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黄河边上,正当孔子师徒们要渡河时,却传来了晋国权臣杀死两个贤臣的消息,孔子愤怒地操琴弹起了《陬操》……
时值雨季,大雨哗哗地下个不停,道路泥泞难走,孔子深感人生的艰难,在车篷里他对子路等说:
“仲由啊,人生道路太艰难了,要想一展抱负就更不容易了。”
忽然,雨中一人飞奔而来,高喊道:
“老师,等等我……”
孔子他们忙回头望去。那人奔到孔子车前,说道:“老师,我跟您们一块去。我守孝回来了。”
“哦,原来是子羔呀,”孔子亲切地说,“快上车来。”
高柴爬上了车,问:
“老师为什么离开卫国?”
“一言难尽啊!”
“子羔啊,听说你母亲去世,你痛哭泣血,三年不笑,你的孝道已名传四方了。”
“老师夸奖了。”
宰予说:“老师,我有不同看法。”
“什么看法?”
“我以为父母死,守孝三年太长了。”
“为什么?”孔子一脸严肃地问他。
“因为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孔子生气地说:“宰予啊,你太不仁了!父母生你,三年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守孝三年,这是天下人人都应该的通丧,你怎么可以反对呀。”
宰予没有说话。
经过几天颠簸,终于来到了黄河边,孔子知道,过了黄河就是晋国了。
滔滔黄河,尚未到河边即已先闻其声,如万马奔腾般的响声咆哮于耳,孔子忙吩咐停车,弟子们扶着孔子登上堤岸,向黄河眺望过去。啊,黄河奔流湍急,浩浩荡荡,像一条腾空的黄龙,从西边天际翻滚而下,咆哮着,冲撞着,怒吼着,穿过山谷,转过原野,直奔大海……
啊,母亲河,中华文化的源头,你哺育了中华民族,灌溉了中华大地……
孔子立在河岸上,风吹着他已霜染的白发……看着滚滚东去的大河,孔子想到人生苦短,光阴似箭,像大河一样一去不再复返,不禁感叹万千……
又想到自己已年近花甲,然而以仁治天下的抱负却始终不能一展,这几年来颠簸流离而不被重用,想到此,他不禁忧心如焚,眼眶里的热泪也禁不住滚滚而下……
颜回和子路等弟子走了过来见老师伤感,子路关切地问:“老师为何流泪?”
孔子悲伤地说:“你们还记得我说过的一句话吗:‘逝者如斯父,逝者如斯夫啊,不舍昼夜!’”
颜回听了也泪流满面,“老师是在感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老师年已近花甲,却不能一展抱负。”
“回啊!你是我最知心的学生啊!”
“老师,我们渡黄河吧!”
“是的,我们渡过黄河去。”
“夫子,没有渡船,我们找半天了。”子贡和冉求气喘吁吁地登上堤岸说。
闵子骞眼尖,手指着远处喊道:“老师,快看,河心有一羊皮筏子!”
孔子放眼望去,果然见河心有一羊皮筏子,上面站着两个人,在汹涌的激流中拼命地划浆,只见伐子时沉时没,河那边,一队官兵追了过来正向皮筏子射箭……
孔子师徒紧张极了,他们忙从车上找来绳子,准备救船上的人。
羊皮筏子上的两人经过与惊涛骇浪、激流漩涡的搏斗,终于靠岸,子路把绳子抛给他们,筏上的人抓住绳子才上了岸。
两人水淋淋的,扑通向孔子师徒跪下:
“多谢救命之恩。”
“你们是……”孔子问。
“我俩是晋国窦鸣犊、舜华大夫的家臣,窦鸣犊及舜华大夫都被赵鞅杀害了,家也被抄了,人都被杀光了,我俩逃到路上相遇,才结伴过河。”
孔子听了惊呆了。
“老师,窦鸣犊、舜华是什么人?为什么被杀了?”子路问。
“窦鸣犊、舜华是晋国的贤臣,想必是反对赵鞅专政而被杀了。”
孔子感叹地说:“我原以为赵简子有魄力,治国有方,还想来辅佐他,没料到竟是此等小人。当年他羽毛未丰时,这两个贤臣帮他出了多少力,现在羽翼丰满了就杀人家,简直太无人性了。”
冉雍从车上拿出衣服来让两人挨上。两人边穿衣服边问:“你们是……”
子路说:“这位是孔子,我们的老师。”
“啊,是孔夫子?失礼了,失礼了。”两人立即向孔子叩拜下去。
“我们早已听说孔夫子是天下的大贤人,窦鸣犊大人常提到孔夫子,说孔夫子最讲礼。”
“我们舜华大人也常说孔夫子办学堂,有教无类,穷人也能读书。”
孔子指了指颜回:“他就是最穷的人,但却是学得最好的学生。”
子贡问:“老师,我们还渡河吗?”
