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兰亭序杀局2·天刑劫第十一章 夜杀

第十一章 夜杀

        三桅帆船从洵阳县出发,沿汉水东下,一路顺风顺水,于六日后抵达了荆州江陵。

        萧君默一行五人既易了容,又穿着一身捕快行头,所以顺利通过了沿途十几个州县的关卡盘查。比起之前在秦岭经历的千难万险,这五六日的行程就像是在游历大唐的壮丽山河,颇有几分轻松和惬意。

        江陵县是荆州治所,自古便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最早为楚国国都郢。从春秋战国到隋唐年间,先后有三十余位帝王在此建都,历时近五百年。江陵西控巴蜀,北接襄汉,襟带江湖,指臂吴越,乃东西交通之枢纽,也是连接中原与岭南之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隋末唐初的南梁政权萧铣,便于此建都称帝。

        萧君默判断,当初智永和辩才驻锡江陵大觉寺,一定是在暗中辅佐萧铣,而此次辩才到江陵来的目的,定然是联络潜伏在此的旧部。

        一行人由北门进了城,找了一家名叫“云水”的客栈落脚,然后脱下捕快行头,换回了普通装束。楚离桑和华灵儿依旧女扮男装,不过二人都嫌扮相太难看,于是不约而同都把胡子摘了,妆容也洗了,露出了细腻白皙的皮肤,看上去就像两个英俊的白面小生。

        五人为了方便,各自开了一个房间。萧君默在自己房间匆匆洗了把脸后,便来到辩才房中,趁没有旁人在场,向他提出了一个埋藏在心中许久的问题:

        “法师,事到如今,您是不是该跟晚辈交个底了,您到江陵来到底是要做什么?”

        辩才沉吟片刻,点了点头:“萧郎这一路走来,虽九死一生,却初心不改,贫僧十分感佩!你说得没错,事到如今,是该把一切都告诉你了。正如你之前预料的一样,贫僧来此,是想联络天刑盟的分舵,目的你肯定也猜到了,便是阻止冥藏重启天刑盟。”

        果然不出所料!萧君默又问:“那您具体要做些什么,才能阻止他?”

        辩才闻言,忽然眯起了眼睛,像是被强光照射到一样,可现在他们是在客栈的房间中,辩才也背对着窗户,根本看不见阳光。凭经验,萧君默一眼便能看出,辩才是在抗拒自己内心的某个想法。

        “毁掉《兰亭序》真迹,毁掉天刑之觞!”

        辩才仿佛用了极大的力气才说出这句话,说完后,他的肩膀便塌了下去,就好像这一句话便耗尽了他的全部精神。

        萧君默一听,心也猛地揪了一下。他完全能理解,作为天刑盟的左使,辩才说出这句话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和决心。

        “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萧君默问。

        辩才失神地摇了摇头:“冥藏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要得到《兰亭序》和盟印,有了这两样东西,他便能号令所有分舵,重启整个组织,然后与朝廷对抗,甚至是……颠覆大唐社稷!”

        “您说的天刑之觞便是盟印?”

        辩才点头。

        “那《兰亭序》真迹里面到底隐藏了什么,能够让他获得重启组织的力量?”这个问题已经困扰萧君默太久了,他迫不及待想知道答案。

        辩才苦笑了一下,却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萧郎若愿意陪贫僧做完这些事,自然有一天会见到《兰亭序》真迹。到那时候,所有的谜底便揭晓了,你也就什么都明白了。”

        萧君默稍感遗憾,但辩才不说,他也不便再追问,于是换了一个问题:“《兰亭序》真迹和天刑之觞,都藏在江陵吗?”

        “不,不在这里。”

        “那在何处?”

        辩才迟疑了一下,轻声道:“在越州。”

        “既然是在越州,那我们为何来江陵?”

        “因为要取出真迹和盟印,需要……需要一些物件。”

        萧君默想了想:“那您的意思,这些物件是在江陵的分舵手上?”

        “是的。”

        “那法师介意告诉我是哪几个分舵吗?”

        “都到这会儿了,我还介意什么?”辩才笑了笑,“一个是东谷分舵,一个是回波分舵。”

        东谷?回波?

        萧君默迅速在记忆中搜索兰亭会上的那些诗。很快,有两首诗便浮现在了他的脑海中。他先念了其中一首:“温风起东谷,和气振柔条。端坐兴远想,薄言游近郊。这是当年王羲之的友人、时任散骑常侍的郗昙所作的诗。这么说,现在这个东谷分舵的舵主,便是郗昙的后人了?”

        辩才点头:“没错,如今的东谷先生,正是其后人郗岩。”

        “踪畅何所适,回波萦游鳞。千载同一朝,沐浴陶清尘。”萧君默又念出了第二首,“这是时任会稽郡五官佐谢绎的诗。如今的回波先生,便是这个谢绎的后人了?”

        “是的,他叫谢吉。”

        “那法师所谓的物件,到底是什么?又为何会在他们手上?”

