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民国总理段祺瑞有一拼

有一拼

        除了争夺兵权外,府院双方还常常在官吏任免上较劲:院方想要任用谁,府方会故意挑剔;反过来,府方提出的官员名单,有时也得不到院方的同意。由于府院相持不下,许多已经拟定的官吏人选最后都中途搁浅了。

        黎元洪的幕僚们想在外省扶植本方势力,便鼓动黎元洪任命孙发绪为山东省长。任命书已经写好并加盖总统府大印后,黎元洪派时任总统府侍从武官长的哈汉章持令去找段祺瑞,以完成国务院加盖印章这一环节。

        哈汉章与段祺瑞有师生之谊,他见到段祺瑞后说:“总统因为山东省长缺人,今物色了一位安徽同乡孙发绪,认为人地相宜,即请老师盖令发表吧!”

        孙发绪是安徽人,段祺瑞出生于安徽,也以安徽为原籍,哈汉章强调孙发绪“安徽同乡”的身份,自然是以为这样好通过一些。可是段祺瑞虽然极重乡情乡谊,但在任用乡人的问题上却很清醒——在他权位极盛之时,家乡常有人来看他,段祺瑞总是热情接待,临走时还要赠送路费和礼品,然而从不委派或推荐乡人当官。

        听哈汉章口出“安徽同乡”四字,段祺瑞勃然大怒,当场拍案骂道:“什么东西!我不认得这个同乡,难道说安徽同乡就该做省长吗?”

        见段祺瑞发了火,哈汉章情知不妙,赶紧起身溜走了。

        段祺瑞固然讲原则,但作为一个务实的政治家,他也并不缺少灵活权变的一面。哈汉章走后,有人向他透露,说黎元洪其实在山东省长这一席位上考虑了三个人选,孙发绪在三个人中尚属“势利官僚”,看风头行事的角色,对段派并不敌视。另外两个都是厉害角色,两害相权取其轻,还不如任命孙发绪。

        段祺瑞听了觉得颇有道理,便勉强同意了这一任命。

        尝到甜头的黎幕又开始在更为重要的阁员名单上做文章。按照“临时约法”及民国惯例,只有国务总理由大总统提名特任,其他阁员人员均应由总理提出,但黎元洪却在幕僚们的怂恿下,擅自拟定了另外一份阁员名单,然后一面通知段祺瑞,一面径行提交国会。

        进入黎元洪所拟名单中的大部分人,或为结好黎幕的议员,或与黎私交素厚,或为黎的同乡,其中最为瞩目的是唐绍仪,他被提名为外交总长。作为民国改元第一任总理,唐绍仪资望较崇,黎幕推他出山的目的,是预备将来黎段交恶乃至决裂时,可以把段祺瑞换掉,以唐绍仪继任总理。

        段祺瑞拿到名单后内心很不痛快,但因为担心引发府院之间新的大冲突,所以当场未做任何表示。见段祺瑞默然不语,徐树铮一时也不便多言。

        被人按着头不吱声,从来不是徐树铮的性格。退出帐外后,他忽然心生一计,决定不直接向黎元洪提出任何抗议,而是以唐绍仪为突破口,通过各省北洋军人对黎元洪进行施压。

        在徐树铮的策划下,由冯国璋、张勋领衔,二十多名北洋将领发出联名通电。通电不仅列举了唐绍仪的各项“罪状”,而且称如果政府执意让唐出掌外交,以后各省将对外交部与各国所订条约一概不予承认。

        此时唐绍仪已由上海到达天津,正准备赴京入阁,通电一出,只得又返回上海。

        黎元洪是个经受不住压力的人,通电自然令他心惊胆战,开始后悔自己在内阁名单上采取了过于轻率的态度。黎元洪的幕僚们原来嚷得很凶,如今也被一纸通电给压得没了一点声音——他们多为文人政客,胆子再大,也不敢真的与一群持枪在手的武人叫板。

        黎元洪前倨后恭,亲自打电话邀请段祺瑞过府,以便重新商定阁员名单。

        段祺瑞尽管又一次占据了主动,但为了使新内阁能够尽快通过,还是决定以混合制方式组阁,在阁员人选上做了最大程度的让步。除陆军总长由他自己兼任外,其他阁员都尽量依照黎元洪的推荐和提名,从不同集团和政党中选用。

        在不断升级的府院争斗中,夹在中间的“千年和事佬”张国淦也渐渐招架不住,于是索性挂冠而去,辞掉了包括总统府秘书长在内的所有职务。

        黎元洪选用的继任者为丁佛言。他是第一个出来做官的国会议员,此人性格浮躁,爱兴风作浪、卖弄聪明,虽说能力可能不及徐树铮,但在不安分和好斗方面倒绝对与徐树铮有一拼。

        丁佛言不再像张国淦那样好说话,他利用总统府秘书长的职权,时常将国务院呈交的公文和命令留下或不盖印。徐树铮被惹得三天两头地跳脚,二人争吵甚至互相谩骂的事屡有发生。

        跟徐树铮争尚不过瘾,丁佛言还要跟段祺瑞斗。他对一位议员说:“决与歪鼻子(指段祺瑞)较量一番。”那人劝他:“你的力量不足以推倒段,相反要坏事。”丁佛言哪里听得进去,他不服气地说:“那就试试看吧!”

        为了限制段祺瑞的权力、提高黎元洪的地位,丁佛言提出“府院办事手续草案”,主张总统要参加国务会议,以及当院方呈请总统用印时,如黎元洪有不同意见,必须交国务院再议,等等。

        黎元洪看到这个草案,没有不表示支持的道理;相反,段祺瑞则被气得火冒三丈,乃至于提出要辞职。

        黎元洪已经见识过对方的厉害,在段祺瑞的一番示威下不得不让步,而段祺瑞认为时局还不够稳定,不能把与黎元洪的关系搞得太僵,因此也同意进行折中处理。

        几经磋商,双方拟订了一个彼此都可以接受的方案。与此同时,段祺瑞也针对部下们以往对黎元洪的不恭敬行为进行了一定约束,段黎关系一度有所缓和。

        府院之争的高潮刚刚落下,国务院内部又起争端——以孙洪伊为首的黎派阁员与段祺瑞、徐树铮闹起了别扭。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