“不渡河了,乱邦不可入,危邦不可进。不能去投奔赵简子了,此人跟季桓子一样,又是一个僭越专权者,这是我最痛恨至极的人,我们不去晋国了。”
孔子言罢叹道:“美哉黄河,洋洋乎!孔丘过不了河啦,这是命啊!”
然后说:“颜回去车上把琴抱来!”
颜回把琴抱了过来,孔子坐在河岸上操起了琴,边歌《陬操》:
鸟兽尚知,(鸟兽尚且知避不义啊,)
弟子们听了都热泪盈眶……
“老师,我们上哪儿去啊?”冉雍问。
“上哪去?河水滔滔,寻不到源头啊!只有暂回卫国再作打算。”
孔子师徒们在黄河岸边悲怆的乐声和歌声,引来了不少人驻足倾听。
不远处,走来了四个青年,背着行囊,汗涔涔的……
他们来到河岸边,见到了孔子师徒,兴奋地小跑过来,四个人扑通一声向孔子齐跪拜下去:
“先生,我们投奔您来了。”
孔子忙放下琴,站了起来,把他们一个个扶起,问道:“四位公子尊姓大名,从何而至?”
为首的青年抱拳道:“晚辈姓卜名商,字子夏,卫国人。我和子游从卫国来,他们两人从陈国来,我们在路上相遇便结伴而来。”
“子夏?”孔子看着这个面方、白皙,一副书生模样的学生说,“你莫非就是那位凛然正气,欲以颈血溅君而未使卫君受辱的子夏吗?”
“在下正是。”
“啊,太好了,听说你还擅长文学,喜欢《诗》。”
“小生自幼便喜读《诗》《乐》,因知道夫子擅长于,所以投奔而来。”
“好,好。”孔子十分高兴。
孔子又看着站在子夏旁边眉目清秀、眼睛灵活的青年问道:
“这位公子又是……”
“禀夫子,后生姓言,名偃,字子游。吴国人,专程从吴国来求师夫子,子夏是我的朋友,所以和他一齐来。”
孔子问道:“子游擅长什么,想学什么?”
子游说:“后生不敢言擅长,只是喜欢文学,还想学治国之道。”
孔子又笑道:“好,我正是要培养这样的人才。”
孔子又把目光移向另外两个年轻人,其中长眉大眼、模样潇洒的青年,上前一步抱拳道:“先生,后生姓颛孙,名帅,字子张,陈国阳城人,今与朋友陈亢投奔您来,想跟先生领教仁德。”
“好,有志气。”孔子又向站在子张身旁,面容偏瘦,身材修长,看似腼腆的青年人,问道:“这位公子,你呢?”
青年恭恭敬敬地向孔子行了一礼说:
“晚辈姓陈,名亢,字子亢,陈国人。久闻先生大名,想追随老师求学一生。”
孔子笑道:“学成就当出仕,学而优则仕嘛。以后凡是有机会,都要让你们出仕,报效国家。”然后对四个青年人说:
“你们不辞辛苦远道而来,千里迢迢求师,实属难得,我都收下了。不过,要作好吃苦的准备。”
孔子又指了指他的弟子们说:
“他们都很欢迎你们。”
然后介绍道:“这是颜回,这是子路,这是子贡……”孔子又走过去一一介绍说,“他是闵子骞,他是冉耕,他是冉求……还有他,冉雍。”孔子又走到宰予、高柴、公良孺面前作了介绍,最后指着曾参说:
“子舆年纪最小,跟你们差不多。”
孔子又说:“我还有很多学生像曾皙、颜路、樊迟、宓子贱、漆雕开、有若、琴张、林放以及我的管家原宪,女婿公冶长,侄女婿南公适等,他们有的在家办学,有韵在鲁国为官,所以不能跟我一起周列国。”
孔子言罢,子路、子贡、颜回等都高兴地走过来拉住他们的手说:“欢迎你们。”
子贡高兴地说:“老师,拜师仪式就在此举行吧!”
孔子看着奔腾的黄河,一浪接一浪,看到这四个午轻弟子的入学,想到后继有人了,心里十分欣慰,便点头道:“好,就在此举行拜师义式。”
于是,黄河岸边,琴乐齐奏,孔子高坐在蒲团上,接受了这四位年轻弟子的拜师仪式,这是继杏坛讲学以来的又一次重要拜师仪式。
子夏、子游、子张、子亢在琴乐声中一齐向孔子叩拜,拜毕,坐到孔子面前听讲。
孔子的这四个弟子,成为了孔子晚年治学的中坚力量,为孔子整理中国典籍文化及弘扬孔子学术思想起到了巨大作用。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