        “萧郎既然能背诵兰亭会上的所有诗文,想必也能背出王羲之本人所作的那首五言诗吧?”辩才不答反问。

        “当然。晚辈还记得,王羲之的那首五言诗最长,足有二百六十字。”

        辩才不禁哈哈一笑:“连字数都记得,萧郎果然是下了一番苦功啊!”

        萧君默淡淡一笑:“晚辈说过,无论如何,也要查清家父拿命守护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辩才收起了笑容,意味深长地看着他:“萧郎不愧是年轻人中的翘楚,你的胆识和意志,实在非常人可及!”

        “法师言重了,晚辈不过是生性执着一些,凡事总想弄个水落石出罢了。”萧君默道,“法师提起王羲之的五言诗,到底是何意?”

        “你刚才问的那个物件,就藏在其中一句诗文里。”

        萧君默眸光一闪:“哪一句?”

        “藏有‘天刑’二字的那一句。”

        萧君默迅速思索了一下:“三觞解天刑?”

        辩才一笑,随口吟道:“‘体之固未易,三觞解天刑。方寸无停主,矜伐将自平。’刚才说的那个物件,便是这‘三觞’!”

        萧君默顿时恍然大悟:“三觞解天刑,意思便是只有用‘三觞’才能‘解’开天刑盟,重启组织?”

        “没错。”

        “那这个‘三觞’到底是什么东西?”

        “准确地说,三觞是三个物件。”辩才略显神秘地笑了笑,“萧郎若想一睹为快,不妨今夜随贫僧走一趟大觉寺。”

        “您的意思是,这三觞分别在东谷先生郗岩、回波先生谢吉和大觉寺这三处,今晚便是要先取出大觉寺的这一觞?”

        “正是。”

        杜荷跟魏王已经有些日子没联系了,这一日忽然收到了李泰亲笔所书的请柬,盛情邀请他明日午时到崇仁坊暗香楼赴宴。杜荷颇为狐疑,犹豫了半天也没个主意,最后只好来东宫找太子商量。

        “不就是喝个酒吃个饭吗,有什么好怀疑的?”李承乾觉得杜荷未免过于胆小了。自从把他安插到李泰身边,这小子就一直没提供什么像样的情报,这个酒局正好是个刺探的机会,没想到他还疑神疑鬼。

        “殿下有所不知,李泰好长时间没找我了,这回忽然这么殷勤,我总觉得不太对劲啊!”杜荷向来很相信自己的直觉。

        李承乾摇头笑笑:“那你说说,他这回找你,是什么由头?”

        “说是要让我跟叔父多亲近亲近,还说一家人该彼此包容、互相体谅什么的。”

        “这没错呀。”李承乾道,“杜楚客是你的叔父,是长辈,你这个做侄子的本来就该尊重他。可你呢,总是对他不理不睬,一见面就给他脸色看,这成何体统?李泰撮合你们也是一片好意嘛!”

        杜荷冷哼了一声:“这老家伙是打心眼里瞧不起我,逢人必说我不学无术、骄纵轻狂,还说什么朽木不可雕、烂泥扶不上墙,反正什么难听他就骂什么。殿下您给评评理,碰上这么个刻薄寡恩的老家伙,我怎么尊重他?我惹不起总还躲得起吧?”

        李承乾呵呵一笑。

        事实上,他觉得杜楚客对杜荷的评价并没有错,这小子本来就是个一无所长的纨绔子弟,除了纵情声色、飞鹰走马,就没见他干过什么正经事。他能当上驸马,成为自己的妹夫,全凭乃父杜如晦之余荫,若不是想利用他去刺探李泰情报,李承乾连正眼也不会瞧他一下。

        “二郎啊,这俗话说得好,一个巴掌拍不响,你跟你叔父的关系搞得这么僵,这问题也不全在他身上吧?你自己难道就一点毛病没有?”

        杜荷撇撇嘴:“我就算有什么毛病,也轮不到他来教训。”

        “你这话就不对了。”李承乾沉下脸来,“令尊早逝,杜楚客身为叔父,怎么就不能教训你?他之所以骂你,那不是爱之深责之切吗?要我说,你就该利用这次机会,好好跟你叔父握手言和,顺便摸摸李泰的情况。”

        杜荷绷着脸不说话。

        李承乾看了他一会儿,冷然道:“二郎,就算你心里不想跟他和好,做做戏总会吧?你得清楚,杜楚客是李泰的头号谋臣,肚子里的机密多的是,你要是能得到他的信任,就不难刺探到有价值的情报。所以说,小不忍则乱大谋,你若是一味意气用事,又如何帮我呢?”

        杜荷仍旧一脸忧色:“可万一……明日的暗香楼是场鸿门宴呢?”

        李承乾忍不住哈哈大笑:“鸿门宴?我说二郎啊,你以为自己是斩蛇起义的沛公呢?李泰若真想搞鸿门宴,那他邀请的人也得是本太子吧?”

