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武周原是河间景城人,年青时候便“交往豪侠,骁勇善射。”一次为帮朋友报仇,与人欧打,遍身是伤,回到家中,哥哥刘山伯见了斥责他说:“你如此滥交朋友,将来一定要连累我们家人。”刘武周由此负气外出。因为一身武艺,不久便得马邑太守王仁恭敬重,让他住在自己家里。结果,刘武周私通了王仁恭的侍儿,因担心事情败露,设计暗杀王仁恭,自己做了马邑太守。
李渊举兵后,忙于西图长安,顾不了刘武周的事情,却还是担心刘武周与突厥勾结南侵太原,在领着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俩西取长安时,特委任李元吉率重兵镇守太原,以防刘武周偷击。刘武周在马邑起兵后,虽不直犯太原,却也四处征战隋朝城镇,竟然连连告捷。他攻陷定襄郡后,回到马邑,自立为皇帝,以妻沮氏为皇后,建元为“天兴”。就在这时候,宋金刚率四千人来投靠,刘武周见了大喜,封宋金刚为宋王,委以军事重任。
宋金刚原为河北易州地方武装,因被窦建德击败,无奈之下来投刘武周。俩人惺惺相惜,宋金刚见刘武周如此重用自己,便也倾心回报。先是休了原妻,取刘武周之妹为王妃,然后是劝说刘武周南攻太原,与李渊争夺天下。刘武周自然欢喜万分,立即任命宋金刚为西南道大行台,率二万精兵,进驻黄蛇岭,欲取太原。
黄蛇岭为太原北面屏障,与太原仅在咫尺之间。守卫太原的李元吉见宋金刚率二万精兵进驻黄蛇岭,忙令大将张达前往御敌。两军相遇,立即开战。宋金刚勇猛异常,又有突厥兵相助,没打多久,张达全军覆没。宋金刚趁势南下,夺榆次、陷古州、取平遥,将太原团团围住。负责守卫太原的李元吉,趁夜逃出太原,来到长安,将战况报告给李渊。不等天明,李渊派出左武卫大将军姜宝谊,太常少卿李仲文前去迎战,结果又是全军覆灭。李渊急了,只得派出右仆射裴寂为晋阳道行军总管,前去讨伐刘武周。裴寂到了介州,刚刚安营扎寨下来,就被宋金刚断了水源,然后突然袭击。唐军又饿又累,全无战意,两军刚一接触,就溃败逃亡,且一直退到太原城内。宋金刚占据了山西除太原与西河之外的整个地区,不久便攻占了太原,进而又攻克了翼城与绛县,将裴寂逼到山西西南部的秦州与虞州这样的小地方。
坏消息一个个传来,李渊听得心惊肉跳。单是刘武周的进攻,已经使他非常担心。就在这时候,又传来萧铣派兵溯江而上,企图攻取唐王朝峡州、巴、蜀等地的消息,心中更是大惊。他心里明白:事情再发展下去,就意味着他的皇位有可能出现问题,便下旨曰:
“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宜弃大河以东,谨守关西而已。”
手谕正要发出,李世民大败薛举,亲率得胜之师,从陇右前线凯旋归来。听了此事,李世民大惊,急召集僚臣商议。杜如晦说:“太原,乃王之基业所在,属国之根本;河东富足,为京邑所需物资供给之地,倘若都放弃了,对唐皇朝来说实在是巨大的损失。今后若要夺回,谈何容易!”
众人听了,意见都与此相同。李世民听了,最后把目光转向房玄龄。房玄龄坦然地迎着李世民的目光,说:“为今之计,只有秦王前去晋见皇上,请战刘武周,方是万全之策。”
李世民无可奈何地摆了摆头,说:“众将军与士兵刚经历了生死决战,还未曾得片刻歇息,却又要奔赴沙场。唉,真是苦了你们啦!”
“为国效命,是为将为兵者理所当然之事,元帅何故提辛苦二字。”侯君集说。
众将听了,都一致说:“请元帅迅去晋见皇上,请战刘武周,让我们再建功勋!”李世民双手一揖,谢过众将,来到大殿,问李渊:“听说父皇想放弃河东的这个地区?”
李渊点点头,说:“刘武周叛乱,率众南下,李元吉、裴寂都不能敌。现如今,晋州等地都已经失守,刘武周气势汹汹,正猛烈地进攻河东地区。更何况,萧铣也趁势溯江而上,要取我峡州、巴、蜀等地。所以,朕如今只有放弃河东的这个小地区,才可以分兵去抗击萧铣,以确保我大唐的安逸。”
李世民听了,连连摇摇头,说:“河东是富庶之地,也是京城的重要依托,还是父皇起兵之地,是我大唐的根本。河东若失,人心惶惶,影响实在太大,我大唐也再难能有所安逸。为此,河东万万不能放弃。”
“战之不利,放弃不能,如之奈何?”李渊心忧万分,冲口问道。
“孩儿愿意率胜利之师,再战刘武周,夺回被他们占领的土地。至于萧铣,实不足道。孩儿可使李靖领兵前去抗击,定保峡州、巴、蜀等地无虞。”
“李靖?”李渊问道:“他在消灭薛仁杲战事中表现骄人?”
