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两京十五日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一章

        高大为抬起右手,扶了扶雨笠的前檐,仿佛这样就能让阴鸷目光穿透哗哗的雨帘,捕捉到逃亡者的身影。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实在来得太不是时候。

        他们这一彪精骑漏夜出城,很快便发现了太子一行的动向。那些家伙实在可笑,居然想利用城北沼泽甩开追兵,也不想想,山东都司对济南城附近地势的了解会不如他们?本来高大为这一队人蹑踪而至,已几乎咬住了太子的尾巴。没承想,五月天说变就变,明明前一刻还星疏月朗,突然一阵急雨浇了下来,城北沼泽顿成泽国。

        眼前的雨水几乎连成一条线,泥泞的地面泛起无数泡泡,如果放马奔驰,很容易把蹄子陷进去。纵然高大为再着急,也只能下令全体换上雨笠和油披子,放缓徐行。

        高大为安慰自己,大雨是公平的,同样也会对逃亡者造成麻烦。对方是两人一骑,在雨中沼泽行进只会更加艰苦。最好是他们贸然强行,然后陷在某一处泥坑里,等着我去收捡。高大为一边想着,一边轻轻磨动后槽牙。

        他跟随了靳荣许多年,死活不愿意外放出去做个百户,宁可跟在身边做个亲随。什么政争,什么谋叛,高大为都不懂。他就认准一件事,今晚靳头儿遭的罪,那几个逃亡者都要轮流承受一遍。

        高大为同队的这三十多名骑士,都是同样的心思。每个人都目睹了靳荣的惨状,每个人都迫不及待要替主家报仇。对方四个人,只怕到时候还不够分呢。怀揣着滔天的杀意,这队精骑以迅猛的速度切入沼泽,撞破重重水帘,踏过溪沟,在泥泞的地面踏起一朵朵泥花,就像饥饿的狼群横穿森林。

        这场雨中的突进约莫待续了一个时辰,他们似乎已抵达了沼泽的另外一端。高大为抹了一把脸上的水,感觉雨势减弱了一点,对旁人喝道:“咱们到哪儿了?”

        “应该到齐河县了。”一个熟悉济南地理的骑士回答。

        齐河县在济南的西北方向,有一条西北官道斜穿而过,经禹城、平原和马颊河,在德州与漕河交汇。京城与济南之间的联络往来,都靠这条大道连接。高大为发出一阵冷笑,太子肯定是打算奔德州而去,这最好不过,就怕他漫无目的乱跑。

        高大为撒出几个擅长辨别行踪的骑士,重点搜索通往西北官道的方向。虽然大雨冲掉了大部分痕迹,可这些眼如鹰隼般的老兵还是发现了几堆被雨水泡烂的新鲜马粪。

        “官道并不是这个方向。”带路的那位骑士一脸迷惑,“他们走的路稍微偏西了点。”

        “那是通往哪里?”

        “那边什么都没有,只有一条赵牛河,很短,从长清的连杨堤一直流到禹县就断了。”

        高大为摩挲着下巴,也有些迷惑。开始他以为太子打算弃马乘船,可是这条河根本流不到德州,何况大雨还在下,河滩跑起马来十分危险,这又是何必?

        想了一圈,他也没想明白。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太子确实往那边去了,而且是两匹马,没有分头逃命的迹象。高大为把雨笠一拍,恶狠狠道:“管他娘的,追上去再说!”骑士们齐声应诺在高大为的带领下,他们死死向着马粪遗留下来的方向,飞速向前追去。

        不知太子的坐骑是不是拉了肚子,每走百十来步,地上就会遗落一点点马粪,哩哩啦啦,始终不断,简直就是最醒目的坐标。

        暗夜里的大雨,犀利得如同伏兵乱箭齐发。雨笠和油披早就不管什么用了,每一个人浑身都湿透了,连坐骑的马鬓上都浸饱了水汽,随着上下颠簸不断甩出。眼看都要追出齐河县县境了,突然最前方的哨探叫道:“有点子!”

        众人一齐向前看去,雨中似乎闪过两匹马的影子,在朝着西边拼命跑。所有人精神一振,追了这么久,总算抓到尾巴了,一时间无不奋勇向前。

        他们追着追着,不知不觉进入了一条巨大的土沟里。这土沟阔约十五步,深约二丈,两侧都是陡峭的斜坡,中间是一条蜿蜒长槽,看起来像是个倒梯形。槽底荒芜很久,东一块、西一块的,不是野生灌木就是庄户人家偷偷开的菜田。骑兵们不得不排成一字长龙前行,像一把直刀缓缓插入鞘中。

        高大为一边驾驭着马匹,一边问那个带路的骑士:“这是什么地方,怎么这么古怪?”那骑士道:“这里原来是条河,叫利民河,老发水。洪武年间有个姓赵的县令和一个姓牛的县丞,俩人重新开了条新河,把水全引去了,所以老百姓都叫它赵牛河。这条旧河道,便荒弃成了一道利民沟。”

        高大为听完,松了一口气,把最后的警惕也放下了。既然是条干涸的河道,下点雨肯定不会造成什么麻烦。对方就四个人,更不可能设下埋伏。太子那一党大概是慌不择路,所以才会跑进这里来。这种地形,对追兵来说实在很舒服,只要往前跑就够了。

        “全力追!”