        杜荷想想也对,却仍不放心,道:“殿下,要去也成,不过我有个请求。”

        “说。”

        “您能不能,从谢先生那儿找几个高手,明日做我的随从?”

        太子与羲唐先生谢绍宗联手一事,杜荷、李元昌、侯君集三人都是知情的。尽管李承乾不太愿意让谢绍宗与杜荷有何瓜葛,可一想杜荷毕竟对自己还有用,真出了什么事也是一个损失,再说谢绍宗手底下有的是人,找几个给他当保镖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便道:“行,你先回去,我回头就给你安排。”

        杜荷大喜,连声道谢,旋即告辞离去。

        片刻后,谢绍宗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李承乾笑道:“先生都听见了吧?这个绣花枕头,真是中看不中用,你说我用这么个人当细作,是不是找错人了?”

        谢绍宗却没有笑,而是眉头微蹙:“殿下,说句实话,我也觉得杜荷的担心不无道理。”

        李承乾诧异:“何以见得?”

        “正如杜荷所言,魏王前一阵子还跟他打得火热,过后便突然断了联系,现在又无缘无故主动邀他,您不觉得蹊跷吗?”

        “没什么蹊跷的,父皇前不久停了房玄龄的相职,起因便是房遗爱、杜荷这帮权贵子弟跟李泰走得太近,引起了父皇猜忌。你想,出了这种事,李泰还敢不收敛吗?”

        “既如此,那魏王就该从此跟杜荷断交,为何现在又主动攀扯?”

        “他可能觉得风头过了吧。当初为了让杜荷接近李泰,我故意让他泄露了一些不痛不痒的情报,估计李泰不死心,还想从他嘴里再掏点什么东西。”

        “这是一种解释,但依在下看来,也许还有另一种解释。”

        “说说看。”

        “不排除,魏王已经识破杜荷是您安插的细作,所以想利用他做个什么局。”

        李承乾一惊,阴森森地看着他:“做局?像杜荷这种无足轻重的人物,李泰能拿他玩什么花样?”

        “杜荷虽然不是什么大人物,可好歹也是堂堂驸马、国朝郡公。”谢绍宗沉吟,“至于魏王能做什么局,在下目前还无法猜透,总之明日肯定不会是一场普通的酒宴。”

        “那依你的意思,杜荷就不要去了?”李承乾面露不悦,“我花了好大功夫才把他安插到李泰身边,难道就这么弃而不用?”

        谢绍宗瞥了眼太子的脸色,暗暗叹了口气。

        近来,太子越来越听不进他的意见了,原因当然就是前些日子的苏锦瑟事件。太子想直接绑架苏锦瑟,他却坚持要放长线钓大鱼,结果苏锦瑟突然失踪,无异于打了他一记耳光;后来太子叫他亡羊补牢,可他还没来得及补救,苏锦瑟就让王弘义给抢回去了,连祆教的索伦斯和黛丽丝也都被杀了,线索就此断得一干二净。苏锦瑟旋即躲进魏王府再也没有露面,令谢绍宗无计可施,同时更是让太子对他生出了几分失望。

        这几日,谢绍宗明显感觉太子对他冷淡了许多,此刻他要是再违背太子之意,不让杜荷去赴宴,彼此之间恐怕就更不愉快了。

        思虑及此,谢绍宗便道:“殿下勿虑,杜荷自然要用,而且恰恰是因为魏王没安好心,才更有必要让杜荷去刺探一下,看看他到底玩什么花样,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嘛。”

        “没错,咱们总算想到一块了!”李承乾这才露出笑意,“你马上安排几个可靠的人手,明天陪杜荷走一趟。”

        “是,在下这就安排。”

        从洵阳到江陵的一路上,楚离桑一直在私下追问辩才一件事。

        那就是她的身世。

        既然辩才只是她的养父,那她的亲生父亲到底是谁?他还活着吗?

        自从楚英娘在临终前语焉不详地提过一次后,楚离桑心里就一刻也没有放下这个问题。之前在夹峪沟,她便不止一次问过这件事,可辩才似有难言之隐,始终避而不谈。前几天舟行汉水,楚离桑在饱览大唐壮丽山河之余,更是不停追问,最后辩才被她逼急了,只好勉强答应,说到了江陵之后再告诉她一切。

        现在终于到了江陵,所以辩才必须给出答案了。

        此刻,在辩才房中,楚离桑正目光灼灼地望着辩才。

        辩才一声长叹,笑笑道:“桑儿,你想问什么就问吧,爹今天把一切都告诉你。”

        “我娘临终前告诉我,说她是在江陵怀上我的,那我的亲生父亲当时一定也在江陵吧?”楚离桑迫不及待地问。

        “是的。”

        “那我的亲生父亲是谁?他还活着吗?”