李世民摇摇头,说:“孩儿帐前有杜如晦等军事能人,李靖故无特殊表现。只是以孩儿对他的观察,认定他确实是一位军事人才,若能使其独挡一面,定可建功立业。”
“英雄惜英雄,朕相信我儿的眼力。”李渊说:“朕就调李靖过来,令他前去峡州,与剌史许绍共同迎击萧铣。”
“此举甚好,孩儿相信,这么一来,无论是河东还是峡州都会安然无恙。刘武周与萧铣,猖狂不了多久。”
李渊听了,转忧为喜。派李靖前往峡州后,亲自来到达华阴,在长春宫中为东征大元帅李世民送行。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时短知情重,已闻金鼓声。短暂的相逢,转眼又要分别,长孙氏舒展玉臂,紧紧地抱着李世民,一张雨露桃花的脸,紧贴在他那宽阔的胸膛,久久不忍松开。然而,一切都是意料中的事,公侯家的女人,帝王家的女人,就只能如此!怎可享受平常百姓家女人的团聚?
“愿你此去匆匆,失地遍插旌旗。”长孙氏喃喃自语,松开手来,推着李世民出去。李世民终于去了,朦胧中仿佛看见她眼角的泪,清楚地想到她祝福的话语。“思君令人老,衣带日已缓。但愿君王归来时,从此天下享太平。”李世民忍不住想回头,终又忍住了不回头。
他不能回头,也不敢再回头,他害怕自己看了长孙氏的那张雨露花润的脸,又会转回身去。就这样,他一直往前走,走到了他的将军们面前,走到了八万整装待发的士兵面前。在慕僚、将军们的簇拥下,年轻的李世民率领着他们,迎着凛冽的寒风,往北走去。
北方的冬天,满眼黄沙漠漠的地与天。树枝在冷风中挺着,山泉冻得声音哽咽。这一支长长的队伍,在寒天里急奔,急奔,一直奔到了黄河的岸边。昔日汹涌澎湃的黄河,此刻明镜一般,静静地躺着,那乳黄平滑的表面,梦幻似地隐藏着青苍的寒天。李世民驻马黄河岸,良久,一扬马鞭,策马飞驰于并无裂纹的厚冰上。寒气袭人,战马不停地刨蹄长嘶,李世民心里却非常暖和。
“真是天助我们。”李世民兴奋地大声喊道:“踏冰过河,抢占对河柏壁!”
随着李世民的一声令下,千军万马,踏冰而过,整个黄河,都为之震动。
李世民看着部队登上柏壁,心里万分得意。他认为:刘武周占据太原,宋金刚孤军深入,军无蓄积,利在速战;唐军能够占据宜柏壁,凭险而守,闭营养锐,以挫其锋,待其兵惫粮尽之时,再行出击,必获大胜。这么想着,李世民下令部队安营扎寨。就在这时候,刘武周的大将宋金刚,率领五万精兵直扑柏壁而来。可惜晚了一步,精明的李世民已将弓箭手布置妥当,如骤雨般的箭矢挡住了宋金刚饿狼般扑来的部队。这些就在一个月内曾一再大败李元吉、裴寂的精锐,如今遇上了年青的元帅李世民。宋金刚的如狼之师,在疾雨般的箭矢之下,一个个惨叫着倒下。自古能战的将军,都很爱惜士兵们的生命,宋金刚自然也不例外。他不忍部下无辜牺牲,下令停止进攻,就在柏壁前面,筑起营盘。
两军对峙,李世民不顾沿途鞍马劳累,即刻在大帐中召见他的僚臣,商议对策。
“现如今,宋金刚兵强马壮,因连连胜利,士气正旺,我要用坚壁挫锐的战术来与他对峙。只要我们坚守不出,待敌人锐气日衰,粮草日益不济,到时待机而动,必一战而胜刘武周之军。”
“只是我军的粮草也不丰富,长久对峙下去,我军如何支撑?”殷开山有些担心地问。
“粮草的事,可以在当地征发解决。”杜如晦回答。
“只是,如今附近州县的粮草早被刘武周的军队掠夺一空,民心慌乱,四处逃离,我们恐难再征到粮草。”
“可以先稳定百姓,然后再征集粮食。”杜如晦自信地说:“只要我们发出安民告示,使百姓可以安居,必然前来归附,到时再按市价收粮,可以保证军需。”
“参军的意见,正合我意。”李世民说:“得民心者得天下。传令下去,我唐朝军队,万万不得骚扰百姓。安民之事,就请参军与房玄龄共同办理。殷开山、侯君集与我同时主持军中大事,其余将帅,各行其职,都不得有半点差池。”
李世民说完,正要让众人领令离去,只听杜如晦又说:“秦王,臣还有一事要禀。”
“先生请言。”
“如今敌我相峙,粮食已是胜败的关键。因此,臣还有个建议,我军在安民购粮的同时,还应该派出得力战将,由隰州奔浩州,绕道宋金刚的后方,截断他粮道。如此一来,宋金刚粮尽,我军趁势发起攻击,必大败宋金刚于柏壁之下。”
李世民听了,眼睛一亮,称赞说:“先生此计,为釜底抽薪,实在是高明。只是,这一路奔浩州而去,途中艰难险阻……”说到这儿,世民环视他的将军,问道:
“谁人愿意前往?”
“末将原去。”世民的话语刚落,刘弘基上前一步应答。
李世民见了,看着刘弘基,高兴地点点头说:“好!你可去挑选二千能以一当十的精兵,速去浩州,截断宋金刚的粮道。”
“遵命!”刘弘基大声说。
“好!好!大家各行其是吧。”李世民说完,瞅着众人一一离开,走进内室,倒头便睡。倾刻,进入梦乡。
李世民一觉醒来,正是午夜时分。清冷的月色,从营帐外泻进来,帐中的蜡烛显得非常微弱。依稀中,李世民看见屋外有一人伫立,大声问道:
“是谁?”