        高大为下达了最终的突击命令。这意味着他们不必再体恤马力,更不必担心伤了蹄腿什么的,只要能达到目的就行。骑兵们齐声发出一声喊,各自催动坐骑,一时间沟底的马蹄声如雨落,甚至压过了真正的雨声。

        这条利民沟并不算十分笔直,它的走向就像蛇身一样弯弯绕绕。所幸沟底还算平坦,骑兵们在沟底向前风驰电掣,很快便在一处急拐弯处,追及那几个逃亡者。严格来说,马有两匹,但只有一个逃亡者,看穿着正是太子。他勒马停在拐角处,仿佛在等着他们到来。

        高大为一见仇人,眼睛登时红了。他不暇多想,一踢马肚子,拔刀、催速、发令一系列动作同时完成。麾下骑兵也纷纷亮出武器,以高大为为中心,沿两翼向前延伸,赫然是三面包抄用的鹤翼阵。

        这些骑兵素质相当可以,在雨夜深沟这种逼仄环境下,仍能如此迅捷地变阵突击。他们与太子的距离在飞快缩短,三十丈、二十丈、十五丈……眼看就可以伸手将其擒下。太子终于动了。他一抖缰绳,转身要跑。高大为正要喝令擒拿,心中却没来由地涌现出两桩警兆。

        一桩是太子的身形。太子身材不算长大,略显矮胖,可眼前那位“太子”却是高高瘦瘦。刚才离得远了,还看不太清楚,这会儿凑近了,却能轻易分辨两者差异。

        即使是假的,其实也不妨。因为两匹马都在眼前,这意味着真太子弃马步行,根本逃不出去多远,就算逃出去,也赶不及上京,无论怎样都是输。可高大为还未及细思,第二桩警兆又从身后传来。

        这是一种古怪的声音,低沉如雷,奔腾如马,还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咆哮和碰撞。它由远及近,推进速度极快,几乎一霎时,便在耳朵里变得清晰起来。高大为浑身的寒毛陡然高竖,直觉告诉他,这个声音比假太子要危险得多。坐骑冲得太狠,一时不及收束,他只好把头转回去。

        然后高大为看到了一条龙。

        这是一条通体皆是水花的巨龙,水头翻涌,浊浪排空,在暗夜里显得格外狰狞。它扭动着身躯,正沿着利民沟狭长的漕道飞速扑过来。所到之处,沟渠被灌满,蓬草被淹没,矮树与棚舍被冲垮,沟底的所有东西都被水势席卷一空。

        仅仅只是一时恍神,队列最后的几名骑兵来不及出声,便连人带马被这股洪水吞没。高大为这才反应过来,声嘶力竭地大吼道:“不要停,向前跑!”

        他不愧是积年老将,一念便抓到了关键。这条利民沟的河床有两丈多深,情急之下,根本攀爬不上去,几下就被洪水冲走了。唯一的逃生之路,是沿着沟底向前疾驰,紧贴坡边,边跑边往上切,才能勉强赶在洪水冲过来之前攀上河岸。

        骑兵们本来沉浸在抓到太子的喜悦中,却一下子陷入了极度的惊慌。反应比较慢的几个,一下子便被淹没了。其他人吓得纷纷刺马疾行,队伍登时散乱不堪。在他们前面,那个假太子也开始加速跑起来。

        于是,刚刚还是杀气腾腾的围捕,一下子变成了生死竞速。他们谁也顾不得谁,都埋头狂抽着坐骑,跃前狂奔。身后的水龙奔腾着、咆哮着,以无可逃避的姿态向前推进,一口口,一个个地把吊尾的倒霉鬼们吃掉。这让幸存者们陷入了更深的绝望。

        高大为反应最快,坐骑最精悍,所以跑得比其他人都要突前一些,几乎可以望到假太子的脊背。他咬紧牙关,拼命抑制住自己挥刀劈上去的欲望,继续催动马匹。突然之间,他看到假太子做了一个奇怪的动作。

        假太子猛一提缰绳,双腿猛夹,让坐骑向前高高跃起了一下。高大为登时醒悟,急忙也做了同样的姿势,侥幸跃了过去。可他身后那些骑兵,却来不及反应。只听马匹们突然发出痛苦的悲鸣,前蹄似乎被什么东西绊到,朝前弯折跪地,把主人甩了出去。

        而后面的骑兵仍保持着高速,狠狠撞在前方的马匹身上。一个撞一个,接连不断,人与马挤撞成一大团惊慌失措的肉堆。那些幸存的骑兵还没爬起,便被转瞬而至的洪水卷走。原来在这个位置,早早横着一根树干。树干很长,几乎横穿整个沟底,像是咽喉里的一根鱼刺。而且四周满是蒿草,若非事先知道,谁也想不到这里还暗藏了机关。

        区区一根木头,居然断送了足足两个哨的精锐骑兵。

        毫无疑问,这根本不是什么意外,而是一个精心构建的陷阱。假太子把他们引入利民沟,又在前方设置了障碍,就是为了等洪水灌进来,把这些骑兵都干掉。可高大为想不明白的是,那些家伙怎么会如此熟悉当地水文?怎么会在仓促间搞出这么大的动静?

