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衡的经济格局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千百年来在“大一统”制度框架下缓慢演进。原有的农耕文明使得江南水乡一直作为经济发达地区而存在,而北方和边疆地区开发较晚,加上被历代统治者视为“蛮夷之地”,所以发展相对迟缓。清末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侵入,近代意义上的工业开始在交通相对发达的沿海沿江地区落户并扩散开来,进而对农耕文明形成强烈的冲击,中国开始有了真正近代意义上的工业生产和工业文明。
但这种根植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工业文明,其布局是极端不合理的。到1949年,中国70%以上的工业集中在占国土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狭长地带,广大内地几乎没有现代工业。这种严重失衡的空间格局,对于1949年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既是一笔经济遗产,同时也是沉重的历史负担,是新中国开始经济建设的现实起点。
“三五”计划的核心
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一完成,从1953年开始,以“一五”计划的制订为契机,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了改变东强西弱、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实现生产力的合理布局,还没有积累下多少“家底”的新中国,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据统计,在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实际施工150项)中,内地有118项,沿海仅有32项。同期安排的建设项目有694个,其中内地472个,沿海仅222个。
“一五”计划的成功实施,初步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布局。基于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判断,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提出了“三线”建设问题,其中重点是西南地区,采取沿海支援内地的方法,在将一部分工业工程迁到内地的同时,由沿海地区抽调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前去内地支援。
1964年5月10日至13日,毛泽东在听取了国家计委关于第三个五年计划初步设想的工作汇报后,对于把基础工业和国防建设放在后面流露出了不安情绪,他幽默地说:“两个拳头,一个屁股,农业是一个拳头,国防是一个拳头,要使拳头有劲,屁股就要坐稳,屁股就是基础工业。”但他基本上还是同意了这个“设想”。半个月后,毛泽东在同刘少奇、周恩来和邓小平等人的谈话中,进~步谈了自己的忧虑和不安。他说,“三五”计划还是要考虑解决全国工业的不平衡问题,要搞国防工业和基础工业,加强战备,着重进行“三线”建设。
国家计委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精神,重新草拟了“三五”计划,将加快“三线”建设列为“三五”计划的核心,把国家的“生存与安全”放到突出的地位上。
西南经济快了50年
“三线”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据统计,“文革”前,仅从1964年下半年酝酿决策并开始建设到1965年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就在西南和西北扩建、续建和新建了300多项大中型项目,其中钢铁14项、有色金属18项、石油工业2项、化学工业14项、化肥10项、铁道工程26项,同时还建设了一些交通、水利、纺织、轻工、建材等关键性项目。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三线”地区先后建起了常规武器、电子、战略核武器以及航空、航天和船舶等30多个工业及科研基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业系统,大大改善了中国工业布局,提高了国民经济的生存能力、生产能力、战略后勤保障能力和国防实力。到1975年,中国“三线”地区的国防工业固定资产原值和净值、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技术力量和设备水平等,都已超过一、二线地区的水平,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武器装备生产主要依靠一、二线的状况。这对加速中国经济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同时,在进行“三线”地区的国防工业建设时,中国还着力对西南、西北内地进行了综合性开发,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成了川黔、贵昆、成昆、襄渝等10条铁路干线,有力改变了内陆地区交通严重闭塞的状况。此外,还先后建成了贵州六盘水、河南平顶山等50多个统配煤矿区,葛洲坝、龙羊峡、神头等68座大中型水电或火电站,开发了四川、湖北、河南等8处油气田。四川攀枝花钢铁厂、甘肃酒泉钢铁厂、成都无缝钢管厂、贵州铝厂等钢铁工业企业,也是在这一时期建成的。
从1965年到1975年10年中,中国还在“三线”地区建成机械工业大中型项目124个,逐步形成了重庆、成都、贵阳、汉中、西宁等新的机械工业基地。新建的第二汽车制造厂,汽车年产量占当时全国的三分之一。门类比较齐全、产品比较配套的纺织等轻工业企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达到较高生产技术水平。一位着名的社会学家曾经评价:“三线”建设使西南荒塞地区整整进步了50年。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