“我。”长史屈突通低声回答,李世民心里顿时明白:只因自己鼾然睡去,才使得屈突通彻夜不能安眠,心中不由一动,感激地望着屈突通。
屈突通的先世为库莫奚种人,父亲屈突长卿,北周时任邛州刺史。屈突通本人“性刚毅,志尚忠悫,检身清正,好武略,善骑射,”曾深得隋炀帝赏识。虽与李渊为敌,李渊却对其敬重有佳。攻占长安后,即派其家僮前去招降。屈突通将家僮杀死,结寨自守。
李世民有感于屈突通的忠义,又派他的儿子屈突寿去劝说。屈突通却指着儿子骂道:“昔与汝为父子,今与汝为仇雠。”
屈突通虽可以为隋帝杀了家僮,脱离父子关系,但终为千万寨中百姓计,不得不投降李渊。投降前,屈突通对着当时隋炀帝所居的东都跪拜,哭泣着说:“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天地神祗,实所鉴察。”
到了长安以后,李渊以礼相见,问他:“为何我们相见的这么晚啊!我真是想着早一点与你相见。”
屈突通哭道:“我屈突通不能够尽人臣的节气,实在没有力量抵抗你了,才不得不投降,这是大隋朝的污辱,我真是对不住皇上啊!”
李渊听了,不但不予责怪,反对他的行为赞赏不已,称他为“隋室忠臣”。于是,授屈突通兵部尚书,封蒋国公,为秦王李世民行军元帅长史。屈突通仍性情中人,虽然投降李渊,乃抱一死之决心,故而言语之间,只忠大隋。谁知李渊不但不怪,反而如此厚待,为报李渊大恩,屈突通曾主动去河东城下招降尧君素,对尧君素说:
“我的部队都被打败了,如今李家军队所到之处,百姓没有不热烈响应的。大势如此,你还是应该早些投降。”
在浅水原大败薛仁杲军时,屈突通先是力劝李世民不要轻骑犯险,后又随李世民最先进城。当时的秦宫中,珍宝堆积如山,许多将皆争相夺取之,独屈突通秋毫不犯。李世民看在眼里,对屈突通更加信任。从那以后,就一直留屈突通在身边,如今见他对自己这么负责,更是从心里喜欢,对屈突通说:
“你也去休息罢。”
屈突通摇摇头,说:“不累,征战一生,习惯了,三天不睡,也不碍事。”
“既然如此,我们不妨出去转转,探视一下敌情。”
“好,我这就去安排人马。”
“不用,就唤我帐前八十卫士即可。”
屈突通点点头,不一会唤来卫士,趁了娇美的月色,大家上马驰向敌营。到了一个小山丘上,远远看见前面隐约有三个营帐,李世民策马就要向前,被屈突通一把拉住马僵说:“待我前去,元帅在此处瞭望。”
李世民想了想,对身边的卫士说:“你们去罢,弄清了情况就回到此处来汇合。”
众卫士纵马向前,李世民与屈突通二人绕道另一更高的山坡。正探望着,突然看见八百卫士在不远处与宋金刚的一队骑兵激战起来。李世民正有些吃惊,听得屈突通说:
“元帅你看。”
顺了屈突通的手指看去,只见宋金刚的另一队骑兵,正策马向他俩逼来。
“后面也有。”屈突通说。
李世民与屈突通,都是经历了多少次生死难关的人,弄清了情况之后,也并不怎么着急。俩人相对看了看,李世民再掉过头来,后面果然也有一对骑兵逼近来。
原来,宋金刚在李世民的营外早布满密探,一有情况,即告宋金刚。李世民出营的行踪早被一密探得知,即派出两个军头各率数百精骑赶来包围了李世民,试图来个瓮中之鳖。
屈突通对李世民说:“元帅,看来只有杀出重围了。请元帅紧随我身后,我护了元帅杀出去!”