        望着前方不远处的假太子背影,一种绝望的怒意,从高大为胸中勃发。他此时什么都不顾了,哪怕拼了自己淹死,也要把这个可恶的家伙一起拖下去。

        高大为松开马镫,整个人勉强弓起腰来,大腿蜷缩蓄势。然后他拔出腰间的一把短匕,狠狠刺了一下坐骑侧脖,鲜血直流。坐骑骤然吃痛,拼尽全力朝前又顶上去半个身子,一下子把两人的距离追近到五尺。与此同时,高大为奋力一蹬,整个人借势朝着那家伙的背上跳去。

        如果直接把他撞到地上,两人正好同归于尽;即使不能,对方坐骑突然增加了一个人的重量,也决计跑不过身后的水龙。可让高大为完全没想到的是,那个假太子居然在同一瞬间,身子朝上跳去。

        他要干什么?

        高大为不知道,但他已经飞跃起来,此时只能在半空伸开双臂,猛然抱住了对方的腿。借着闪电偶尔划过的暗光,他认出了对方的面孔——正是那个率先闯入校场、坏了靳头儿好事的家伙,恍惚听人喊过他的名字,好像叫吴定缘?

        甭管叫什么,这下你死定了吧!

        高大为大吼着抱紧他的腿,可旋即发觉那人居然没有下坠,难道他会飞不成?再定睛一看,才发现吴定缘的双臂,正紧紧抓住一根粗大的藤绳,藤绳的另外一端伸展到右侧的河坡顶端。

        水龙气势汹汹地猛扑过来,直接将两人的坐骑卷走。吴定缘抱着藤绳,高大为又抱着吴定缘的腿,两人如同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在剧烈的水流冲击下摇摇欲坠。高大为感觉到对方试图要踹开自己,于是把腿抱得更紧了些。

        可这时怪事出现了,吴定缘的踢踹动作突然一顿,然后安静下来,似乎陷入了犹豫。高大为不明白这个生死关头有什么好犹豫的,但这是最后的好机会。他拼命扭动身躯,要把这个混蛋一起拖下龙宫里头去。

        不出数息,对方不知为何,居然松开了藤绳,大概是彻底放弃了抵抗。高大为心中大喜:“成了!死定了!”往下狠狠一拉,两人猛然往河里坠去。可就在这时,河岸边上出现了两个人影。一个举起飞石,狠狠地砸向高大为,另外一人则扔出了另外一根藤绳,套住了吴定缘的脖子。

        那石块又尖又硬,直接砸塌了高大为的鼻梁,鲜血四溅。他疼得大叫一声,双手松开大腿。而那根新的藤绳,恰好缠住了吴定缘的脖子,把他向上面吊拽去。两人一上一下,登时分开,吴定缘伸手用力扒住岸边的一瞬间,高大为“扑通”一声坠入汹涌的水流,几下便不见了。

        藤绳继续向上拖曳,只是短短数丈,便让吴定缘感觉如同身受绞刑一样。等到他被拖上坡顶,绳索徐徐松开,吴定缘不由得趴在地上,单手捂着咽喉拼命喘息,脸色难看得像是一只吊死鬼。

        “苏姐姐你猜对了。”昨叶何放下手里的石头,拍手笑道。

        苏荆溪无奈地叹了口气,蹲下身子,伸手去抚吴定缘的脊背。过了许久,他方才勉强恢复精神。苏荆溪双眼直视着他:“不许说谎。刚才是不是有那么一瞬,你觉得还是死了算了?”

        吴定缘像是一个偷点心被抓到的小伙计,心虚地点了点头。

        “你是不是觉得,比起接下来要面对的麻烦,还不如死掉简单点?”

        “是……”

        吴定缘本以为苏荆溪会出言劝慰,不料她只是摇头:“先前是太子,现在是你,还有于司直也是。你们这些男人,怎么一个个都这般脆弱、这般糊涂,做不到便扔开,比三岁娃娃还任性。”

        “那你要我怎么做!”吴定缘一捶地面,泥浆溅起。

        “这件事,别人做不得主。”苏荆溪的语气依旧冷静,像一位夫子在教训顽劣的学生,“你不知道怎么做,是因为你还没搞清楚自己到底是谁。这只能由你来决定,而不是其他任何人。我不能,佛母不能,太子、吴不平和铁铉也不能,对了,连老天爷也不能,别总想着扔铜钱解决。天道无常,汝命自定。”

        她重新站起身来,居高临下盯着吴定缘,不闪不避。此时大雨仍不管不顾地从夜幕泼洒而落,苏荆溪湿漉漉的长发披散下来,一缕缕遮住她大半张面孔,唯有双眸依旧熠熠闪亮。

        “好了好了,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再不走,太子就要死了。”昨叶何在一旁催促道。

        苏荆溪拽着吴定缘的胳膊,将他慢慢搀扶起来,一起走到土坡另外一侧。这里有一间半塌的茅草屋,太子正蜷缩在仅存的顶棚下面,脸色很差,但神志还算清醒。

        “吴定缘你回来了?”他听见动静,抬起头。

        “嗯。”吴定缘只回了一个字。

        “追兵呢?”

        “送去龙王爷那儿了。”

        太子大喜,那可是足足两个哨的精骑啊。他扫了一眼,看到昨叶何也在一旁,便道:“你……也是功不可没。”

        昨叶何半跪在地上,垂头道:“白莲教之前铸成大错,如今若不尽心,怎能对得起殿下宽宥。”

        太子撇撇嘴,又道:“仓促之间,你是怎么想到这个法子的?”

