品牌进入利润更高的海外空间,获得进入美国数据存储和安全领域场的机会。

        借助“他山之石”,华为很快进入了欧美、日本等的主流市场,得到了主流运营商的认可,免遭“狮子、豹子”的围追堵截,既保存了实力,又壮大了自己。凭借这一新招,华为很快后来居上,名声逐渐享誉海内外。

        

本土化:世界是平的



        如果你听到华为人介绍产品说:“天线由设在俄罗斯的研究所设计,芯片由设在中国的研究所开发,而工艺是由德国工程师设计,软件由设在印度的研究所开发,它是世界最先进技术的集大成。”一定不要疑惑,华为的研发已经伸向海外,并实现了本土化。

        进入新世纪,各国之间的贸易竞争和摩擦愈演愈烈,为了避开贸易壁垒,许多大公司纷纷在海外设厂,实行本地化生产。华为也采取这一办法,在海外投资建厂,把研发机构也搬到了海外,直接根据当地客户的需要进行研发,既拉近了客户关系,也容易占领市场。

        华为向来重视以技术立足,先后在北京、深圳、上海、南京、西安、成都、武汉等地设立了研发机构。随着走向世界,华为也在海外建立了研究机构,印度研究所是在海外成立的最早的研究机构。

        2000年以后,华为先后在美国的达拉斯、圣地亚哥、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俄罗斯的莫斯科、以色列等地设立研究所,吸收海内外优秀人才,掌握业界的最新动态,建立了全球同步研发体系,及时反映客户的需求变化,更好地服务客户。

        从1998年开始,华为先后在俄罗斯、巴西、埃及等国建立合资企业。华为还在沙特、伊朗、印度等国,通过当地合作伙伴实现本土化生产,迅速占领市场。比如,在俄罗斯分公司,华为雇用俄罗斯人和中国留学生700多人,他们当中有与当地政府有良好关系的公关专家和有对海关、企业税非常熟悉的税收专家。这样既打通了渠道,又有利于发展客户关系。

        通过本土化的新招,华为既避开了贸易壁垒,有效地拓展了市场,又提高了华为的知名度,打造了华为的品牌。

        

国际展会:亮出我自己



        不论公司规模大小,展会是一个好机会,参展是有效的营销方式,能接触到更多的客户,了解到最新的市场动态,更是展示企业竞争优势的大好机会。在外人眼里,华为是一家神秘的企业。华为要想争取更多的客户,就必须主动走上前台展示自己,让客户了解华为,营造良好的氛围。

        为了让客户更好地了解自己,任正非曾开辟“东方新丝绸之路”,经香港、北京、上海到深圳参观,但这一项目耗资巨大。既要节约成本,更要让同行看到华为的实力,任正非开始选择参加国际展会。华为自从迈向国际化以来,每年参加的国际性展会都在20个以上。从莫斯科到新加坡,从巴西到日内瓦,许多时候华为是唯一参展的中国企业。

        2005年,汉诺威举办CeBIt展会,这是全球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及技术博览会。华为在会上展出了最新开发的3G产品,还有tripleplay、电信增值业务、全方位端到端的设备及解决方案等,向外界证实了“中国力量”,让轻视中国企业的欧美大佬们大跌眼镜。通过这次展会,华为赢得了德国IZB、QSC等的合作大单。

        2006年,号称信息通信产业“奥林匹克”的世界电信展首次移师香港,来自40多个国家的600多家厂商齐聚一堂。爱立信、北电、思科、微软、摩托罗拉、西门子等纷纷加入,华为以“定制·伙伴·价值”为主题,展出了全新系列产品,彰显了企业风采,受到诸多运营商的高度关注。

        2006年,3G大会首次移师巴塞罗那,华为系列产品和端到端综合解决方案高调亮相,并向参观者传递了“体验、融合、共赢”的业务理念和对业务创新与合作的高??关注,成为此次展会上的焦点。同年6月,在新加坡国际展上,华为展示了多款业界领先的解决方案和系列产品,引起了与会者的高度重视。

        通过参加高层次的展会,华为向世人展出了作为高科技企业的实力和底蕴,让业界见识了华为的国际化眼光和定位。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