李世民听了,一笑说:“擒贼先擒王,我们先射杀了那个军头,突围也就容易了。”
屈突通点点头,从容不迫地在身后取下长弓,又从箭筒抽出一支长翎雕花箭来,对准那穿了红凯甲的军头,弯弓搭箭,正要射出。只见那军头突然闪开,他的身后,又冲出三个穿了红凯甲的军头来。
没想到这次来偷袭的敌人竟这么多,久经血战从不眨眼的屈突通,额上也冒出了一层冷汗。
就在屈突通大惊时,只听得耳边嗖嗖嗖三声响,前面的三个军头一一已应声倒下。兴奋之中,屈突通也放出一箭,射倒最先出现的那个军头。停下手来,夸李世民说:
“元帅实得皇上真传,神箭也。”
原来李渊在隋朝时便有神箭之称。李世民的母亲窦氏,曾深为其父母窦毅和裴阳公主所看重,认为“此女才貌绝伦,不可妄以许人,当为求贤夫。”结果通过一场极严格的“比武招亲”,选择了李渊为“乘龙快婿”。李渊当时不仅武艺高强,更以神箭遥遥领先于群英。在当时,此事以为佳话广泛流传。作为隋朝大臣,屈突通对此事自然非常清楚,只是做梦也没想到,李世民的箭技,竟丝毫也不逊于其父李渊,不由得对李世民又多了几分敬佩。
俩人箭无虚发地倾刻间射倒四个军头,其余骑兵见了,个个骇然,再不敢向前半步。李世民与屈突通趁敌人惊骇时,扬鞭策马,飞驰回营。经过这一惊险,李世民更加坚定了坚壁不战的决心。一面强令将士不可迎战,一面将情况详报李渊得知。
李渊知道宋金刚厉害,为从旁协助李世民大败宋金刚,又派出永安王李孝基、陕州总管于筠、工部尚书独孤怀恩、内史侍郎唐剑等进攻夏县,以此牵制宋金刚。果然,宋金刚得知唐兵围攻夏县,即派最得力的骑兵骁将尉迟敬德与寻相前往增援。
尉迟敬德本名尉迟恭,字敬德,朔州鄯阳人,面如黑炭,以武勇著称,且又长于计谋。刘武周敬其勇猛,收罗为帐前偏将。领宋金刚之命后,尉迟敬德一面与寻相率兵急行,一面派快骑飞报夏县,让他们配合夹击唐军。
两军相遇于城外。尉迟敬德也不说话,一夹座骑踏雪乌骓马,手舞雌雄双鞭,,一马当先,冲向唐军。所到之处,血飞肉溅。寻相率了众军士,紧随尉迟敬德身后,一路掩杀过去。城内的守将吕崇茂见了,大开城门,倾城冲杀出来。两军激战,只见刀光剑影,血飞肉溅,喊杀声四起。渐渐地,唐军抵挡不住,又无法逃命,只好纷纷投降。李孝基、独孤怀恩、于筠、唐俭等一干大将,怎敌得住尉迟敬德的雌雄双鞭,没有一个人抵得住这黑面神三下,就被打下马来。饿狼似的士兵赶紧冲出来,象捡死鱼一样,把他们一个个都给五花大绑了,送进城里去。先后被俘。
唐军大败的消息传到柏壁,李世民闻后即召来杜如晦、李靖、刘文静等人商议对策。众人多是指责李孝基等无能,却终无一良策献出,李世民沉呤一会,突然说道:
“尉迟敬德刚刚胜利,正在返回途中,我若率轻骑前往途中袭击,一定可以大败敌军。”
屈突通听了说:“如此甚好。这一带我熟悉,途中有一美良川,地势险要,正好伏击。”
李世民眼睛一亮,走到作战图前。屈突通随即指出美良川所在,李世民细细看了,两山峡一葫芦般的小川,确实是个设伏的好地方,不由大笑说:
“天助我也!刘文静、屈突通你等守卫柏壁,殷开山、秦叔宝随我前去伏击敌军。”言罢即刻率领精兵一万,扑向美良川。
尉迟敬德押了俘虏得胜而归,他做梦也没想到,李世民正在美良川等着他们。一阵恶战,尉迟敬德大败,丢了战俘与二千余尸体,逃回浍州。李世民也不去追赶,救下李孝基等,速回柏壁。众将见李世民凯旋归来,纷纷前来庆贺,在营中摆了酒席,为李世民庆功。席间,侯君集大例例地说:“都说宋金刚勇猛无比,遇上元帅也成了小鸟,不过如此,应该与他们摆开战场,大战一回。”
刘文静听了,也附合说:“勇猛无比,主要看他与谁比,如今一比就败。我看是可以与他们大战一场了,要不然长期缩在营中,听敌人叫骂,肚中实在憋气!”
“就是,要说勇猛无比,还是我们唐军。趁早与他们一决雌雄,也好回长安去过冬天。”殷开山也插进来说。一时,言战之声四起。大家都想去与宋金刚一战,以解月余来的窝囊气。李世民听了,沉思良久,开口说:
“宋金刚率刘武周精兵猛将,悬军深入,都聚集在这里。他们现在,军中早无粮草,全靠抢劫周围的百姓,免强度日。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等浩州运来粮食。如今,他们就象饥饿的困兽,只想尽早与我们一搏。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更要避开他们的锐气,挫掉他们的锋艺。等到他们的粮食完全尽了时,又会听到一个更坏的消息。”说到这儿,李世民停了话语,微微一笑。
“是啊,刘弘基已去浩州,再过几日,就可截断宋金刚的粮道。到时候,连唯一的希望也灭了时……”殷开山说到这儿,敬服地望着李世民。
“侯君集,你说说看,待到宋金刚唯一的希望也灭了时,他的部队,该是怎样一种状况?”
“乱,乱,大乱!”
“对!一日无粮千里散。宋金刚的军队再凶猛,没了粮食,如何与本王作战?”李世民自豪地说:“因此,本王命令:坚闭不战!有敢言出战者,斩!”