        “佛母早有先见之明。”昨叶何解释。

        原来当年官府疏浚赵牛河时,别开一道引水,旧河道遂荒弃成沟。不过齐河县考虑到日后也许有分洪之用,便在新河道与旧河道之间预留了一道闸口,安排了闸户看管。如果新河水势太盛,便打开闸门,分引到利民沟里。佛母曾调查过济南附近可利用的各种隐患,这一处也被纳入伏手之一,把闸户发展成了白莲信众。昨叶何想到此节,所以才能如此迅捷地构建起陷阱来。

        听完昨叶何的解说,太子愣怔了半天,嘴里才迸出一句:“你们白莲教,真是处心积……”后一字他觉得不妥,总算咽了下去。

        “蝼蚁图存而已,”昨叶何装作没听见,抬头看看天色,“殿下伤势如何?我们得上路了。”

        这个陷阱固然干掉了追兵,可也让他们损失了仅有的两匹坐骑。他们此时身在禹县境内,接下来到德州还有一百多里路,光靠双腿,可决计赶不及。既然敌人是汉王,那么山东全境都变得极危险,必须尽快离开才行。

        苏荆溪又给太子检查了一下,暂无大碍,但急需伤药,否则久必成患。几个人计议了一下,只能从利民沟回到西北大道,先北上到平原县。平原县里也有白莲香坛,找坛祝讨要一笔功德捐,坐骑与药物便不成问题了。

        太子听说平原县里也有白莲信众的据点,忍不住又撇了撇嘴。

        今日已是五月二十八日,屈指算来,到六月三日还有不到六天。众人都知道时辰宝贵,不能再有任何耽搁,待得雨势稍歇,便又匆匆上路。他们先寻上西北大道。这条官道极为宽阔繁盛,过往客商络绎不绝,尘土飞扬。原来漕河未通之时,南北都是从这里通行,是以路面平阔,土地压实,两侧还挖有排水沟渠。昨晚那一场大雨,路面却没有什么泥泞,属丁等的上好路段。

        四个人步行了数里光景,好不容易遇到一家路边的骡店,却发现没钱了。

        那袋红玉送的合浦珍珠,大部分在淮安被用来砸了梁兴甫,剩下的几枚也已在去济南的路上花光了。昨叶何的顺袋里吃食不少,宝钞却一张也无。最后还是苏荆溪替骡店主人的浑家诊了个脉,用诊金换来了一匹瘦弱骡子。这骡子自然是让受伤的太子骑乘,他趴在骡背上头,心里盘算着汉王的事。自己的两个弟弟未参与这场阴谋,令朱瞻基多少松了口气,可换了对手是自家叔叔,心里的阴霾却更沉重了几分。

        其他人不知道,他可太了解自己这位叔叔了,野心勃勃,凶暴狠戾,比洪熙皇帝性情可差远了。但朱瞻基也曾听太宗皇帝在北征之时提过,若论治军征战,汉王远胜洪熙皇帝。只要看朱卜花、靳荣以及山东诸卫的态度,就知道此人在军中声望之隆。

        我争得过叔叔吗?若是我败了,他会怎么处置我母后和我几个兄弟?若是我胜了,又该如何处置他?朱瞻基的脑海里不断涌现着这些疑惑,一会儿便沉沉睡去。

        吴定缘独自一人在前头牵着骡头,任凭它颈上的项铃响动,叮叮当当。苏荆溪与昨叶何并肩跟在骡子屁股后头,偶尔鞭打一下屁股。她们看着前面那两个男人,觉得他们看起来好似两个去赶集的庄户兄弟,懒弟弟累了贪睡,无奈的大哥一脸疲惫。

        “太子锦衣玉食,哪里吃过这种苦头。让他体会下民间疾苦也好。”昨叶何尖刻地评论道。

        苏荆溪道:“拜你们所赐,他这一路可是体会了不少呢,琴也弹了,水牢也泡了,连纤夫都当过了。”

        昨叶何轻轻拍了一下巴掌,恍然道:“原来……他在淮安是这么跑掉的。”

        如今两边化敌为盟,自然也不必隐瞒,苏荆溪便把太子与孔十八的事也一并说了,昨叶何道:“孔十八这名字我也听过的,原是个有手段的老兵,只是不太服调遣,跟淮安的分坛不甚和睦——不过也无所谓了,太子若能知道,我们白莲教究竟是因何而起、缘何而聚,便是他的功德。”

        说完昨叶何从顺袋里掏摸了一阵,好不容易摸到一枚袋底遗漏的莲子,丢进嘴里。

        “你们白莲教,接下来打算如何?”

        昨叶何知道苏荆溪的意思。白莲教迫于形势倒向太子,但太子日后登基,两者之间该是个什么关系,也是一个棘手的麻烦。昨叶何朝前面的那个背影望去:“这可不是我这种命贱婢子该发愁的,交给那边的掌教去头疼吧。反正他要愁的事情多了,不差这一桩。”

        苏荆溪摇了摇头:“其实凭你的手段,别说女子,就是男子也没几个比得上。佛母也是女子,能做得掌教,你又何必这么自轻自贱呢?”

        昨叶何道:“姐姐谬赞了。你之前不也说了嘛,昨叶何这个名字,来自登不得大雅之堂的瓦松。佛母给我起这个名字,就是让我认清自己的位置。”

        “你听过《瓦松赋》吗?”苏荆溪忽然问道。

        “那是什么?”昨叶何虽然说受过诗书熏陶,可这么冷僻的文章一时还想不起来。

        “那是唐代崔融的一篇赋,专写瓦松的。那一大篇文章我也背不下来,可里面有几句,我也挺喜欢的。”苏荆溪悠悠迈着步子,轻声吟诵起来:“进不必媚,居不求利,芳不为人,生不因地。其质也菲,无乔于天然;其阴也薄,才足以自庇……”

        “进不必媚,居不求利,芳不为人,生不因地。”昨叶何低头跟着念道,神情若有所思。

        “正是。崔融这篇东西,就是夸赞昨叶何这种草,虽立根卑贱之地,固有芳洁,不去学悬萝附柏,宁可独立于泥沙之间——等到了京城,我寻个书肆,抄份全的给你。”

        昨叶何叹道:“苏姐姐你还真是喜欢主动教育别人,这于你又有什么好处?”