        “你的生父叫虞亮,是当初南梁萧铣一朝的禁军大将。武德四年萧铣覆灭时,你父亲他……他就战死了。”

        “我父亲也姓虞?”楚离桑觉得有点奇怪,因为母亲临死前说她的真名叫虞丽娘,“他和我娘同姓?”

        辩才略微迟疑了一下,道:“据我所知,你娘和你父亲本来便是同族之人。”

        “那他们跟《兰亭序》有何关系?莫非他们也都是天刑盟的人?”楚离桑又问。母亲一直说《兰亭序》是个不能碰触的秘密,但事到如今,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是不可碰触的了。

        辩才点点头:“你父亲和你娘都是东晋镇军司马虞说的后人,他们继承了天刑盟的濠梁分舵。”

        楚离桑恍然。怪不得母亲自幼习武,果然是有家学渊源。忽然,楚离桑想起了甘棠驿的那个面具人。母亲说他是仇家,可他那晚的表现却根本不是仇家的样子,而且还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放过他们并主动撤离了,世上有这样的仇家吗?

        楚离桑向辩才提出了自己的困惑。

        辩才沉默片刻,似乎是在回忆:“我记得,你娘好像提起过,她说嫁给你父亲之前,那个人曾经追求过她……”

        楚离桑一怔,旋即释然。如此说来,似乎便讲得通了。这个人喜欢母亲,曾经追求过母亲,对母亲还有旧情,所以才会在甘棠驿放过他们,但母亲肯定不喜欢他,因此才会把他称为“仇家”。

        “那个人被称为冥藏先生,那他的真名叫什么?”

        “王弘义。他是盟主智永先师的侄孙,也是王羲之的九世孙。”

        “这个王弘义企图在甘棠驿劫持您,也是为了夺取《兰亭序》吗?”

        “是的。”

        “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想找到《兰亭序》?皇帝不惜一切代价要找到它,王弘义不择手段要得到它,您和娘对这个东西也一直讳莫如深,而萧郎他父亲更是因它而死,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兰亭序》到底藏着什么可怕的秘密?”

        辩才苦笑了一下:“你一定要知道这些事吗?”

        “对,我一定要知道。”

        “好吧,爹告诉你。”辩才无奈道,“《兰亭序》的真迹里藏着天刑盟最重大的秘密,谁掌握了这个秘密,谁就能重启组织,号令整个天刑盟。冥藏舵主王弘义之所以一心想得到它,原因正是在此。”

        “那他重启组织的目的是什么?”

        “对抗朝廷,祸乱天下,颠覆大唐社稷,篡夺最高权柄,以图恢复他王氏一族的昔日荣光。”

        楚离桑一惊:“他有这么大的野心?”

        辩才苦笑不语。

        楚离桑思忖着,似乎明白了什么:“那您现在要做的事情,便是阻止他重启组织,对吗?”

        辩才看着她:“你会支持爹吗?”

        “那当然!”楚离桑不假思索。

        辩才欣慰一笑。

        尽管辩才本意并不想让楚离桑卷进来,可他很了解这个养女,从小就疾恶如仇、爱憎分明,想让她置身事外是不可能的。既然拦也拦不住,辩才也只能顺其自然了。

        亥时时分,见华灵儿和米满仓均已睡下,辩才、萧君默、楚离桑便悄悄离开客栈,前往位于县城西北角的大觉寺。江陵不同长安,晚上没有夜禁,可自由行动。客栈离大觉寺不远,三人步行了约莫两刻,便来到了寺院的山门前。

        夜已深,周遭一片寂静,只有不远处的池塘不时传来阵阵蛙鸣。

        辩才在寺院的大门上敲出了一串有节奏的声音,显然是某种事先约定的暗号。片刻后,有一个年轻的声音在门后问道:“何人深夜敲门?”

        “佛说八万四千法门,敢问宝刹开哪一门救度众生?”辩才不答反问。

        萧君默一听就知道,这貌似禅宗机锋的问答,肯定是接头暗号。楚离桑在一旁则听得一脸懵懂。

        门后的人似乎察觉了什么,但又对不上话,沉默了一下,道:“施主请稍候,容小僧去禀报知客师。”然后便有脚步声快步离开。过了一会儿,有四五个人的脚步声匆匆传来,停在门后,一个明显老成得多的声音道:“《金刚经》云: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哪里来的附佛外道,竟敢在此班门弄斧,妄言八万四千法门?还不速速离去!”

        “这人说话好不客气,哪像个出家人?”楚离桑眉头一皱,忍不住嘀咕。

        萧君默轻轻“嘘”了一声,示意她少安毋躁。

        果然,辩才闻言一笑,朗声道:“《楞严经》云: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贫僧只求一门深入,解佛微密,还望法师慈悲为怀,行个方便。”

        话音一落,寺门骤然打开,一个三十多岁的和尚大步跨出门外,一看到辩才,顿时双目一红,扑通一下跪倒在地,哽咽道:“师伯,您……您可来了!”