听罢李世民的一番话,无人再言出战,大家一意守卫柏壁,“坚闭不战”,与宋金刚对峙。
萧瑟苍茫的北方的早春,斑驳的冬雪,还残留在山野;杂树丛生的山林,全不见候鸟的踪迹;初春的风,凉意依旧。可是,雪在化,冰在消,新绿在枯黄中挣扎欲出,万物都在复苏,显露出勃勃的生机。严冬已然过去,春令已经到来。
在柏壁,李世民与宋金刚整整对峙了三个多月。靠了与当地百姓的良好关系,花去许多从长安运来的白银,李世民的军队,衣食无忧,一个个养得壮壮实实的。而宋金刚的部队,则在饥寒交迫中熬过凛冽的严冬,已如瘦崔上的枯草,烟烟一息了。更可怕的是,他们的粮食,已被刘弘基全部烧光。刘武周就是派出再多的部队押送,也运不来一粒粮食。消息传出,宋金刚往日里如虎似狼的士兵一个个哀声叹气,如丧家之犬一般急得只想逃命。
在双方对垒其间,刘武周曾多次大发雷廷。宋金也曾竭尽全力进攻,可是每次都只能抛尸而归。柏壁有险可凭,更有李世民钢铁般的军队。一个冬天,宋金刚不知进攻了多少回,换来的只是自己重大的损失,丝毫也伤不了秦王李世民的唐军。因为粮草告紧,刘武周也曾办法想尽。他曾派兵进攻潞州,一度攻陷了唐皇朝的领地长子、壶关。可是,在潞州一役,又为唐将王行敏击败。急坏了的刘武周再去进攻浩州,却被唐皇朝行军总管张伦击败。终于,刘武周无计可施,宋金刚的粮草已尽,只好在早春的冷风中,带着一群饿得只想逃命的士兵向北撤退。
李世民象天上高旋的雄鹰,虽说是坚守,却一刻也不曾放弃对宋金刚部队的监视。他年轻胆大,常常仅带几个贴身卫士,策马于宋金刚的军营周围。宋金刚刚开始拆营帐,李世民已召集所有的大将军来安排有关追击战事。征战之事,往往就是如此,关键是最初的思路要对,然后坚持下来,就会胜利。
李世民的大帐中,战将云集,众人议论纷纷。一直在谈笑风生的秦王,一直非常认真地听着,每个人关于追击战的种种建议,哪怕是一句话,甚至是一个字,他也不会放过。他一面听,一面凭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有疑问时,他就会很客气地问上一句两句。待到大家都说得差不多时,李世民一拂披风,霍然而起。他鹰样的双眼巡视众将,大帐中顿时鸦雀无声。李世民突然哈哈大笑,声音如洪,翻滚在大帐之中,良久还能听到回音。李世民笑毕大声说:
“诸位将军,难为你们在冷风里窝了一冬。现在,反击的时机已经成熟,各位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我命令你们,各自率领自己的部队,立即北上,打败宋金刚!”
众将听了,一时哗然,个个摩拳擦掌,喜笑颜开。“打败宋金刚”的呼声,一时响澈军营。李世民兴奋地再次大声说道:
“此次出击,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无论遇上怎样的强敌,后退者皆斩!”
众将听后,又一次哗然,皆曰:“我等绝不后退!”
第二天一早,太阳还刚刚升起。在红日的映照下,李世民命令大军,倾巢前往击杀宋金刚的部队。整整一个昼夜,李世民率精锐先锋飞奔二百余里,途中与宋金刚的后卫大战十余次。到达高壁时,李世民一身是血,却并无半点倦意,缓行不久,又要飞奔。屈突通见了,一把拉住李世民的战马,哭着说:
“元帅追击敌人,已经追了几百里,沿途又打了这么多仗,应该休息一下了。更何况,前面很可能就是敌人的主力部队,现在元帅身边不过几千人,不宜身犯险境。还是在这里休息一下,待我们大部队到来,再向前追击。”
李世民听了回答说:“如今宋金刚身处绝路,无计可施狼狈逃跑。他的将军士兵,都一心只想着逃命,就是见了我唐军一个人,也会吓得叭在地上。如此惶惶然如丧家之犬的军队,人数再多,哪里还有战斗力。这对我们来说,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哪里能因为身体疲倦就放弃。至于危险,就算有一些,我为大唐王朝的大元帅,为了荡平四海,早将生死置于度外,哪里又能惧险而止行呢?”
言罢,李世民扬鞭策马,乘胜追击。将士们见自己的统帅如此,一个个都勇气倍增,呼喊着争相而上。屈突通一夹他的战马,猛追上去。
在早春的暖阳里,李世民率领他疲惫不堪却斗志昂扬的部队,一直追击到雀鼠谷,终于追上了宋金刚。
这雀鼠谷,是一个由南而北的山谷,它南面入口宽大,北面出口狭小。宋金刚率二万余众进了雀鼠谷,打量两侧高危的山崖,正在担心李世民的追兵赶来,忽听后面杀声震天。宋金刚不愧为沙场老将,立即勒马回头,大声喝道:
“敌人现在就追来,必是先锋,人数甚少,大家不要惧怕。”
宋金刚果然料事如神,话也说得句句在理,可一群饥饿已极,只想逃命的士兵,对他的话却充耳不闻,只败浪般往北涌去。
“前面出口狭小,我们后退无路。只有打退他们,我们才有生路,想活命的,跟我冲,杀死这些唐军!”