        “人人皆有心疾,我是见猎心喜,总忍不住要诊治一番。”

        昨叶何突然嘿嘿一笑:“姐姐这么卖力地劝我做掌教,其实是舍不得铁公子吧?”

        苏荆溪脚步一慢,偏过头来:“做不做掌教,那是他自己的事情。我一个旁人,怎好置喙。”

        “可你明明就很关心他嘛。”

        苏荆溪看向前方那背影,唇角微翘:“因为他,是我复仇布局中的重要一环啊。”

        这一行人走了半日,终于抵达了平原县城的外头。他们寻了个茶摊子歇脚,昨叶何去当地香坛讨功德捐。太子一直到这会儿才腾出精神来,问吴定缘他在济南的经历,又是怎么策反梁兴甫的。

        吴定缘事先跟昨叶何与苏荆溪商量过,在抵达京城之前,最好不让太子知道铁铉的事。所以他只说汉王嫌白莲教办事不力,在大明湖畔射杀母。佛母临终反正,让白莲教全力襄助太子登基,以弥补前过,梁兴甫也是听命于佛母遗命。至于吴定缘的身世,则半句不提。

        朱瞻基听完,冷哼一声,没发表什么评论。对一个被白莲教炸飞整条宝船的太子来说,这个反应已算是很克制了。

        “可是,白莲教为什么独独要抓你来济南?”朱瞻基不笨,很快便抓到了一个疑问。

        吴定缘没办法,只好含糊地回答梁兴甫与吴家有旧怨,他脑子有病,非要把吴家全家一个个凌迟超度。总之所有不便解释的地方,一概推说成梁兴甫是个疯子的缘故。朱瞻基听完,倒吸一口凉气,心想这家伙的疯病真不轻,幸亏死在校场了。

        “本王向来赏罚分明,白莲教能不能得宽,就看他们接下来的表现了。”太子最终给了一个结论。吴定缘暗自松了一口气,至少他不再纠缠自己来济南的事。

        太子忽然又想起来了,这平原县是刘备当年做过县令的地方,想出去转悠一下。苏荆溪温柔而坚决地劝了一句,说殿下箭伤严重,不好好休养,这条膀子就废了。

        太子对苏大夫一点办法也没有,她一张嘴,他感觉自己只有俯首听从的份儿。安抚完太子,苏荆溪出门去寻药。朱瞻基怔怔望着她的婀娜背影,却发现吴定缘的视线,也同样是落在远离的苏大夫身上。他似乎明白了什么,轻叹一声,不再说什么。

        这县里的香坛实在有点穷,昨叶何找了半天也只讨来一把散碎银子,正好给苏荆溪换回一包伤药,她赶紧给太子敷药。太子何曾遇过这种窘境,嘟囔了几句这穷地方,等到苏荆溪弄好伤口,他们四人继续朝着德州方向赶路。

        又走了一个多时辰,日头从头顶稍稍向西偏斜,到了一天之内最燥热的时候。此地既然叫平原县,自然是一马平川,休说山峦密林,就连一棵遮阴的小树也无,如瀑热力毫无保留地浇灌到行人头上,稍走几步便觉口干舌燥,头脑昏沉。

        所幸昨叶何细心,问平原香坛多讨了两副装满井水的皮囊,四人实在口干了,便喝上一口。只是井水也被晒得滚烫,喝下去催发出更多汗来。那骡子耐不住热,比平时走得还漫,非得小鞭不停抽着才行。

        他们走着走着,估摸着快到马颊河时,忽然看到前方平原上出现了一座浅黄色的城池,不,准确地说,是一片城池。四人再走近一些,看得更清楚了:每一座城池的结构都差不多,四面城墙围成一个空心正方形,形成一座小小的堡垒结构,城头有女墙马面,南北皆有门。不过这些外墙皆是用夯土堆成,没有包敷青砖,墙体露出一层层土黄色横纹,与周围麦田形成鲜明对比。

        这样的小城池有很多个,彼此相距一里远近,连缀成线,隐隐显露出一座大营盘的模样。

        “莫不是到德州了?”太子在骡子上问。

        “不,没那么快。”吴定缘皱起眉头,他一个南京人,怎么也想不明白,德州和济南之间什么时候多了一座军城。他仔细观察了一阵:“城头杂草很多,应该被废弃很久了。”

        昨叶何笑道:“这地方说起来,还跟太子殿下和吴……”苏荆溪猛捏了她胳膊一下,她才反应过来,及时改口:“……人不知的太宗皇帝有渊源呢。”

        “嗯?”太子没听出她强行转折的不自然。

        “这地方叫作十二连城,其实是二十多座小城堡,在马颊河南岸连成一片。当年靖难之战,南军都督盛庸为了遮护漕运与济南城,会同济南参议铁铉在这里修起一道防线。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去攻打白沟河前夕,也是从这一串营垒里出发。”

        一说起这场战事,太子兴致就来了:“白沟河之战!我记得,那可是堪比官渡、汜水的大捷呢!南军那些鼠辈,白沟河之后就再没有北上的勇气。皇爷爷从此南下所向披靡,敌军皆是望风而逃,一战鼎定,可见是天命所归。即便那盛庸和铁铉修起这十二连城,也不免败亡啊。”

        朱瞻基说完之后,奇怪地发现周围一片沉默,其他三个人似乎露出了古怪的神情。苏荆溪忽然问了一句:“殿下你对铁铉评价如何?”