        辩才也红了眼眶,连忙一把将他扶起:“慧远师侄,快快起来,不必行此大礼!”辩才武德四年离开江陵时,这个慧远还只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和尚,没想到一晃二十余年过去,现在的他已然是一位堂堂大知客了。

        慧远起身,犹自激动不已,嘴唇颤抖着竟说不出话来。他身后站着四个年轻的知客僧,手上都提着灯笼。萧君默注意到他们的表情不太一致:其中两个见此一幕也有些动容,可另外两个却神情漠然,看样子可能是刚出家不久,对老一辈的出家人似乎没什么感情。

        “你师父可还安好?”辩才急切地问。

        “师父他……他老人家好着呢。”不知是激动还是什么,慧远结巴了一下,然后赶紧侧过身子,“师伯快里面请!”

        “这两位是我的俗家弟子,跟在身边照料我的。”辩才向他介绍萧君默和楚离桑。二人当即向慧远合十行礼。慧远还礼:“二位施主辛苦了,快快有请!”

        一行人进了寺院,辩才和慧远边走边叙旧,心情都颇为激动。萧君默和楚离桑走在后面,四名知客僧提着灯笼在两旁照路。

        这是一座数百年的古刹,始建于三国曹魏年间,寺内古槐森森,幽暗静谧。萧君默对这座大觉寺略有所知,便低声给楚离桑介绍了起来,说此寺之所以名闻遐迩,不仅是因为历史悠久,还因为寺里供奉着一件世所罕见的镇寺之宝,令天下人都极为仰慕。

        “什么宝贝这么稀罕?”楚离桑问。

        “佛指舍利。”萧君默道,“这是释迦牟尼佛涅槃之后留给世人的无上圣物。”

        楚离桑也曾听辩才讲过佛门的舍利,说此物五色晶莹、坚固无比,而且还会放光,甚为神奇,此时不禁好奇心起:“这里供养的佛指舍利,真的是佛陀留下的吗?”

        “真的。佛陀当年荼毗,也就是火化之后,弟子们从灰烬中拣出了众多佛舍利,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遗骨舍利,如佛顶骨、佛指、佛牙等;另一类是珠状舍利子,有骨舍利、肉舍利、发舍利等。前类稀有,后类居多。此寺所供养的,正是稀有难得的佛指舍利。”

        “这些舍利是怎么传到我们中土来的?”

        “这个嘛……”萧君默迟疑了一下,忽然问身边一个知客僧,“请问法师,贵寺的佛指舍利有什么渊源和来历?”

        知客僧一怔,支吾道:“呃,这个……小僧不太清楚,施主还是去请教我们大知客吧。”

        萧君默看着他,若有所思地一笑,旋即对楚离桑道:“据说,佛陀灭度后二百余年,天竺出了一位雄才大略的阿育王,他统一天竺后皈依佛教,为弘扬佛法,便派遣僧团,将佛舍利传送天下四方,其中一部分在此后数百年间陆续流入中土。到了前朝,隋文帝杨坚笃信佛教,便于仁寿元年,他六十岁生辰那天,下诏在三十个州修建三十座舍利塔供养佛舍利,其中一处便是这大觉寺。”

        楚离桑恍然,旋即又问:“传言佛舍利坚固无比、不可摧坏,且有种种灵异感应之事,是真的吗?比如大放光明之类?”

        “兴许有吧,只是我没有见过,不敢妄论。”萧君默道,“不过佛舍利的尊贵和稀有,倒不在于感应、放光什么的,而是在于它的‘表法’作用。”

        “什么叫表法?”

        “就是它的象征意义。佛经中称,‘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可见佛舍利的真正价值,是在提醒世人勤修戒定慧三学,而不是追求神通感应。至于说舍利子坚不可摧云云,也只是一种象征,象征佛法犹如金刚石一般不可败坏。说到底,世间万物都是无常生灭的,佛舍利岂能例外?真正不可摧坏、不生不灭的,其实不是佛的身骨舍利,而是法身舍利。”

        “法身舍利又是什么?”

        “法身舍利就是佛陀遗教,就是由三藏十二部经典所承载的佛法。”

        楚离桑再度恍然,忍不住瞥了他一眼:“你懂的东西还真不少。”

        “略懂皮毛而已。”萧君默淡淡笑道,“若真要谈论佛法,那还得请教你爹。”

        说话间,不知不觉已过了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三重殿阁,来到了藏经阁前。慧远领着众人往左一拐,穿过一道月亮门,进入了一处幽静的院落,此处便是方丈室了。

        大觉寺的方丈玄观五十多岁,看上去比辩才年轻少许,脸膛红润,精神矍铄,一见到辩才,似乎比慧远还要激动,一时竟愣在那儿说不出话。辩才走上前,握住了他的手:“师弟,别来无恙。”

        玄观颤抖着握住辩才的手:“师兄,一别二十余年,你和师父是不是早把我忘了?”

        辩才眼圈一红,叹了口气:“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人世聚散无常,一切只能随缘啊!”