宋金刚不甘心,他想用自己的行动,来唤起他的士兵心中的激情。他大声喊完之后,高举钢刀,策马向李世民的军队冲去。
李世民见宋金刚回马来战,心中暗暗夸道:“好一员猛将!”夸罢,举剑长啸:“冲啊!”短短的两个字,如巨雷轰鸣,震荡在雀鼠谷中。
平日里人迹罕见的雀鼠谷,此时突然拥进几万人马,只惊得雀飞鼠窜,一时间乌云翻滚,杀气逼人。宋金刚勇猛强悍,决心与李世民拼一个你死我活。奈何他的军队,受了一冬的饥寒,此时体力大减,原本的那份自信,此时也伤失大半。虽然有一些随了他的喊叫回过头来,却象遇到了猛虎的饿狼,只是呲牙裂嘴,终是不敢冲锋向前。
李世民的部下,却不是这样。李世民喊声出口,跃马向前,直奔宋金刚。他身旁的大将,侯君集、屈突通等,象赛跑一样,一边齐声跟着高喊“冲啊!”,一边策马紧追向前。哪些本来疲惫不堪的士兵们,见将帅如此,一个个精神大振,杀意顿生,举起长茅大刀,发狂似地跟着冲啊,杀啊地大喊,往前冲杀。一时间,仅几千人的唐军,如汹涌的乌云,向宋金刚这只领头的孤燕压来。
征战一生,从不怯阵的宋金刚见了,大吃一惊,回头喊了声“撤”!再不敢交战。拉回马头,向雀鼠谷北面的出口逃去。李世民见了,心中大喜。再次长啸一声:“冲啊!”扬鞭策马,紧追上去。唐军见敌人溃逃,精神更是大振,争先恐后,往前追杀败敌。
北面的谷口,狭长细小。宋金刚的三万之众,为了逃命,自相残踏,死伤不少。李世民一马当先,冲向敌人,如屠猪宰羊一般,一阵猛砍滥杀。侯君集等一干大将及士兵们,也毫不示弱,挥刀舞枪,对着只顾了逃命的敌人,杀得欢畅。一时间,只听见哀嚎遍谷,血飞肉溅,惊得连没来得及逃走的老鼠,也发呆地站着不敢再动,睁大了细圆的眼睛观战。多亏了宋金刚的马快,领着不到一半人,逃出了雀鼠谷,直奔介休。
李世民率领部队,一路跟踪追杀,到据介休三十里的张家堡时,李世民还要上前,侯君集拦住他说:
“如今宋金刚进了介休,一定会在那里坚守,我们不如在张家堡整休一天,待大部队来后,再攻介休。”
李世民看看疲惫不堪的众将,又看看累得快要倒下的士兵,这才点头答应。带着这群疲惫不堪的队伍,缓缓地来到张家堡。
张家堡早为唐军占领,为防宋金刚袭占,李渊派了浩州行军总管樊伯通、张德政两员大将守卫。宋金刚虽说还有败兵二万,只因李世民在后面追得太紧,路过张家堡时也不敢前去攻城。樊伯通、张德政两将刚得报宋金刚兵到,急忙披挂上城,让军士们准备好弓弩木石,迎接敌人的攻击。谁知宋金刚的军队却远远地绕城而去。樊、张二将,惊疑地走下城墙,命令属下注意监视宋金刚部的动向。正在这时候,又闻报唐军至。樊、张二人听了赶忙再次登上城头,举目看去,但见城下的军队,一个个污血染身,面目全非,根本分不清是什么军队。又见军前一人,武高武大,战袍撕裂,头盔丢弃,浓血披身,沙哑地喊道:“樊、张二将军,快开城门!”
樊伯通曾是李世民慕僚,故听到声音感到似曾相识,却又不敢确定,便高声问道:
“来者何人,快报上名来。”
“李世民是也!”李世民本想大声回应,声音却沙哑细微。樊伯通听了,更不敢敞开城门。李世民见了,丢了长剑,脱去甲胄,樊伯通一见,果然是李世民,于是下令大开城门,自己跄踉奔下城来,见了李世民,高兴地又哭又笑。
“秦王已是三天没解甲胄,两天水米不沾了。”侯君集也声音沙哑地说。
樊伯通听了,双膝跪下,含着泪水说:“秦王如此艰难,微臣拒之门外,实在罪该万死。”
李世民听了,摇摇头说:“不知者不为过,我等个个都弄得面目全非,自不识己,何况他人,何罪之有。”
樊伯通闻言,百感交集,吩咐军士赶紧准备酒菜,慰劳李世民全军。李世民进了一点粗食之后,来到樊伯通府中,不及解甲,倒下便睡,待好酒好食送来,怎么也叫他不醒。
樊伯通泪流满面,让人在熟睡的李世民身旁摆好酒宴,喝退左右,自己一人静静地候着,等待秦王醒来。
宋金刚败退介休,本待让守护介休的尉迟敬德与寻相一道同自己北逃,结果未见李世民追来,这才安心地吃了一顿饭。他一辈子征战沙场,遇到强敌无数,却还从未遇到象李世民这样凶狠的虎狼之师。如今一败再败,这才想起内史令苑君璋当初对他说过的一番话来:
“唐主举一州之众,直取长安,所向无敌,其军队之勇猛,非一般可比也。晋阳以南,道路险隘,悬军深入,无继于后,若进战不利,何以自还!不如劝皇上北连突厥,南结唐朝,南面称孤,足为长策。”
回想到这番话,宋金刚不觉长叹一声,说:“悔不该呈一时之勇,劝皇上与李家来争天下,如今溃败如此,定难有重振之日。杨家隋朝天下,必为李家唐朝所统一。”言罢又对尉迟敬德说:“我眼下兵败如此,无颜去见皇上,只有北去上谷,联络突厥,若得突厥相助,或许可以重振河山,以报皇上的知遇之恩。我走之后,皇上的江山,就有劳将军守卫了。”
尉迟敬德听了,说:“突厥全无仁信可言,只是择强而为其所用,如今败兵去求,必不肯应,我看宋王还是不去为好。”
宋金刚摇摇头说:“我与突厥相交堪厚,更何况,眼前只有此路可行。我意已决,大将军不必再劝。”
尉迟敬德是个忠肝义胆之人,与宋金刚相处之后,深得他的信任。心中早存感激之情。见宋金刚为了重振旗鼓,执意要去,想到沿途风险艰危,便说:“既然如此,我愿随宋王一道前去,途中艰险,彼此也能有个照应。”
“不必如此,你与寻相就留在此,能守便守,不能守便即刻往北来与我汇合。”
交等完毕,宋金刚连夜北去上谷。果如尉迟敬德所言,到了上谷后,突厥见他残兵败将,人又傲慢,不久便将他擒住,腰斩于市,弃尸野外。可叹宋金刚,本是一条钢铁般的好汉,却因相信突厥,残死在北漠荒野。尉迟敬德听说宋金刚被杀,大喊一声:“宋王!”而后带了两名得力随从,前往上谷,为宋金刚收尸。这是后话。
李世民一觉醒来,天色已亮,闻着酒肉香味,跃然而起。与樊伯通点点头,一番狼吞虎咽之后,有了力气,换了盔甲,走出门来。但见“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李世民不觉精神大振,问樊伯通道:
“将士们可都安歇了吗?”