        朱瞻基听到这个名字,脸色微敛:“南军诸将里,也只这一个有骨气。”

        苏荆溪看了默不作声的吴定缘一眼,轻轻道:“可惜却是全家倾覆。”

        太子啧了一声:“皇爷爷行事确实失之苛酷。所以我父皇登基之后,一直说宽严相济,把靖难株连的南臣家眷尽皆赦免,以表朝廷宽仁之情。我记得父皇下诏之前,还问过我意见呢。”

        “殿下当时怎么说?”

        “呃……当时我光顾着去斗蟋蟀,随口答了一句:他们既然做了错事,有这种下场也是活该。”

        话音刚落,朱瞻基觉得周围的气氛更沉默了。他继续说道:“后来我被经筵师傅好一顿训斥,说我应该回答:君王垂范天下,若奖掖叛逆,则人人欲为叛臣;褒旌忠臣,则人人愿做忠臣。”

        他耸耸鼻子,觉得气氛不太对劲。苏荆溪双眸微闪,昨叶何唇边带着一丝讥诮,至于吴定缘则背过身去,似乎压根没往这边看。

        朱瞻基忽然想起来,红玉便是靖难时被投入教坊司的。他拍拍脑袋,赶紧找补了一句:“当然啦,我其实也是这么认为的,只是没想好怎么说罢了。”

        他刚说完,耳边忽然传来一阵马蹄声。这声音是从众人身后传来的,开始很远,可转瞬便近了许多。鼓点般的声音在十二连城之间回荡,显得格外急促。吴定缘眉头一皱,向身后一望,嘴角不由得抽搐起来。只见远处一条黑线正朝这边延伸,竟是二十余名骑士正风驰电掣般赶来。

        难道叛军派了不止一支追兵?

        这是极有可能的。太子身份太重要了,叛军应该是派出去十几支队伍,像撒出一张大网覆盖住极广泛的区域,这样才能确保不会遗漏。

        “得尽快跑进十二连城!”

        吴定缘沉声喝道,这附近地势太过平坦,连躲藏的地方也无。前方的连城由十几座大夯土城堡以及延伸出去的隔墙、土沟、望墩等设施构成,纵横交错,布局复杂,去那儿才有一线机会摆脱追兵。

        即将进入十二连城范围时,骑兵队终于追到了身后。四人都屏息宁气,装作两对赶集归去的夫妻,低头朝前徐徐走着。前头骑兵只是看了他们一眼,继续跑去,后面的骑士们也陆续擦肩而过。

        吴定缘心中稍定,略一抬头,视线与队伍中的一个人正正对上。

        这人鼻梁上包着一大块棉布,右胳膊用束带吊着,双眼凌厉如刀——吴定缘如坠冰窟,这不是在利民沟里被冲跑的骑兵首领吗?怎么他还没死?

        吴定缘暗暗在心里叫苦。他们为了赶时间并没更换装束。别的追兵未必能认出,可瞒不过缠斗了半宿的高大为。吴定缘赶紧想要垂头,可是为时已晚。高大为的目光,牢牢地焊在了眼前这人的脸上,禁不住一阵狂喜。

        他被洪水冲跑之后,在激流中死死抓住了一根伸出沟边的树枝。虽然付出了一条胳膊骨折的代价,但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高大为知道自己这一队已全军覆没,便朝着另外一个追击队的搜索路线找去。在与另外一队追兵会合之后,他判断太子会急于赶路,遂指示他们沿西北大道急速前行,果然在进十二连城之前截住了目标。

        “太子在这里!”

        高大为的声音极为亢奋,整队骑兵闻声立刻聚拢过来,很快便将四人围了个水泄不通。

        眼看要到德州,却倒在了成功的门槛之前,哪怕再快一个时辰,不,半个时辰……朱瞻基轻轻叹息了一声,心中却没多少懊悔。从南大营到十二连城,他们已是尽力到了极致。如此还是被叛军追上,只能说是天意不让他登基吧。

        高大为用完好的一只手抽出佩刀。他不准备把太子带回去,也不准备说什么废话,此地此时一刀杀死,才能彻底断绝后患。

        他强忍着鼻梁骨传来的钻心疼痛,举起了刀,琢磨着该从哪个角度劈下去,才能给太子带来最大的痛苦。忽然高大为耳朵一动,听到一个极为熟悉的声音——这是长箭穿破层层风阻的破空之声。

        这种声音对军人来说,意味着极大的威胁。高大为下意识转过脖颈,想要分辨方向,可在这短短一瞬,羽箭己抵至咽喉,毫不停顿地透喉而入。这位靳荣麾下的悍将,不敢相信地垂头看了一眼,直挺挺从马上栽了下去。