        玄观请众人落座,旁边有一胖一瘦两个年轻侍者给客人奉上清茶,慧远和那四名知客僧退了出去。辩才仍旧以俗家弟子的名义,把萧君默和楚离桑介绍给了玄观。随后,二人一番叙旧,足足谈了半个多时辰,心情都十分感慨。辩才眼见聊得差不多了,便微微咳了几下,拿眼瞧着那两个侍者,暗示玄观让他们离开,显然是准备谈正事了。

        玄观却好像没有察觉,仍旧兴致勃勃地谈着那些陈年往事。萧君默看在眼里,觉得有些奇怪,看这位玄观方丈也不像是糊涂之人,怎么会看不懂这么明显的暗示呢?

        辩才又强打精神聊了一阵,终于明言道:“师弟,时辰不早了,咱们还有一件事情要谈,能否请两位小师侄先下去歇息?”

        两个侍者下意识地对视一眼,神情都有些漠然,既不看辩才,也不看玄观,仍旧侍立于玄观的禅床两侧,微微垂首,一动不动。

        萧君默一看,更觉意外,连忙留意玄观,看他做何表态。只见玄观微微一怔,旋即笑道:“师兄有事尽管说,他们两个是我的贴身侍从,都是……都是信得过的自己人,师兄但讲无妨。”

        辩才诧异,不禁和萧君默交换了一下眼色,又看了看那两个面无表情的侍者,只好开口道:“既如此,那我便明说了。我此次来,是奉师父他老人家遗命,想从师弟这里取回那个物件。”

        玄观忽然蹙眉,似乎陷入了思索。此时那两个侍者也不约而同地看向了他。萧君默观察着三人的表情,心中越发狐疑——玄观与这两个侍者之间的关系很不正常,好像他有什么把柄落在他们手上,以至尊卑易位、主从颠倒了。

        “师弟,你在想什么?”辩才很纳闷。当年师父智永把三觞分别交给玄观、郗岩和谢吉时,便已对他们言明:这是组织最重要的东西,必须用生命守护,日后组织若要取回,务必随时交还。而眼下玄观却犹豫了起来,他到底在犹豫什么?

        玄观竟然想得出神了,根本没听见辩才的话。

        “师父,师伯他在问你话呢。”站在左侧的瘦瘦的侍者提醒道。

        玄观这才回过神来,无奈一笑,忽然站起身来,仿佛下了很大的决心道:“师兄,两位师侄,请随我来吧!”说完便大踏步走出了方丈室。两名侍者一左一右,紧紧跟在他身后。

        辩才、萧君默和楚离桑对视一眼,赶紧跟了出去。

        目睹这个玄观方丈的种种奇怪表现,萧君默心中的疑惑更浓了。直觉告诉他,有一种诡谲的气氛正在周遭弥漫,今夜的大觉寺恐怕不会平静。

        汉传佛教寺院,进门的第一殿通常都是天王殿,也称弥勒殿。殿中供奉一尊弥勒像,左右分塑四大天王,弥勒背后是韦陀菩萨像。萧君默和辩才都没有想到,玄观走出方丈室后,竟然领着他们直接来到了天王殿。

        “师弟,来此做甚?”辩才不解地看着玄观。

        玄观不语,径直走到一尊天王像下面,抬头定定地看着,神情颇有几分怪异。

        楚离桑扯了扯萧君默的袖子,低声问:“这尊是什么像?”

        “这是佛教的护法神,四大天王之首,北方多闻天王。”萧君默道,“其他三尊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

        楚离桑抬眼望去,只见四尊天王像均有两丈来高,身着甲胄,威风凛凛,皆手执长矛、刀剑、绳索、宝珠等物,而玄观面前的那尊多闻天王,则左手执长矛拄地,右手高擎一座黑色宝塔。楚离桑发现,玄观的目光似乎一直盯在宝塔上面。

        此时,辩才也注意到了玄观的目光,心里意识到了什么,遂不再多问。片刻后,玄观命那两个侍者搬来一架竹梯,靠在了多闻天王的塑像上。萧君默发现,玄观爬上竹梯之前,回头看着辩才,嘴唇嚅动了一下,像是要说什么,却终究没说出来,回头便爬上了梯子。

        梯子很高,人踏在上面发出了吱呀吱呀的声响,那两名侍者一左一右扶着梯子,仰着头,死死盯着玄观的一举一动。萧君默意识到,辩才要取的那个“物件”,很可能被玄观藏在了那座高约尺许的宝塔里面。

        这确实是一个聪明的做法,因为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谁又能想到,对于天刑盟如此重要的一个东西,竟然就放在平日里来来往往的无数香客的头顶上?!

        玄观一步一步往上爬,慢慢接近了宝塔,下面五个人全都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

        就在这个时候,萧君默忽然走神了。

        因为他脑中闪过了“多闻”两个字,也就是生父留给他的那枚玉佩上的字。一直以来,他都想当然地认为生父留给他这两个字,是勉励他要博学多闻的意思,可此时站在多闻天王的塑像下,他却蓦然想到,这玉佩上的“多闻”二字,为什么不能是指多闻天王呢?