“都用过餐,安歇了。”樊伯通回答:“我已令守城之兵,四处加强守卫。”
李世民点点头,稍一思考又说:“不知介休的情况如何?”
“都打探清楚了,宋金刚已带千余精骑,往北而去,他的部下,逃走过半。如今介休城由尉迟敬德守卫,城中守兵,加起来仅有两万余众。”
“这个尉迟敬德!他曾与宋金刚南侵时连陷我晋、浍二州,后来在夏县又生擒我王孝基、孤独怀恩、唐俭等大将军。”
“是啊,这个尉迟敬德曾杀死我不少唐朝大将。如今,他已是只困兽,待众将士将整休一日,一定要攻下介休,杀了尉迟敬德。”
“他可是一员猛将,我恨虽恨他,却还真舍不得杀他。”李世民说:“更何况,介休城里还有二万精兵,若都能为我所用,实可增加我军实力。兵书有曰:‘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之上上之战。’”
“秦王有如此胸怀,实在是尉迟敬德等人的福气,现如今要招降尉迟敬德,也不是很难的事情。”
“总管可有妙策招降尉迟敬德?”李世民欣喜地问道。
“若蒙秦王信任,微臣原意单枪匹马,前去说服尉迟敬协来归。”
“总管此去,风险太大,能有几分把握?”
“至少也有七八分。一是眼前力量悬殊,尉迟敬德心里非常明白;二是尉迟敬德既是忠勇之士,又非常爱惜士兵的生命,若与之言明利害关系,一定投降无疑。”
“果然如此,就请总管走这一遭。只是,我还要给你找个伴同去,这样胜算就有八九分了。”
“秦王欲派谁与微臣前往。”
“屈突通!”
“好,真好!我知道屈突通与尉迟敬德关系甚密,只是一时急了,竟没想到。多亏秦王思考的如此慎密,此去一定说服尉迟敬德来降。”
“本王祝你马到成功。”李世民说罢,让人传来屈突通,又交待一番,送他二人出城。
春风解绿边塞树,老将携手敌营中。第二天一早,踏着清风晨雾,樊伯通与屈突通来到介休城下。自从宋金刚走后,尉迟敬德即上城头,四处督查守城情况。看到士兵们衣单食少,士气低落,心中不免暗自担心,就在这时候,有报城下来了唐营中的两个人。
尉迟敬德走近城墙,手遮长眉,往下一看,见到了屈突通,不由大声问道:
“屈将军,你不在唐营呆着,也不带兵将前来,就你俩人,难道欺我介休无人么?”
屈突通听了,哈哈大笑:“你尉迟敬德的大名,闻者丧胆,谁还敢欺你。闲话少说,快放下过桥,本将军要与你作朋友一叙。”
“既然如此,就请你进来说话。”说罢,尉迟敬德让士兵放下过桥。
樊伯通与屈突通打马进城,尉迟敬德下城迎至府中,不待屈突通开口,尉迟敬德便说:
“将军的来意,我知道了;将军的情谊,我也领了。只是身为军人,就只能为皇上而战,你俩人且回去,把我的意思告诉秦王,然后领兵前来攻城,攻不破是你们没本事,攻破了我唯有一死尔。”
屈突通听了,哈哈一笑,说到:“你既然让我进城,自然要听我把话说完,到时若不中听,再赶我们走不迟。况且,我们又是老朋友,难道连茶都不请我喝一杯就赶走我们不成?”
尉迟敬德听了,也是哈哈一笑,说:“对,对,对,喝了茶再走。”说完让人献茶。
茶过三杯,屈突通说:“你猜得很对,我们这次前来,确是奉了秦王之命来说服你归降,这事还请你三思。”
“此事我已思过,用不着再三思了。”尉迟敬德微笑着回答。
“还是听了我的看法再说,我屈突通不善言辞,这你也知道。之所以奉命前来,原因有三:一是你的情况与我当初非常相似,都曾斩杀过唐朝的许多大将。我后来兵败无奈,因为不愿百姓与我一道遭戮,这才不得已降唐。说实话,当初降唐,并不是想着会今日要来为他作说客,而是抱了必死的决心。可是,秦王一直待我如兄弟一般,使我不得不竭力为之效力。”
说到这里,屈突通浓眉上扬,虎眼圆睁,去看尉迟敬德,果然见他长长的眉毛也动了一下,不由会心一笑,继续说道:“二是以目前双方的力量来看,战则必败无疑。这对将军来说,自然是宁可战死,也不作降将。可还要为此赔上两万士兵的生命,不但将军接受不了,我屈突通也接受不了。当初,我就是这么想的。我与将军一样,都是领兵打仗的人,都是靠了士兵的拼杀得到这将军荣耀的人。我们与士兵的感情,那些文臣们不能理解,你我心里却很明白。虽然我们命令士兵冲锋,但不到万不得已,我们都不愿白白牺牲一个士兵的生命。这也是我自愿要求来说服你的原因。”屈突通说到这里,又停了下来,去看尉迟敬德。见他长长的眉毛又动了一下,屈突通心里高兴起来,冲口说道:
“更主要的还有:李家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形成,恐非他人力量可以改变。而秦王李世民又是人中之龙,宽厚仁义,非一般统帅可比。将军若就此归顺,定可在今后的战争中立下不朽的功劳。你的部下,也可以跟随你建功立业,吐气扬眉。”
一番话,只说得尉迟敬德长眉抖动几下,然后又垂下头来,低了头沉思着。屈突通也不再开口,双方就这么静静地坐着,慢慢地喝着茶。好一会,尉迟敬德抬起头来,说:
“也只能如此了,你回去告诉秦王,我即刻集合部队,与他们言明投降一事。待我安排妥当这里的一切,即来张家堡,投降唐军。”
屈突通与樊伯通听了大喜,回到张家堡,将情况与李世民一一禀明。李世民听了,高兴地说:
“本王又得一员猛将,可胜十万精兵。”
于是,重赏屈突通与樊伯通,传令三军,整装待发,随时准备前往介休接受尉迟敬德投降。
屈突通、樊伯通走后,尉迟敬德呆坐良久,这才长长地叹一口气,站起来对寻相说:“屈突通是忠义之人,往日言语木讷。今日的一番话,却辞通理正,我思之食久,认为是他的肺府之言。为保住这二万士兵的生命,我感到我们只有投降一路可走,不知寻相意思怎样?”