        马队登时炸开了。其他骑兵们没明白,怎么会突然冒出一支羽箭。可没等他们做出反应,更多的羽箭扑面而来,一时间又有十几人跌落马下,激起一阵尘土。

        这时还活着的骑兵才看到,从十二连城方向驰出一彪人马。为首之人身披月白短袍,头扎嫌巾,手持开元大弓,姿态说不出地矫健挺拔。他在颠簸的马背上极稳当,双腿轻夹,袍角翻卷,手中挽弓连珠般射来,左右轮换,每一箭必有一人落马,宛若李广再世。

        而他身后的随从们,除一人之外,也纷纷持弓骑射。一时间箭如飞蝗,专朝高位招呼。叛军这支追击队虽说装备不差,可昨晚赶上大雨,弓弦都被卸下挂在鞍子边。此时猝然遇袭,他们连重薪绰弓挂弦的余裕都没有,被打得狼狈不堪。

        反观太子一行,因为没有骑马,位置较低,并无一支羽箭误中。这指挥官的精准操作,令人叹为观止。

        那支队伍且射且奔,等来到近前,二十余骑的精锐被悉数歼灭,马背上光秃秃一片。为首那人看也不看那满地狼藉,径直冲到太子面前,翻身下马。朱瞻基先是怔怔呆望片刻,旋即发出一声嘶哑的哭声:“舅舅!”

        那人半跪在地,双手抱拳:“臣护驾来迟,罪该万死!”

        吴定缘这才反应过来,这人应该就是朱瞻基的小舅舅——张侯张泉。既然张泉在此,那么……他转动视线,果然在队伍的末尾看到了于谦。

        于谦半挂在马背上,头巾歪戴,跑得狼狈不堪。他能跟上这支队伍的速度,没跌落马下,已算是奇迹了。看来确实是援军无误。吴定缘长长松了一口气,浑身肌肉这才松弛下来。只是他颇觉纳闷,张泉、于谦怎么会来得如此之巧。

        昨叶何道:“咱们昨晚动手之前,我飞鸽传书给了临清的分坛,让他们设法联络上于谦,让他来接应。”

        “他怎么会相信你们白莲教?”

        昨叶何看了眼一旁的苏荆溪,带着淡淡的讥逍和敬佩道:“苏姐姐说于谦那人极为忠义,若听到主君下落,不暇细思便会赴难。所以我让分坛假意泄露出消息,说太子将至临清,所有白莲教徒要出城截击。于谦不信正话,却对反话深信不疑,自然会设法出城救援。”

        吴定缘忍不住笑了起来,苏荆溪这一招实在高妙,正话反说,对人心把握得太准。

        苏荆溪淡淡道:“我原本只是想多一手接应,却没想到真成了救命稻草。”说完她看向被太子搀扶起身的张泉:“也没想到,于司直居然真找到张侯了。”

        吴定缘随着她的眼光望过去。这位传闻已久的张侯当真是风度翩翩,细眉挺鼻,长脸窄额,一看便是位温润君子。面相黝黑的朱瞻基跟他站对面,真看不出来两人是亲舅甥。

        朱瞻基抱着张泉,放声大哭。他自离开南京以来,一边狼狈逃亡,一边惦念京中父母,心中苦楚蓄积已久,此时见到亲人,再也绷不住情绪了。张泉把他抱在怀里,面浮苦笑,只好抚着外甥脊背连声道:“殿下活着就好,活着就好。”

        这时于谦才歪歪斜斜地赶到现场。他一见太子,先是大喜,正要走过去,却被苏荆溪一把拽住:“于司直,你有些眼色,让他们舅甥待会儿。”于谦“哦”了一声,正了正衣冠,赶紧走到这边来。

        “小杏仁,别来无恙。”

        于谦一听这称呼,脸色一僵,重逢的喜色几乎给冻住了。他咳咳几声,故作严肃道:“吴定缘,你可拖累太子不浅!”

        吴定缘打量了他一番,这个小行人双眼吊着眼袋,胡须纠连,面色比之前憔悴了不少。可见自从淮安分别之后,于谦可是一刻没闲着。又得避开狻猊公子的拦截,又要设法联络张侯,还惦记着前往济南的太子的安危,压力可一点不比他们小。

        “拖累什么?太子自己要去救我,又不是我求他的。”

        于谦眼睛一瞪,正要发作,却看到苏荆溪旁边多了一个女子:“这位义士……不,义妇是?”

        能跟随在太子身边,一定也是忠臣,于谦觉得这是很合理的推断。吴、苏二人没吭声,倒是昨叶何大大方方下拜:“民女是白莲教右护法昨叶何,拜见于司直。”

        于谦开始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要抬手回礼,手抬到一半,才发觉不对。什么?白莲教?右护法?他像被火钩子捅了一下似的,骤然跳开,要向太子示警。早有防备的吴定缘上前一步,按住他肩膀:“小杏仁,先别蹦跶。”

        于谦惊疑不定,呼吸急促:“白莲教……你竟然勾结白莲教?”吴定缘嘴角微微一撇,不知该怎么解释才好。

        昨叶何不失时机地说道:“白莲教之前铸成大错,如今迷途知返,愿将功赎罪,护得太子平安归京。”

        于谦双眼依旧瞪着昨叶何,还是苏荆溪劝道:“个中曲折,稍后再说,总之现在太子已经安全,于司直不必惊慌——有我和吴定缘在此,难道你还不放心吗?”

        “你们俩……也不好说!”于谦兀自强辩,可肩膀没有刚才颤动得那么厉害了。

        那边太子已经哭过一通,红肿着双眼松开舅舅。张泉注意到他肩上的箭伤,有些心疼地叹道:“我看那些骑兵,都是山东都司的旗军,莫非靳荣也反了?”