        刹那间,萧君默眼前又闪过一个画面,那是他离开长安前去跟魏徵告别之时,拿着那枚玉佩追问身世,魏徵一边翻看着玉佩,一边道:“这‘多闻’二字,首先当然是勉励你广学多闻;其次,这两个字好像是佛教用语,这会不会是在暗示,你生父的身份跟佛教有关呢?”

        跟佛教有关?!

        萧君默还记得,当时自己想起了武德九年的一桩往事,即高祖李渊因故想要取缔佛教,多亏了太子李建成劝谏才收回成命。而当他向魏徵提起这桩往事时,魏徵脸色大变,立刻岔开了话题。现在看来,“多闻天王”和那次劝谏,一定是寻找自己生父最重要的两条线索!可是,从这两条线索能推出什么结论呢?

        此刻,竹梯上的玄观已经掀开了宝塔的塔身,从底座上取出了一个青铜质地的圆状物。下面的五个人中,除了陷入沉思的萧君默,其他四人无不睁大了眼睛。尤其是辩才,眼中更是射出了惊喜和激动的光芒。

        没错,此时玄观手上拿的,正是天刑盟三觞之一的“圆觞”,也就是武德四年冬,辩才随智永一起离开江陵前,智永亲手交给玄观的东西!

        正当辩才万分惊喜之际,一个头戴面罩的黑影突然从多闻天王塑像的背后蹿了出来,手中匕首寒光一闪,在玄观左胸刺了一下,同时一把抢过他手中的圆觞,然后嗖地从众人的头顶飞过,瞬间便飞出殿门,消失在了殿外的黑暗中。

        下面五人除了萧君默外,同时发出了一阵惊呼。两名侍者不顾竹梯上摇摇晃晃的玄观,立刻拔腿追了出去。楚离桑刚追出几步,便见玄观从二丈来高的梯子上直直栽了下来,大吃一惊,慌忙回身要救,此时萧君默已经在众人的惊呼声中回过神来,当即纵身跃起,在半空中接住玄观,稳稳落在了地上。楚离桑见状,又赶紧回头冲出殿外,追那凶手去了。

        “师弟!”辩才大喊一声,抓住躺在萧君默怀中的玄观,又惊又急,“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有谁知道你把圆觞藏在此处?”

        玄观脸色苍白,双目紧闭。方才那个凶手一刀刺中了他的左胸,也就是心口的位置,此刻鲜血正从伤口处汩汩流出。萧君默顿感无比懊悔和自责,在取出圆觞的这个节骨眼上,自己竟然因为身世之事而走神,实在不可原谅!

        “师弟,你怎么样?”辩才万分焦急地看着玄观。

        玄观慢慢睁开眼睛,嘴唇颤抖着:“师兄,危险……快,快离开江陵……”

        辩才和萧君默同时一惊。

        “你说什么?什么危险?到底发生了什么?”辩才一头雾水。

        玄观抽搐了一下,嘴里涌出一口鲜血,刚要再说什么,适才慧远身边的两个知客僧突然冲进殿中,其中一人恨恨道:“你们是何人?怎么一来我们师父便出事了?快快闪开!”说完便一把推开了辩才和萧君默,背起玄观,与另一人一起匆匆朝寺内跑去。

        “法师,你赶紧去照看方丈,我去追凶手!”萧君默说着,迅速冲出了天王殿。

        现在懊悔已经没用了,当务之急便是抓住凶手,把圆觞夺回来。

        变故来得如此突然,且所有人又一下子全都跑开了,辩才顿时愣在原地,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然后重重一跺脚,朝寺内方向追那两个知客僧去了。

        天王殿外栽种着许多高大的槐树,树冠浓密,连月光都被遮挡住了。萧君默追出来的时候,只觉周遭一片黑暗,正自焦急,忽听左前方传来打斗声,赶紧冲了过去。

        有三个黑影正在一棵槐树上缠斗,打得枝杈拼命摇晃、树叶沙沙作响。萧君默料想一定是那两名侍者缠住了凶手,立刻纵身跃上大树,定睛一看,其中两个身影果然是那两个侍者。他刚想加入战团擒凶,不料第三个人却发出了娇叱之声,分明是个女子,却又不像是楚离桑。

        这是哪儿来的女子,怎么会跟两个侍者交上手了?

        正迷惑间,一个侍者中了那女子一刀,发出一声惨叫,从树上跌了下去,重重摔在地上。另一个侍者急攻那女子,两人身手都很快,转眼便同时中招,女子砍中那侍者肩膀,侍者也猛击了她一掌。

        负伤的侍者不敢恋战,转身逃逸,女子则从树上掉了下去。情急之下,萧君默也顾不上对方是敌是友,连忙飞身扑救,在落地前的一瞬间接住了她,然后就地一滚,把她稳稳抱在了怀中。

        二人四目相对,萧君默顿时哭笑不得。

        眼前的人竟然是华灵儿!

