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接近中旬时,情况有了决定性的改变。
“毛利家已经发出进攻播磨的动员令。预定将由现任领主毛利辉元大人担任主将,山阳道由小早川隆景大人、山阴道由吉川元春大人,共率五万大军来袭。”
潜伏在中国各地的奸细陆续传回类似的消息,让小一郎听了心情非常复杂。
毛利采取行动,秀吉便会回来;如果毛利大举来攻,一个部将无法应付,织田信长自然就会派出援军、拨下军费。
然而,“五万大军”又远远超过他的预期。这么庞大的军容,就算哥哥秀吉回来,恐怕也没甚么胜算。不,恐怕在哥哥率军返回以前,别所等人就已经群起反叛,将小一郎等人孤立在姬路城中。如果遭到从西边来的毛利大军和东边的别所家夹击,充其量只有一两千人留守部队的姬路,可能十天都撑不下去,届时小一郎的性命也将危在旦夕。
小一郎一方面和哥哥联络,另一方面则倾全力延缓播磨诸将的行动。所幸方法得当,以别所长治为首的播磨大名,决定在毛利大军来到之前谨慎行事。而毛利大军的行动极其迟缓,花了很长时间才整军完备,缓步行军至备前,并一直留在当地。
“怎么会这样停滞不前呢?”
对于毛利大军的牛步行动,小一郎心里极感纳闷。
“大概是摸不清宇喜多直家大人的想法吧。”
深谙中国情势和人物性格的小寺官兵卫,立刻说出可能的原因。当时宇喜多提供毛利家一万多士兵,自己却托病未亲自出阵。原来,身为战国时代一流策士的宇喜多直家,已经开始未雨绸缪,安排接近织田家的布局了。
相对地,织田信长和羽柴秀吉接获“毛利来攻”的消息,反应出奇的快。信长立刻将巨额资金和六千直属士兵交给秀吉,命他急速赶往播磨。连同羽柴家原有部队在内的一万多士兵,在秀吉的率领下,于二月二十三日抵达糟谷助右卫门的居城加谷川,小一郎和官兵卫也赶往当地和秀吉会合。至此,小一郎担任留守将领的任务算是圆满达成了,但羽柴家的危机并未就此告终。面对即将来临的正式交战,织田家的军力明显不足。
羽柴秀吉召集织田方面的诸侯在加谷川城共商军计,别所家的首席家老别所贺相也来与会。秀吉无法判断这是自己的行动出乎意料的快,使他们放弃倒戈,还是只是暂时的敷衍。也或许是此时的别所家仍未能取得共识。
秀吉决定继续率军西进,以姬路西北方的书写山为根据地。因为此地居中,不管毛利大军由西方攻来,或别所家自三木叛变,都能迅速因应。不过这也等于是自投罗网,主动跳到敌人中间。别所家的反织田派(人在加谷川的贺相正是领导者),认为这样正好可以两面夹击,愈发坚定了倒戈的决心,毛利家更是火上加油,努力煽动。本愿寺的干部也咸信机会到来了。
相对地,羽柴秀吉也卯足全劲扰乱敌人的后方,游说美作的江见为久、中岛隆重,但马的山名丰国等加入织田家。双方就在各拥部队的状况下,持续了一个多月的外交战,经历了一段让人心力交瘁的“风雨前的宁静”。
别所长治的大胆反抗,打破了宁静,他拒绝了秀吉出兵的要求,表明要坚守三木城,并且放逐了家中亲织田派的家臣别所重栋和糟谷助右卫门等人。同时御着的小寺家也和小寺官兵卫断绝了关系。官兵卫也为此缘故舍弃小寺,改姓黑田(本书此后将称他为黑田官兵卫孝高)。
“果然不出所料……”
接获别所重栋的通报,得知别所家叛变时,哥哥秀吉反而语气轻松地这么说。因为以别所为首的播磨土豪反叛的话,镇压这些人正好可以增加自己的领地。事实上,最后的结果也是如此,不过其间秀吉经历的辛劳,远远超过他当初的预估。
此时羽柴秀吉预做了一些准备,以便日后夸大自己的功劳。他将毛利军进攻和别所等人反叛的情况,加油添醋地写了一封报告给信长——不论任何时代,部属若不夸大眼前问题的困难度,就算解决了问题也得不到奖赏。从这一点来看,秀吉担任织田家武将时争取功名的技巧,几乎可以说是上班族的最佳范本。这和绝不夸大己功的幕僚小一郎秀长,形成强烈的对比。
看到秀吉的报告,信长既惊又喜,因为情况固然紧急,但也正是痛击宿敌毛利的良机。在三月二十七日写给秀吉的回信中,他甚至表示将亲征播磨。
秀吉收到信后,完成了一些必要的准备,便率军攻打三木城,希望能在信长到来之前攻下三木城邀功。不料别所家出乎意料地强靭,三月二十九日秀吉的攻击行动全面失败,连一条城渠都没攻过。而此时毛利大军终于出动,包围了靠近备前边境的上月城。
“这可糟了……”
秀吉不禁懊悔自己的一时贪功和大意。毛利大军人数众多,万一他们只留下必要兵力攻打上月城,其余部队则继续向东进攻的话,羽柴部队不就变成了袋中之鼠,无处可逃了吗?不过,在攻打三木无功的情况下转去救援上月,反而会鼓舞那些反叛者,将自己逼入绝境。于是,秀吉一方面向信长讨救兵,一方面全力攻打别所的属城,即长井四郎左卫门防守的野口城。即至四月三日顺利攻克后,秀吉这才制造了时机撤离三木,转进驰援上月城。当然,在后有大敌的情况下前进,是极度冒险的举动,还好秀吉福星高照,因为敌军内部也发生了许多状况。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