        “正是。”朱瞻基点头。他忽然想到什么,推开舅舅,走到于谦跟前。于谦面容一紧,也赶紧挺直了身躯。

        “微臣未能随扈王驾,罪该万死。”

        “本王不听于司直你忠言劝谏,几乎酿成大错。”

        两人同时开口,然后俱是一怔,都露出尴尬神色。于谦一直觉得太子亲自去济南涉险,是自己未能尽责之故;而朱瞻基在济南错信靳荣,才发现于谦不许自己表露身份,实是金玉良言。这一对君臣同时致歉,沉默地对视片刻,都不知该怎么接下去。这时张泉站出来道:“此地不宜久留,你们先随我回德州再议不迟。”

        跟随张泉和于谦来的骑士们已清理完战场,没留下一个活口。吴定缘注意到,他们的装束与统一服色的旗兵不太一样,杂七杂八,有破旧的鸳鸯战袄,有窄袖红胖袄,有的是一袭麻布交领短衫,有的干脆用虎皮围住小腹,露出半个裸身——与其说是军队,毋宁说是一群草莽。

        莫非张泉是说动了哪个山大王?吴定缘心想,他看了一眼苏荆溪,知道她也看出来了,遂点了点头。

        这批追兵虽然全灭,但遗留下来不少马匹。太子总算可以扔下那匹骤子,其他人也各自分得一匹。别的装备全被那批好汉瓜分了。张泉点齐人马,喝令返回,这几十骑护送着太子一行,匆匆穿过十二连城,朝着德州飞驰而去。

        剩下的几十里路,对这批精锐马队来说瞬息即至。天色擦黑前,他们便已抵达了德州外城。不过张泉并未进城,而是绕城半圈,来到城池西北角的外河湾。

        跑着跑着,朱瞻基隐约听到有哗哗的水声。他借着最后一丝夕阳抬眼望去,只见前方是一条匹练般的宽阔长河,河面上船只穿梭交错,河岸两侧覆满了黑压压的建筑。

        那是一栋栋独立的二层房屋,形制一般无二,都是穿斗结构、悬山天窗。若是单体,并不算起眼,可它们的数量极多,密密麻麻地紧挨在一起,如同印匠排版好的泥活字钉,彼此相挨,接檐连梁,看上去蔚为壮观。

        朱瞻基意识到,这里应该就是漕河货栈,他又回来了。

        其实他去南京时曾经路过这里,不过那时候太子大部分时间都在船舱里玩鸟斗虫,并不关心外面的景色。

        张泉在一旁解释说,从临清到天津这一段漕河,被称为卫漕,而德州恰好就在卫漕的最中间,是个极重要的枢纽地段,货物转运量巨大,就连码头都要分成两处:一处上码头,一处北厂码头。他们此时去的,就是北厂码头。这里原本是野草丰茂的野原,洪武年间整修运河,裁弯取直,在这里新开出一条河泊,在河湾东岸修起一座卫城,里面修满了一片片转运粮仓,号“北厂”。江南、湖广、山东、河南等地的漕粮都汇聚于此,统一运去北直隶乃至京城。

        令朱瞻基惊讶的是,张泉抵达北厂之后,并没有去漕运衙门,而是径直从粮仓旁的小码头下马,然后登上了一条五百料的双桅尖底船。

        这种船在漕河上并不多见,多是跑海运的,永乐年间已禁止民间私建,不知张泉从哪里寻来的。这船船体极破旧,很多地方已糟烂不堪,看着好似一座年久失修的破庙一般。上船的除了张泉与太子之外,只有于谦、吴定缘、苏荆溪、昨叶何以及寥寥十几个护卫,至于其他骑手们,则向张泉一抱拳,消失在茫茫夜幕之中。

        这行程真够急的,可太子再一想,时日无多,不这么急肯定赶不回京城。众人刚刚在船舱里坐定,就感觉大船一晃,正在被缓缓推离码头。水手们在甲板上跑来跑去,解缆的解缆,操帆的操帆。吴定缘和太子都注意到,甲板上堆着许多堆东西,不过都用苫布盖着,看不出是什么。

        按说行船应该少装货物,跑起来才快。而且就算装货,也该塞在船腹的货舱里,堆到甲板上多不方便。不过张泉没顾上解释,他正忙着发号施令,操控大船起航。

        他们也不好去询问,乖乖钻到船舱里去等候。朱瞻基找了个地方躺下,苏荆溪帮他再检查了一遍伤口,不由得眉头紧蹙。本来这伤口快要痊愈,结果被太子狠狠拔出箭镞,弄烂了血肉,再加上昨天那一通折腾,隐隐显出一圈红肿,这是要发脓疮的征兆,情况不是很妙。她摸摸太子的额头,似乎开始发热。

        “殿下现在感觉如何?”

        朱瞻基含含糊糊道:“还好,还撑得住。”

        苏荆溪知道他不问清楚肯定不会睡,只好临时捣了一些药糊,先让朱瞻基服下。一直到大船平稳地驶入运河干道,朝着北方行去,张泉才满头大汗地回到船舱。

        “京城到底发生了什么?”朱瞻基不顾虚弱,急不可待地问。

        船舱里的光线很差,只点着黯淡的几盏烛灯,映得张泉面孔阴晴不定。他用一块湿手帕擦擦额头的汗,沉声道:“殿下你躺下,听我慢慢说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