        “怎么是你?!”

        “怎么不能是我?”穿着一身夜行衣的华灵儿顺势用双手环住他的脖子,娇嗔道,“你们这些人真不讲义气,竟然把我一个人丢在了客栈!”

        “哪是一个人,不是还有米满仓陪着你吗?”萧君默要去掰她的手,却被她死死箍住,竟掰不动。

        “谁要他陪?他又不是男人!”华灵儿媚眼如丝,索性把头靠在了他怀里。

        眼下得赶紧去追那个凶手,可不能被这个“女魔头”缠住。萧君默心中焦急,捏住她手腕一使劲,华灵儿哎哟一声,松开了手。萧君默不再理她,噌地一下便蹿了出去。华灵儿从地上爬起来,气呼呼地喊:“喂,你就这么扔下人家不管了?”

        话音刚落,便见一个黑影从旁边的树后走了出来。华灵儿吃了一惊,凝神细看,却是楚离桑。华灵儿知道,刚才被萧君默抱在怀里的一幕肯定被她瞧见了,心中不免得意,正想说两句气气她,不料楚离桑只冷冷盯了她一眼,便转身没入了黑暗中。

        华灵儿撇了撇嘴,顿觉无趣。

        萧君默一口气跑到寺门附近,便见一个黑影被六七个手持棍棒的和尚团团围住,双方打得正凶。此人定是那个刺杀玄观、抢夺圆觞的凶手无疑了,这回绝不能再让他逃掉!萧君默抢身上前,猛地一掌劈向那人后颈。那人将头一缩,灵巧躲过,反手一刀当胸刺来,手中所握正是方才刺杀玄观的那把匕首。萧君默冷笑,左手擒住他的手腕,用力一扭,那人吃痛,匕首当啷落地。萧君默顺势一把揭下了他的面罩。

        一张并不陌生的面孔蓦然映入萧君默的眼帘。

        慧远!

        这个刺杀玄观、夺走圆觞的凶手竟然是慧远?!

        趁萧君默惊愕愣神的间隙,慧远猛然挣脱开来,飞快踢倒了旁边的两个和尚,夺路而逃。奇怪的是,他竟然不是往寺门外跑,而是回身朝寺内跑去。萧君默未及多想便奋起直追。此时楚离桑和华灵儿也从右前方相继赶了过来,慧远急忙往左一闪,蹿过塑有十八罗汉的回廊,进入了天王殿后面的庭院。

        萧君默脚下发力,越追越近,眼看只剩下两三步便可再次将其擒获,慧远忽然纵身一跃,跳入了放生池中。萧君默毫不犹豫,也紧跟着跳了下去。时节虽然已近盛夏,可半夜的池水还是有些凉意,萧君默微微打了个寒战。

        池中漆黑无光,而且慧远一进入水中便是潜泳,萧君默只能凭借听觉追踪。好在他的水性比一般人好得多,所以没游多远便一把抓住了慧远的脚踝。慧远蹬了几下没挣脱,顿时慌乱了起来。不料就在这时,方才那六七个和尚也已追至,竟然一个个扑通扑通跳了下来,其中一个碰巧撞上了慧远,一下就把他给撞开了。

        萧君默又好气又好笑,只好凭感觉往前捞了几把,却都捞空了。接下来局面变得一团混乱——大觉寺的放生池虽然不小,但架不住七八个男人在里面扑腾,这彻底扰乱了萧君默的听觉。他连抓了几次,抓到的却都是那些帮倒忙的和尚。萧君默又气又急,只好浮出水面换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此时,楚离桑和华灵儿正守在池子边,可见慧远并没有离开。而放生池就这么大,他能跑到哪里去?

        最重要的问题是,慧远本来是往寺门方向跑的,为何却突然折往寺内,还一头跳进了放生池中,他就不怕被人瓮中捉鳖?而且,看他刚才的样子,也不像是慌不择路,更像是冲着放生池来的。难道,这池子里面有什么蹊跷?

        一个念头忽然闪过萧君默的脑海。

        他想起了魏王府的地下水牢。

        思虑及此,萧君默马上一个猛子扎进水底,然后沿着水池下面的圆形石壁摸了一圈,果然在西北角上发现了一个洞口——很显然,这个放生池连接着外面的某处水渠。

        萧君默心中焦急,顾不上重新换气,两腿一蹬便游进了洞里。在弯曲的洞中游出了十几丈远,萧君默感觉两边豁然开阔,且头上依稀透进几缕微光,便一头跃出了水面。

        这的确是寺外的一条水渠,只见渠水宽可行船,两岸都有人家,但岸上却阒寂无人,丝毫不见慧远的踪影。

        萧君默有些懊恼,狠狠地在水面猛击一掌,哗地激起了一大片水花。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