“将军所言极是,暂时归降,以后还可视机再图大业。”寻相肃然地说。
尉迟敬德听了,不由脸色大变,历声说:“我降秦王,一是为了二万士兵的生命,二是有感于秦王的真情厚德。一旦归降,岂可又生二心?”
寻相听了,吞吞吐吐地说:“一切唯将军之命是从,我不过是顺便说说而已。”
“这种大事,怎可随便说说?”尉迟敬德看了寻相一眼,诚恳地告诫道:“降了秦王以后,再不可有此心此语了。”
“我一定谨遵大将军的教诲就是。”
尉迟敬德听了,这才放心。吩咐寻相召集部队,都到太庙前集合。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流云在高处悠然,冷风从北面吹得正欢,二万士兵肃立在太庙前,等待他们统帅的训令。这都是些久经沙场的士兵,虽然普普通通,每个人都曾有过屠杀的快意,有过追击敌人的骄傲。可如今,他们个个都知道,他们正面临一生未曾遇到过的强敌。是战是降,他们只能让统帅来决定。尉迟敬德登上正北面的高台,放眼望去,他看到了两万双期待的眼睛。这些眼睛里充满了对他的信任,也充满了对未来的疑虑。
“全体将士们!你们跟随我南征北战,从来都是赢。你们每个人,都曾经享受过胜利的荣耀。可是,这一回,我们赢不了啦!这不是你们无能,也不是我尉迟敬德胆怯,这是,天意……”
平时很少言语的尉迟敬德这回说了许多,把自己心中的想法,一一说了出来。说到伤心的地方,他差点流出了眼泪。两万名士兵,都静静地听着,脸上的疑虑在消溶。曾在死亡的威胁下度日如年的士兵,开始感到了生的希望,看到了另一种前途。这时,他们听到了尉迟敬德最后的几句话:
“现如今,战,我们只有一死;降,则可以生,去跟秦王平定天下。因此,我选择了降。你们都是我生死与共的好兄弟,在这关键时刻,我希望你们都作出自己的选择,愿意留下的,跟我一起开城门迎秦王,不愿意留下的,可以领了盘缠回家。”
尉迟敬德言罢,二万士兵齐声高呼:
“留下,跟秦王平定天下!”
尉迟敬德听了,走下高台,翻身上马,命军队原地待命,自己与寻相向张家堡驶去。
李世民闻报尉迟敬德来降,出堡外迎接,如接待老朋友一般,满脸带笑地问道:
“将军为何这时才来,让本王等得好苦。”
“因为原来还未到绝境,只能力战以求胜利。而今已无万分之一胜算,只能选择来降,实属万不得已。”
“你……”身旁的侯君集听了,正要发怒,却被李世民“哈哈”的大笑声打断了。
“将军真是坦荡的英雄。”李世民笑毕说道:“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说罢让侍从拿酒来。
李世民亲手将一杯酒递给尉迟敬德,自己端起另一杯,真诚地说:“愿我们喝了这杯酒以后,相互坦荡相处,永不相欺。”
“谢秦王!我尉迟敬德为人从来就不曾欺过。”尉迟敬德说毕,一饮而尽,眼里闪着泪花。
李世民看到了,心里不觉一动,举杯一饮而尽说:“本王就暂令你为右一府统军,统率介休、永安的兵马。以后建功,再行封赏。”
尉迟敬德跪拜谢恩。从此,李世民麾下又多了一员所向披靡的勇将。只是,因李世民对尉迟敬德的格外信任引起了诸将的不满,尉迟敬德以后多次被人告状,甚至连屈突通也劝李世民杀了尉迟敬德。但是李世民坚持重用他,使他终成为唐24位开国功臣的第七位。这是后话。
这时的刘武周,正在突厥统治的朔州,闻言宋金刚北逃,尉迟敬德又降唐,便谋划再次逃回马邑,以图东山再起。突厥知道后,立即将刘武周杀死。
至此,刘武周部全部灭亡,他所占领的原唐王朝的山西失地,全部被秦王李世民收复,代北地区,尽数归唐王朝所有。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